機構看好港股“黃金坑”尋找抄底機會

在反彈兩日之後,昨日恆生指數再次收跌。相比A股的結構性行情,今年港股整體表現低迷,恆生指數年內上漲4.04%。不過,在當前時點,有些機構開始看好港股“黃金坑”,積極佈局抄底。

機構看好港股加倉機會

保銀投資表示,目前看,港股的表現將好於A股,機會大於風險。資金方面,今年以來整體港股通累計淨流入1783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848.72億元增加110.08%。資金持續流入的標的,必將迎來股價的上漲。估值方面,便宜就是硬道理,目前恆生指數市盈率僅9.7倍,恆生國指市盈率更低至8.4倍,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差不多。預期方面,隨著外部地緣環境改善,中美經貿摩擦降溫,香港的情況也必將得到控制。

“現在的港股是一個巨大的‘黃金坑’,是時候佈局了。”保銀投資相關人士表示。

華寶基金國際業務部也認為,港股市場經歷這樣一輪下跌後,估值的收縮是較為明顯的,無論是橫向市場對比,還是縱向自身歷史對比,都是相對的“價值窪地”。

華寶基金國際業務部稱,在流動性保持寬裕、基本面存在觸底弱反彈的情況下,港股依然存在投資機會。由於目前風險偏好受到較為嚴重的壓制,因此反彈的觸發也應是風險偏好的提升,最適當的契機是本地事件的緩和。中美談成一個第一階段協議,疊加香港局勢逐漸緩和,是反彈存在持續性的前提條件。

美港資本創始合夥人張李衝也認為,港股迎來好的加倉機會。他表示,每次由於非公司基本面原因導致的低估值狀態,都是好的“抄底”機會。今年因為香港本地的原因,導致部分資金離開香港市場,流動性的減少使得很多優質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下跌,而大部分這些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是來自內地市場,香港本地經營環境的變化沒有改變這些公司的運營基礎。

私募排排網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七成私募認為,在此輪調整中,港股中不少優質標的被錯殺,港股“黃金坑”機會難得,公司已經積極加倉。

重點佈局內地內需行業

如何“抄底”?投資人士儘管重點關注板塊有差別,但整體看,傾向於規避香港本地板塊,看好內地內需行業。金融、科技、消費等行業的投資機會普遍受關注。

在投資策略上,華寶基金國際業務部表示,估值上港股存在吸引力,但需視國內逆週期調節政策變化以及香港本地事件發展伺機而動。會對本地板塊予以一定規避,將重點放在內地內需行業板塊上,比較關注高股息、前期超跌低估值的中資金融、地產、建材、食品飲料、商業模式佔優的地產服務等。

美港資本主要看好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而長期穩定增長的大金融板塊、受益於集中度提升的低估值的房地產行業,以及受益於經濟轉型升級的消費類和製造業類的公司。

查理投資董事長李一丁表示,目前醫療器械、教育、遊戲、消費、互聯網等行業投資價值凸顯,估值低且成長速度快。

不過,在私募排排網的調查中,也有超過20%的私募認為不可盲目“抄底”。在謹慎派私募看來,雖然低估值的港股具備投資價值,但目前港股市場依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沒有系統性機會,應以觀察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