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在國產電影“內容為王”時代的來臨,這部電影大規模上映後的零差評,豆瓣評分9.0,貓眼評

分9.7,雙方平臺的觀看人數仍然以萬增加,票房達到30.7億人民幣,目前來看已經穩穩的當上半年華語最佳電影。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劇情片,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可以說《我不是藥神》票房的大火離不開監製人甯浩的良苦用心。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從《瘋狂的石頭》開始,甯浩的影片雖然常用商業片的典範,但電影裡面一直有對邊緣人的刻畫和人文關懷。現在的甯浩主要是在做監製和製片,《我不是藥神》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他也希望自己的電影帶來更多的突破,更多的驚喜和思考。

《我不是藥神》的大火歸結於益於甯浩的慧眼識珠

《我不是藥神》作為壞猴子影業“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第二部作品,導演文牧野也是壞猴子影業“72變電影計劃”扶持導演。在豆瓣的採訪廳裡,甯浩曾談到《我不是藥神》這部劇本是他先拿到的,他看完劇本後感到特別棒,他起初是想自己擔任導演,但是後來發現了文牧野身上浪漫的英雄主義情節更加適合這部電影,能夠更加有力量和形象的表達出《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靈感來源於四年前的“陸勇走私抗癌藥代購第一案”,現實中的主人公性陸。他人生比電影裡面的更加精彩,他的商業頭腦特別高,他自己兩年時間創辦的紡織廠收益驚人,正在他生活要更加精彩的時候,生活彷彿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玩笑,他得了慢粒白血病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我不是藥神》電影主要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徐崢)的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小商販,因為一位“貴客”的到訪,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成為了印度仿製藥“格列寧”在中國市場的獨家經銷商。收穫巨大利潤的他,也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慢慢被冠以“藥神”的稱號,生意利潤巨大的同時,也是危機四伏,假藥販子張長林對他的威脅和誘惑,和瑞士正派醫藥“格列寧”在駐中國代表的虎視眈眈。程勇(

徐崢)人物角色的多次反轉,慢慢的演變成波濤洶湧的生命救贖拉鋸戰。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這個以現實主義作為題材的電影在全員不掉隊的情況下,表現出大環境下,以小人物的求生慾望,和他們自己理解道理的大愛。以生命和人性的角度所呈現的出的表演,慢慢滲入到個個階層和領域,讓人們看到人性的光輝點和人心的向善力。這是一部能夠反映普通老百姓在求醫路上遇到困境和引起情感共鳴的電影,完全體現出電影製片人的心繫醫患的良哭用心和責任感。

電影中程勇這個角色的塑造和多次轉變可以說是電影的漩渦之眼。人物內心的描寫都很到位,讓程勇人物更加形象和具體,讓我們簡要分析。

第一次轉變迫於生活的壓力和無奈

一個普通的小老闆從賣著掙不到錢的神油,癱瘓在床的植物人父親需要住院治療。自己帶兒子去吃飯,兒子給他要260元買鞋,徐崢先是咬牙的表情,微微有點惱怒(什麼樣的鞋子要這麼貴)然後看了眼兒子一眼,隨後又展顏的一笑。我以為程勇會說一些,你還小,買這麼貴的鞋子幹嘛,爸爸做生意哪裡都用到錢,爸爸現在沒錢,但是他沒有,他表現得很慷慨的給了兒子錢,充分體現了一個離異後父親對兒子的虧欠。自己沒錢小舅子的看不起,店鋪因為交不起房租,要強行被房東收回的房子,生活的落魄,讓他不得不做出改變。他想要變得有錢,交得起房租,能夠讓兒子穿的氣昂貴的鞋子。

面對現實社會,我們不得不失去很多東西,有時候你認為你愛的人很瞭解自己,但其實你只有你自己瞭解自己,作為一個男人,你要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壓力,和生活的開銷,作為一個男人,你能把自己悲傷的一面表現出來,你無人述說,只能把他默默藏在心底。但我們自始自終都不能放棄,因為我身後有我的全世界,我必須咬牙堅持等待機會,等待一個能讓我成功的機會。

