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冷水滩:“五化”建设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1日讯(通讯员 王松青)近些年来,冷水滩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五化”民政建设为抓手,高位推动全区民政工作,全区民政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广大民政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民政工作

强领导建机制。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6次专题研究民政工作,区委书记何冲龙、区长桂砺锋多次深入民政工作一线调研,帮助民政解决实际困难。对“五化”民政建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残疾人“两补”发放、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殡葬管理和改革等七项重点工作均分别建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由分管区领导负责统筹协调,有力地推动了民政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强考核严督办。2017年以来将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残疾人两项补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退役军人安置多项重点工作和3个民政项目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由“两办”督查室牵头督办落实。强保障促发展。强化民政机构队伍建设,2016年以来,共为民政局增加区民政局事业编制12名,引进大学本科以上专业人才6人,为民政事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在民政事业经费安排上舍得投入, 2016年预算外追加安排医疗救助资金1200万元用于重特大疾病救助,2017年安排蔡市老年养护院、普利桥和高溪市两个中心敬老院、区福利大楼装修、蔡市中心敬老院建设资金1210万元,每年安排区民政工作经费达450万元以上,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民政工作

强化托底保障,兜底脱贫工作坚实有力。扎实推进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17年以来,完善了贫困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人保”政策,低保对象识别不准、施保不公的问题基本整改到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目前,该区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分别由2017年5月前的22000人、14000人精准到现在的8000多人、3000多人,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对象4500多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000多人。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水平。全区农村低保标准、救助水平分别由2013年的120元、90元提高到2019年的310元/人/月、219元/人/月,达到了“两线合一”要求。城市低保标准、救助水平分别由2013年的320元/人/月、245元/人/月提高到2019年500元/人/月、359元/人/月。城乡特困供养对象的救助标准分别按城乡低保的1.3倍提标,农村特困对象集中供养标准达到7800元/人/月。2000余名特困供养对象落实了护理保险制度,全区所有低保、特困供养对象都落实了医疗保险资助,贫困学子都得到了扶贫补助或慈善救助。

推进标准化建设,民政服务设施极大改善。加大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投入。2015年以来,先后筹集近1亿元资金兴建了一大批重点民政服务设施,其中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所;正在建设的蔡市老年养护院和普利桥中心敬老院,规划设计养老床位分别为350张、300张,建成后区城内养老服务设施养老床位将达4000多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近40张。大力推进民政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2017年以来,共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护理床位230张,投资370万元对4所农村敬老院、区福利中心大楼的消防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投资400余万元维修改造区儿童福利院,高标准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30多个。高标准建设区婚姻登记处,做到了功能设施、服务流程、制度建设、档案管理“四个”标准化,达到了国家4A等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推进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先后孵化出壳社会组织17家,孵化培育了近60家社区社会组织,为助力脱贫攻坚、社区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高标准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投资2.2亿元在全区165个村(社区)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每个平台都配备了“八室两中心一广场”,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区财政投入300万元统一标准建立村务公开栏,实施“亮栏行动”,强化村务监督。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区建立了低收入家庭核对认定平台、乡镇(街道)网络报灾平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等工作平台。民政局机关建立了民政视频会议系统、内网公文传输系统、网上信访系统、智慧永州公共服务平台等电子政务平台,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重新梳理了公共服务事项权力清单,民政部门依申请类事项由原来的31项减少至25项。进一步向乡镇放权,对25个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民办非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五个环节缩短为三个环节。民政就近办事项7项,马上办事项5项,所有依申请类事项全部达到一次办。配齐配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事务办,安排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专职人员2名,村(社区)配备了民政协理员1名。加大了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先后通过政府购买民政服务,充实了乡镇社工站工作力量,完成了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外业普查项目、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民政服务能力和水平。

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民政工作

积极推进社区民政服务社会化改革。2018年5月以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博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梧桐街道白竹亭社区开展社区民政服务社会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为老年人、青少年和特困群体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已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5个,发展辖区居民志愿者2000余人,深受社区群众欢迎,得到了省厅充分肯定。

积极探索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途径。在上岭桥中心敬老院开展“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等困难家庭中心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试点。目前,该院已先后入住特困人员、贫困人口家庭中的失能老人近40人,释放困难家庭和特困对象亲族中的被“捆绑”劳动力近30人,助推了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模式。2017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团队——湖南安享养老有限公司对蔡市中心敬老院进行公建民营改革试点,效果良好。

党建引领,规范开展民政工作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民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到位。2015年以来,区民政局及其干部职工没有因单位管理和个人违规违纪而发生廉政问题。强化专项整治整改。2017年以来,该区先后开展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和巡视发现民政问题专项整改、民政资金专项审计检查等,目前该区城乡低保领域工作有序、资金管理规范、对象认定精准。切实履行安全责任。认真落实民政服务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有计划地加强了消防设施安全配套建设,严格加强了民政服务机构的值班、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民政系统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