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某日,上海京劇院的排練廳裡演員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排練。隨著一聲沉悶的落地聲,青年武生演員魯佳亮在一個翻打動作中摔倒在地,手臂摔傷了,所有參加排練的人員都關心地圍了上去,院裡迅速將他送至了醫院。

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這不是魯佳亮第一次受傷了,卻是最嚴重的一次。左側大臂和小臂的骨頭均錯位,神經、肌肉筋腱斷裂……魯佳亮出院後,小編隨團委到他家中探望。他摸摸自己的手臂對小編說:“當時醫生也覺得棘手,肘關節處除了骨頭,能斷的都斷了。”

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魯佳亮做了兩次手術,第一次“正骨”,第二次“接筋”。首次術後手臂綁上了石膏,他沒覺得太痛,還以為自己恢復力一流。可是毫無知覺、絲毫無法動彈的左手提醒他:沒這麼簡單。經過第二次長達六個小時的手術,手臂知覺回來了,一起迴歸的還有疼痛。除了每天掛針吊水的幾個小時,他能在藥物的鎮定作用中眯上一會兒,其他的時候都痛得坐立難安。

身體的疼痛還是其次,心理的壓力更讓他難捱。左手反應遲鈍,等到傷口長合後將有更煎熬的復健訓練等著他。“現在的手連最簡單的動作:拿起、放下都幾乎做不了,更不用說力量。我不是第一次受傷了,知道不能急,要安心養,但還是會害怕會擔心。”魯佳亮才剛24歲,他想繼續上舞臺,繼續“拼”,未來想學、想做的還有很多。

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傷病是武戲演員的噩夢”不單是一句形容。在受傷後最疼痛的幾天裡,魯佳亮只要入睡就會做噩夢:夢見自己曾經落地受傷的種種場景,隨後驚醒。

趙宏運在魯佳亮住院期間始終陪伴著他,他們是好同事,更有兄弟般的情誼。對於受傷,應工武生的趙宏運感同身受,他曾在排練中扭傷過手腕,看到同伴受傷自己也心有餘悸。武戲演員面對的是高難度和高風險,受傷在他們的藝術生涯裡太常見了,各種傷病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哪位演員身上沒傷?即便不是武生、武旦行當的演員也很難避開傷痛。就在今年,陳少雲老師摔折了肋骨;高紅梅在排練中腳踝處骨折;藍天在演出時足部骨折……至於日常排演中,演員們拉傷肌肉、擦破皮膚……那都不叫事兒,腰、背、腿、手等部位都是“高發區”,斷過腳筋、手筋的演員更是比比皆是。走進上海京劇院排練廳,隨手拉一個演員,不論年紀、行當,都能跟你講講受傷的故事。

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在看似輕鬆的翻打背後,往往都經過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血淚汗水交織的苦練和打磨。在演員們心中都有著“戲比天大”的信念,哪怕在舞臺上受傷,也要先把身段動作完成、把戲演完。甚至還有演員因為不願影響劇院的排演日程,在受傷後還咬牙堅持參加排演。陳少雲老師今年受傷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一場演出從排到演不簡單,換戲、換角都不容易,所以想著能上就上。對演出的責任心、對觀眾負責的認真態度使他們在踏上臺毯的那一刻把自己的身體拋諸腦後。為了給觀眾們呈現一臺精彩演出,演員們在臺下幕後所付出的汗水、忍受的傷痛、克服的困難……不計其數。

他們的傷與痛,大家關注明星八卦,卻不關注真正為藝術獻身的人

作為戲曲演員,身形條件、演技要求並不遜色於其他藝術門類的演員,競爭和市場的殘酷程度也不亞於其他行業,可大眾對他們的知曉度、關注度卻相去甚遠。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依舊堅守在戲曲“陣地”,不忘初心,充滿熱情。這些滿身傷痛仍舊留在這裡的人們,心中都有一份真摯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