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壯大村集體經濟“蹚新路”

近年來,無為縣嚴格落實產業扶貧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實現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努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脫貧攻堅後勁。

為持續發揮好扶貧資金強力帶動作用,今年以來,無為縣總結經驗,改變過去經營主體帶動的獎補方式,變獎補為投資,即將扶貧專項資金注入村集體,作為村集體資金投資到村級合作社,再由村級合作社採取自建或投資入股農業經營主體方式建設產業扶貧基地,明確規定專項資金建設必須形成物化固定資產,所有權歸村集體。目前,無為縣共投入專項資金5894萬元,在63個貧困村和100個非貧困村建設產業扶貧基地142個,平均每個村新增資產36.1萬元。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按年投資收益率不低於7.2%計算,預計63個貧困村和100個非貧困村集體年增收424萬元,平均每個村年增收2.6萬元。

同時,無為縣引導貧困村和非貧困村深挖村內各類資源,努力把資源變成資產,增加村集體收入。各村充分利用建設產業扶貧基地的契機,將村集體的土地、林地、水面以及閒置的房屋等資源,採取租賃或入股的方式參與產業扶貧基地建設,每年獲得租金或分紅,使村集體收入穩步增加。泉塘鎮貧困村臨河村有集體水面460畝,2016年前,該村粗放經營、效益不高,2016年後,該村將集體水面發包給無為縣連化芡實種植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螃蟹、龍蝦養殖、芡實種植等種養,5年發包收益為127萬元,村集體經濟比前5年增長102.2%。

胡春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