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周朝自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的權威大為減弱,天下諸侯國內的篡權和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愈演愈烈。與此同時邊境族群趁機入侵,華夏文明由此面臨一場大危機。到了春秋中前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內政、外交、經濟和軍事等多層次改革以後,擁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率先稱霸中原。

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齊國稱霸天下,打出的是“尊王攘夷”的旗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在當時的背景環境下,“夷”指的主要是北狄,“攘夷”就是抗擊夷狄的意思。在這方面,齊桓公獲得了孔子非常高的評價,據《論語·憲問》篇記載,孔子曾對齊桓公和晉文公兩位霸主有過“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的評價。“譎”就是詭詐、權謀的意思,“正”是孔子讚揚了齊桓公遵循的一種民族大義、華夏意識。

齊桓公所遵循的華夏意識,其具體展現就是“尊王攘夷”,保護諸夏、抗擊戎狄。公元前661年,北狄自太行山東進,包圍了今天河北邢臺一帶的一個諸侯小國,名字叫做邢國。消息很快傳到齊國,當時齊桓公在位已經25年了,管仲改革早已完成,國力大增,但是便對邢國求援使者,齊桓公還是拿不定主意,於是就向管仲徵求意見。管仲的回覆很簡單,他說“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這裡的戎狄與諸夏相對。管仲向齊桓公表達的是一種諸夏一體的概念,而這正是“尊王攘夷”的前提條件。

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從此之後,齊桓公的行為就擁有了一個綱領,利用“諸夏親暱”的親近感聯合眾多諸侯,增強大家的凝聚力。在這裡,要想聯合大家就必須“攘夷”,要想攘夷就必須推舉出來一位中心任務,那就要“尊王”,也就是尊崇周天子。於是齊桓公派兵給邢國解圍,並且為了防止之後遭到報復,齊國軍隊帶領其他諸侯軍隊一起幫助邢國將都城東遷。據《左傳》記載,當這些軍隊在幫助邢國遷徙的時候,邢國宮殿中的青銅器、珠寶等一件也沒有丟失,這說明當時的諸侯軍隊就是秉承救亡的意識去幫助自己同族的。很快在齊桓公的率領下,眾諸侯國們將邢國的形勢基本穩定下來了。

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邢國遷走之後,北狄開始尋覓新的目標,將目光對準了南邊的衛國。所以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60年,戎狄自太行山南下攻打衛國。衛國於西周初期封建立國,先祖是周武王同母弟弟——康叔。這原本是一位非常親貴的國家,爵位是公爵。然而到了齊桓公時期,衛國朝政早已荒廢多年,當時的衛國君主衛懿公喜好仙鶴,已經痴迷到將仙鶴當作自己人,並讓仙鶴乘坐戰車、招搖過市的程度了,史稱“衛公好鶴”。衛懿公不得人心,尤其得罪了兵源主力的國人群體(西周至春秋時期,只有特定的階層才有資格披甲上陣),結果戰爭來臨之後國人怨氣橫生,讓衛懿公找仙鶴衝鋒陷陣。不得已之下,衛懿公臨時拼湊了一支隊伍,但是遭到慘敗。

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衛懿公戰敗身亡之後,軍隊中的兩位史官想要回去報信,中途被狄人抓住了,就說自己掌握祭祀大權(西周至春秋前期,史官和祭祀之間的權力較為混亂,後來逐漸混合並衍生出“儒”這一特殊社會階層),可以讓衛國國民開城投降,於是狄人就放了他們。兩位史官返回都城之後,傳達了前線潰敗、難以防守的消息,於是大家一窩蜂地逃離都城,往東南方向跑去。當北狄趕來之後,毫無組織的衛國人被砍瓜切菜一般肆虐,最終成功渡過黃河的僅剩730人左右,加上共地和騰地的百姓也才5000人左右,可謂相當慘烈。

恰在此時,齊桓公遵循“諸夏親暱”的大原則,率領中原諸侯沿著黃河岸邊佈防,守住了黃河東南岸邊。不過當時黃河西北岸邊基本都已經淪陷了,這一次北狄入侵算得上是規模較大的行動,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當時晉國在今天山西一帶剿滅戎狄、擴張領土,將他們驅趕到了華北平原。不管怎樣,在齊桓公的部署下,北狄未能進一步氾濫,所以後來孔子才會對齊桓公和管仲給出了那麼好的評價。

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衛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下,得到了大量復國所需的物資,重新建造好房子,擁有了新的都城,慢慢的就忘記了喪亡之痛。《左傳》中曾給予了“邢國如歸,衛國忘亡”的點評,意思就是說,當齊桓公將局勢安定下來之後,邢國人來到新都之後猶如回家一樣,衛國人得到新的居所就忘記了傷痛。後來衛文公奮發圖強,沒過多久就恢復了國力,對齊國卻更加敬服了。

齊桓公的作為讓中原諸侯都看到了誠心,他是願意拿出真材實料援助大家,並且願意保護大家安全的,所以很多諸侯都開始聽從他的號令。不過在管仲的構想裡,並不僅僅要“尊王攘夷”,這只是手段,真正的目標是要“匡扶天下”。蔡丘之會是齊桓公“九合諸侯”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會盟,當時大家就發佈了聯合宣言,確立了不得妄自廢立儲君、不得以鄰為壑等主要行為準則,建立了春秋初期中原秩序的雛形。其實管仲所推行的這些政策,本身就是周禮秩序的內容,只不過當時的周朝內部,正在發生為了太子之位而爭權奪利的問題。所以齊桓公的霸業是遠大的,不僅想要“尊王攘夷”,還要“匡扶天下”。

奉行“諸夏一體”,立志“匡扶天下”,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綜上所述,通過“存邢救衛”,包括幫助燕國抵禦北狄、協助盟國南伐楚國,都顯示出了齊桓公的某種大義。在管仲所倡導的“諸夏親暱”行為綱領的指導下,齊國的霸業不僅要“尊王攘夷”,還要以此為基石“匡扶天下”。雖然最終齊國未能實現管仲的期望,但也正是在齊桓公時期,諸夏一體的華夏意識覺醒。孔子甚至認為沒有齊桓公和管仲,則“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將他們推崇到了華夏文明守護者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