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飛機上老人突發疾病,醫生毫不猶豫為其“吸尿”37分鐘

“快!幫我拿個杯子來!”醫生張紅說完,對著一根導管吸了起來,導管的另一頭連著的是一位躺在飛機客艙地板上的老人,他吸出的正是老人膀胱中的尿液……

這感人的一幕就發生在11月19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

突發疾病

萬米高空緊急尋醫

11月19日凌晨1時55分,南航CZ399從廣州出發,飛往大洋彼岸的紐約。當時,旅客們大都進入了夢鄉。和往常一樣,當班主任乘務長馮玲和同事們按照工作要求,一如既往地來回巡艙,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服務。

當航班離目的地還有6個鐘頭的時候,馮玲接到後艙乘務長的報告,說有位老年旅客反映自己的老伴無法排尿,急需醫療救助。馮玲趕到座位時,發現患病老人情緒不穩定、直冒虛汗,立即安排乘務員在客艙廣播尋找醫生,並組織乘務組拿來機組休息室的被枕及機組休息位的毛毯,在服務檯地板上鋪了一張“臨時救護床”。

聽到機上廣播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與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趕過來,馬上對老人進行檢查,兩位醫生診斷後認為:老人膀胱大致存有1000毫升尿液,如不盡快排出,則會面臨膀胱破裂的危險。而眼下可利用機上急救醫療設備嘗試進行穿刺排尿。在徵得老人老伴同意後,兩名醫生立即開始準備,乘務組也盡力找來機上可用的醫療救助設備及物料,協助醫生進行救治。

爭分奪秒

兩名醫生聯手診治

3分鐘後,肖佔祥利用便攜式氧氣瓶面罩上的導管、注射器針頭、瓶裝牛奶吸管、膠布自制穿刺吸尿裝置,開始施救,乘務組也趕忙協助,將老人固定成側身姿勢,便於救治。

然而因為客艙空間有限,將裝置架設至高處的可能性較小,針頭也過於尖細,無法因壓力差自動引流老人膀胱內的尿液,加之因膀胱過度脹大,自主收縮功能減弱,使得穿刺引流進入瓶頸。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張醫生想到用嘴吸出尿液,而這也是控制尿液排出速度與力度的最佳方法。半個多小時後,醫生順利幫助老人排出700-800毫升尿液,老人病情得到緩解,情緒也逐漸平穩。

整整37分鐘,張醫生不間斷為旅客吸出尿液,吐到杯中,肖醫生也不停地根據膀胱積尿情況調整穿刺位置和角度,確保最大限度排出積存尿液,乘務組也及時更換杯具,將排出尿液導入酒瓶,實時測量已排出尿量,幫助醫生更好掌握旅客病情。兩位醫生與乘務長配合默契,緊張卻十分有序地推進救治。

轉危為安

老人病情趨穩安全抵達

隨後,兩位醫生再次為老人進行檢查,老人已經轉危為安。“還好發現地及時,病情已無大礙,再躺30分鐘即可行走,但下機後還是要去醫院進行詳細診斷啊。”聽此,老人的老伴一直揪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此時,距航班落地還有5個小時,為給老人提供更舒適的休息場所,乘務組清出客艙最後兩排機組休息位,攙扶老人和一直擔心的老伴躺下休息,並在後續航程中持續照顧著老人,觀察他的狀態直至落地。飛機順利抵達紐約後,乘務組積極與地面工作人員進行交接,悉心安置病情好轉的老人至輪椅上。

在那樣一種危急的情況下,是如何毫不猶豫地做到為老人親口吸尿?對此,張紅說:“當時情況緊急,一時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看到疼痛難忍的老人,只想儘快幫他引出膀胱內積存的尿液,只能說是天職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