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靜清倉減持徽商銀行,杉杉成接盤俠,山芋到底燙不燙手?

中靜清倉減持徽商銀行,杉杉成接盤俠,山芋到底燙不燙手?

作者 | 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 | F-Finance

||

萬億級城商行徽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上海中靜(實業)集團還是選擇了清倉式減持。接盤的是大財團杉杉股份以及3家不同境外企業。

根據徽商銀行中報,截至今年6月末,中靜集團旗下中靜新華持有徽商銀行合計19.77億股股份,享有16.26%的表決權比例。而本次交易單價為6.98元,相當於1.28倍PE,中靜集團在這筆交易中取得了超過121億元的轉讓收入。

錢是賺到了,然而問題在於,在中靜系與徽商銀行的種種紛爭中,中靜系十年投資之初衷,顯然並不是為了做一個甘於財務投資的“靜默股東”。如今黯然離去,恐怕是不得不撤。

身為大股東,在逼退了徽商銀行原掌門人李宏鳴之後,有消息人士告訴花朵財經稱“中靜系人和盡失。”
看來,強扭的瓜不甜。繼續留戀大股東的位置沒有意義。

01

8年加註

徽商銀行成立於1997年,是全國首家由城商行、城市信用社重組成立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城商行。

中靜系與徽商銀行的“緣分”由來已久,1997年,中靜集團與杉杉集團共同重組中靜四海公司,作為合作對外投資的平臺公司入股並受讓1.41億股徽商銀行股權。

這段姻緣從第二年開始就不平靜:1998年,徽商銀行再次進行規模達50億股的增資擴股計劃,此次增資擴股因股權變化超過50%、國企入股比例佔70%、每股定價低於市場價超70%而備受爭議中靜集團原計劃通過受讓和參與此次增發的方式,成為徽商銀行第一大股東,但實際受讓和增發的股份未達預期數量,只通過增發再入手3億股。

當時,中靜四海獲得該3億股股權的價格為1.35元,然而,此前徽商銀行的股權拍賣價為5.05元,這在當時就被質疑為涉嫌重大國有資產流失。

不管外界是毀是譽,中靜四海增持徽商銀行的決心很足。

2011年,奇瑞掛牌2億股徽商股權,中靜通過休寧新華資管(就是後來的中靜新華)將這部分股權收入囊中。

2013年,徽商銀行H股上市後,中靜集團繼續通過中靜新華在港註冊的孫公司Wealth Honest在二級市場進行增持。
通過近8年苦心孤詣的增持,直到2015年9月底,中靜系旗下股權終於超越安徽省能源集團,正式成為徽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02

4年互撕

自從成為徽商銀行大股東,中靜與該行之間就開始矛盾不斷。

有聲音斥責中靜系早年入股歷史不乾淨,多年苦心增持是“司馬昭之心”,中靜也開始當仁不讓地利用大股東地位試圖漸漸涉足徽商的經營,其熱鬧和知名程度比不上萬科的股權之爭,但複雜和弔詭處猶有過之!

中靜掌門人高央在2016年前後一面連番否認中靜系與徽商銀行(安徽省國資管理相關部門)之間存在控股權之爭,一面又連續提出分紅方案、優先股方案等,但中靜一方提出的方案無一例外,全部被否。

此外,中靜集團的控股方,竟是宋慶齡基金會,在物議甚囂塵上時,高央直接出了大招:捐股權給宋基會。
但此舉多年來被媒體和不少業內人士斥為“障眼法”,人們認為宋基會雖然在名義上控股中靜集團,但實際上高央大權獨攬。
相關討論在輿論場上曾經相當熱鬧,包括宋基會在內,各方的聲音雜糅成一片,各有各的說法,花朵財經至今搞不清誰是對的,誰是錯的。也或許對於居中各方來說,事情本身沒有對錯,只有利弊而已。

多年之爭,看起來以2017年底李宏鳴的辭職而告一段落。在輿論中出盡“風頭”實非當事各方所願,此後中靜系和徽商銀行“上頭條”的頻率明顯大不如前。

中靜清倉減持徽商銀行,杉杉成接盤俠,山芋到底燙不燙手?

有聲音認為,這表示李去職後,雙方矛盾得到了緩解。但有知情人士告訴花朵財經“其實雙方都害怕出頭的椽子先爛,矛盾還是在的,而且牽扯到徽商重提A股上市,雙方互為掣肘的情況下,A股上市基本免談。”

“只有二種解決方案,一、中靜退出。二、出現不知名的力量,使雙方化干戈為玉帛。”該知情人士如是說。

03

中靜集團“熬不住了”?

近日,杉杉集團發言人稱,接收此筆內資股份,完全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而且股權分散後,僅憑內資股份杉杉不再復中靜那樣的大股東地位。)


往事也許如煙,但盤旋在人們心頭的疑問,當然還有。
這個疑問是:從既往的表現看,中靜集團頗為強勢,那麼,中靜集團為何在當下願意從徽商銀行撤出?

WHY?


忽然佛繫了?想開了?
缺錢了,以至於不得不將這筆關係匪淺,同時攸關戰略和麵子的股權變現?
集團發生了人事變故,或者發生了其它暫不為人知的變故?
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有消息人士稱“中靜系的高層熬不住了。”

到底是怎麼“熬不住”,是難耐和徽商銀行如切如磋的不快交涉,還是因為其它的緣故有些難熬,對方諱莫如深。

另外,杉杉控股為什麼要接這個盤,是否真的是“純財務投資”?

根據公開信息,杉杉剛剛減持了寧波銀行。左手減持銀行,右手又增持銀行,這一波操作的意思也讓人看不懂。

有消息稱,杉杉接手這筆股份之後,徽商銀行的重啟A股上市進程忽然提速。

在某些城商行A股破發、棄購的當下,鄭永剛的意圖,難道竟是通過城商行的ipo大賺一筆?這實在不像資本老司機的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