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冷水灘:“五化”建設引領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1日訊(通訊員 王松青)近些年來,冷水灘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五化”民政建設為抓手,高位推動全區民政工作,全區民政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廣大民政對象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民政工作

強領導建機制。區委常委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每年至少6次專題研究民政工作,區委書記何衝龍、區長桂礪鋒多次深入民政工作一線調研,幫助民政解決實際困難。對“五化”民政建設、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殘疾人“兩補”發放、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殯葬管理和改革等七項重點工作均分別建立領導小組或聯席會議,由分管區領導負責統籌協調,有力地推動了民政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強考核嚴督辦。2017年以來將城鄉低保對象認定、殘疾人兩項補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退役軍人安置多項重點工作和3個民政項目建設納入區委區政府年度績效考核體系,由“兩辦”督查室牽頭督辦落實。強保障促發展。強化民政機構隊伍建設,2016年以來,共為民政局增加區民政局事業編制12名,引進大學本科以上專業人才6人,為民政事業發展增添了活力。在民政事業經費安排上舍得投入, 2016年預算外追加安排醫療救助資金1200萬元用於重特大疾病救助,2017年安排蔡市老年養護院、普利橋和高溪市兩個中心敬老院、區福利大樓裝修、蔡市中心敬老院建設資金1210萬元,每年安排區民政工作經費達450萬元以上,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突出重點,紮實推進民政工作

強化託底保障,兜底脫貧工作堅實有力。紮實推進城鄉低保清理整頓和突出問題專項整治。2017年以來,完善了貧困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單人保”政策,低保對象識別不準、施保不公的問題基本整改到位,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目前,該區城市、農村低保對象分別由2017年5月前的22000人、14000人精準到現在的8000多人、3000多人,其中農村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脫貧對象4500多人,城鄉特困供養對象2000多人。大幅提高城鄉低保救助水平。全區農村低保標準、救助水平分別由2013年的120元、90元提高到2019年的310元/人/月、219元/人/月,達到了“兩線合一”要求。城市低保標準、救助水平分別由2013年的320元/人/月、245元/人/月提高到2019年500元/人/月、359元/人/月。城鄉特困供養對象的救助標準分別按城鄉低保的1.3倍提標,農村特困對象集中供養標準達到7800元/人/月。2000餘名特困供養對象落實了護理保險制度,全區所有低保、特困供養對象都落實了醫療保險資助,貧困學子都得到了扶貧補助或慈善救助。

推進標準化建設,民政服務設施極大改善。加大民政服務設施建設投入。2015年以來,先後籌集近1億元資金興建了一大批重點民政服務設施,其中農村區域性中心敬老院4所;正在建設的蔡市老年養護院和普利橋中心敬老院,規劃設計養老床位分別為350張、300張,建成後區城內養老服務設施養老床位將達4000多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近40張。大力推進民政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2017年以來,共投資500餘萬元建設護理床位230張,投資370萬元對4所農村敬老院、區福利中心大樓的消防設施進行標準化改造。投資400餘萬元維修改造區兒童福利院,高標準建設農村留守兒童之家30多個。高標準建設區婚姻登記處,做到了功能設施、服務流程、制度建設、檔案管理“四個”標準化,達到了國家4A等級婚姻登記機關標準。推進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中心標準化建設,先後孵化出殼社會組織17家,孵化培育了近60家社區社會組織,為助力脫貧攻堅、社區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力量。高標準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投資2.2億元在全區165個村(社區)建成了高標準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每個平臺都配備了“八室兩中心一廣場”,方便群眾辦事。同時,區財政投入300萬元統一標準建立村務公開欄,實施“亮欄行動”,強化村務監督。

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強信息化建設。全區建立了低收入家庭核對認定平臺、鄉鎮(街道)網絡報災平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平臺等工作平臺。民政局機關建立了民政視頻會議系統、內網公文傳輸系統、網上信訪系統、智慧永州公共服務平臺等電子政務平臺,民政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重新梳理了公共服務事項權力清單,民政部門依申請類事項由原來的31項減少至25項。進一步向鄉鎮放權,對25個事項進行了流程再造,民辦非企業設立、變更、註銷登記(行政許可事項)由原來的五個環節縮短為三個環節。民政就近辦事項7項,馬上辦事項5項,所有依申請類事項全部達到一次辦。配齊配強基層民政工作力量。在鄉鎮、街道設立社會事務辦,安排鄉鎮、街道民政工作專職人員2名,村(社區)配備了民政協理員1名。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先後通過政府購買民政服務,充實了鄉鎮社工站工作力量,完成了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外業普查項目、全省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民政服務能力和水平。

大膽探索,創新發展民政工作

積極推進社區民政服務社會化改革。2018年5月以來,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託博益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在梧桐街道白竹亭社區開展社區民政服務社會化改革試點,積極探索為老年人、青少年和特困群體服務的途徑和方法,已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5個,發展轄區居民志願者2000餘人,深受社區群眾歡迎,得到了省廳充分肯定。

積極探索困難家庭失能人員集中供養途徑。在上嶺橋中心敬老院開展“城鄉特困供養人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低保等困難家庭中心失能人員”集中供養試點。目前,該院已先後入住特困人員、貧困人口家庭中的失能老人近40人,釋放困難家庭和特困對象親族中的被“捆綁”勞動力近30人,助推了困難家庭脫貧致富。

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機構公建民營模式。2017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託專業團隊——湖南安享養老有限公司對蔡市中心敬老院進行公建民營改革試點,效果良好。

黨建引領,規範開展民政工作

堅持從嚴管黨治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積極創建基層黨建示範點,不斷強化政治引領,民政部門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落實到位。2015年以來,區民政局及其幹部職工沒有因單位管理和個人違規違紀而發生廉政問題。強化專項整治整改。2017年以來,該區先後開展城鄉低保對象認定清理整頓、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和巡視發現民政問題專項整改、民政資金專項審計檢查等,目前該區城鄉低保領域工作有序、資金管理規範、對象認定精準。切實履行安全責任。認真落實民政服務設施的安全管理責任制,有計劃地加強了消防設施安全配套建設,嚴格加強了民政服務機構的值班、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制度的落實,民政系統無一起安全事故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