第二次的轉變他知道了做父親和兒子的責任是什麼。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他賣藥的事業在欣欣向榮時,另一個假藥販子張長林來了,他想和程勇合作,程勇不同意,張長林報警嚇唬了程勇。這讓程勇意識大自己這樣做是違法的,是要坐牢的。如果他被抓了,他那年老的父親怎麼辦,還有他在上學的兒子,自己離婚後,兒子已經跟著自己了,自己進去了誰來照顧他們。更何況他的錢已經掙夠了,他賣藥本就是想要賺錢,現在錢已經賺夠了,病人的死活與他無關,他決定金盆洗手,換個職業,自己讓兒子有良好的教育,讓自己能夠給年邁的的父親養老送終。

如果說“女兒是父親的前任,那麼兒子就是父親未來的延續”父親在家庭和社會中承擔重要的地位,在如果你是中年,你不僅要承擔起一個父親的的責任,你還要肩負起一個兒子應該盡的義務。這促使他們更多的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也增加了他們為家庭和生活的更多思考。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最後一次蛻變再次出現的昂貴天價藥喚醒了他人生的改變最後一次蛻變

當他聽到張長林的跑路,讓廉價藥消失,天價藥出現。當他在醫院聽到呂受益因為吃不起高價藥歇斯底里的慘叫,那種聲音彷彿像一根刺一樣扎進他的內心,讓他有負罪感,如果自己當初沒有收手,也許呂受益就會好好的。當他看到坐在樓梯上無聲抽泣的黃毛,和無數帶著口罩望著他的病人。程勇看到了他們的眼神裡的無助和迷茫,彷彿看到了他們因為吃不起天價藥而像呂受益一樣去等待死亡的降臨。人們看到程勇,彷彿看到了活的希望,就像在大海上指引輪船尋找方向,熄滅的燈塔又再次明亮起來,這一次的明亮比以前更加耀眼。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他把以前賣五千多的“救命藥”現在賣五百,這就意味著,他讓自己虧本甚至冒著破產的風險,讓更多的人能吃到“救命藥”。他要去做個“救世主”,寧可不盈利、倒貼錢,也要讓更多的病人活下去。呂受益的死,讓他開始轉變,是樓梯無聲抽泣的黃毛,或者是那些眼神無助可憐的的病人,激發出他內心的善良與光彩。讓他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去幫助他人,去幫助那些吃不起天價藥的人,“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於風雪。”

我不是藥神:一個神油店老闆的成長之旅的辛酸苦辣

當感動中國人物叢飛把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時,他的無私助人更是折射出人們之間心底的交換,幫助他人。幫助他人不為獲取利益,是心靈的坦然。愛因斯坦說過 :"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助人,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這句話簡短的話語呼喚著人性的光芒在於助人為樂,讓他們在需要你幫助時,果斷深處援手,而不是在旁邊做個旁觀者。讓我們討論下對電影感受和生活的想法。

點評.我們經常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利益,在電影裡面我們也是常常用“利益”去批判一個人是好是壞。但在《我不是藥神》裡面恰恰相反,在這裡沒有看到誰帶表的惡。只是看到了他們都想好好地活著,生命無常,我麼每個人的生命都充滿艱辛,也許是事業的困難,生活的艱辛。但我們都只想好好地活著,活著去感悟生命的溫暖,去愛這個美好的世界。

1.電影將感情演繹至深,電影題材新穎直擊人心,整部電影並沒有用太多誇張的手法去表達,卻用了很多細膩的手法表達,也沒有設計太多反轉,就是在交代一個基本的社會現象,一個現實生活,牢牢的抓住每個人的痛點,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同身受,中國電影應該多鼓勵這些敢說敢說解放內心自由的創作者。

2.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不能滿於現狀,要努力拼搏。不能因為前期困難和挫折就開始低頭,就開始萎靡不振,我們不要向困難和挫折低頭,美好的幸福都是用自己的努力換區過來的。無論你是身在逆境,還是順境,一定要堅強的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3:在面對人生的狂風暴雨時,每個人心中都因該點亮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之光,一盞是勇氣之光。有了這兩盞能光,會避免我們在人生十字路口,陷入黑暗和險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