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雙十一“千億”購物狂歡節落下帷幕後,另一場蠶食餘熱的節目——由商家自行發起的“返場”活動又開始了。

近幾年雙11之後的“返場”似乎已經成為商家促銷的重頭戲,這也讓一些消費者不再沉浸在“錯過一天,再等一年”的懊悔當中。有部分業內人士透露,近幾年“返場”活動的優惠力度,甚至不亞於雙11活動當天。

今年的雙11非官方“返場”活動持續到了19日左右。截至20日,還有部分電商店鋪依舊掛著“返場”招牌,發放著和活動當天折扣力度優惠一致的“優惠券”。

不斷更的優惠,原本對消費者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年的“返場”活動裡也有著大量不和諧的聲音,不少渾水摸魚的商家和灰產混跡其中,各種鬼蜮伎倆讓這一輪返場凸顯了弔詭的氣氛。

狂歡“返場” 不斷,“野外”下單頻現

“返場這幾年都有,但今年時間特別長,形式也特別亂。好多促銷都是通過社交軟件發送的。”

“感覺前幾天又收到了很多返場優惠活動的廣告,有的優惠力度比雙11當天還大。”

剛剛在雙11活動中“剁手”超過萬元的消費者雅麗告訴懂懂筆記,這幾年各種電商活動前總有朋友邀請她加入一些“返利群”、“內購群”、“優惠群”,今年雙11更是格外的熱鬧。

購物前之前,這些群裡都發布了大量內購優惠券、活動抵用券,在雙11結束後,還陸續有商家“返場”推送優惠券,力度相當誘人。

“不過最近幾天推送的返場活動很多都不是口令,盡是些鏈接和二維碼。”雅麗表示,儘管這些“廣告內容”的話術、圖片都含有主流電商平臺的圖標或名稱,但是點擊或者掃碼進入之後,都是一些陌生平臺或小程序店鋪的購買頁面和鏈接,“手機頁面看著和大電商平臺的頁面差不多,但仔細一看還是能發現,不是正規軍。”

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某內購群裡大量碰瓷雙11活動的宣傳鏈接

好奇的雅麗按照這些頁面上所顯示的商品、商家名稱,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搜索了一下,均查無結果。只有零星的幾個商家,在淘寶平臺上開了企業店。她很快就發現,這些企業店沒有參加任何優惠活動,也沒有優惠券領。

這就怪了,那些大量發放的返場活動優惠活動,為何查證後卻是幾家毫無優惠活動的企業店?

由於這些優惠商品的頁面,乍一看都有京東、天貓的名稱,但是點擊去都非官方電商平臺,群裡有好幾位群友也頗有微詞,開始質問發佈宣傳推廣、購物鏈接的群管理員。然而對方卻理直氣壯的回覆:商品都是真的,“假一賠十”。

“不是一個群在發,很多(內購)群都在發類似的返場優惠鏈接。”雅麗告訴懂懂筆記,除了內購群裡有這種所謂的返場信息外,身邊不少朋友也都在朋友圈、私信裡轉發了一些“碰瓷”正規電商平臺的返場優惠宣傳。

這種碰瓷電商平臺的商品雖然價格超低,但是連自己的平臺或者店鋪都是虛的,賣的東西會不會更不靠譜?

“問過身邊的朋友和群裡的群友,還真有人買過這些鏈接裡的商品,也能收到貨,感覺也不是假的。”雅麗詢問了一圈發現,收到貨的朋友表示這些商品大多陌生或者不太知名,質量也相對一般。

這些產品沒有參加雙11各大電商平臺的購物活動,甚至在主流電商平臺上連店鋪都沒有,純粹靠碰瓷在推廣所謂的特惠商品。那麼,發佈宣傳鏈接的那些群管理員,為何敢向群友承諾商品“假一賠十”呢?

不知名小品牌,引流“抗衡”規則

“只是說商品假一賠十,這樣的承諾怎麼不敢說呢。”

就以上問題,懂懂筆記諮詢了幾位電商運營領域的專業人士。從事電商代運營近十年的禤毅告訴懂懂筆記,每當電商購物節臨近,就會有不少代運營、商家拉起所謂的“內購優惠群”,為的只是創造更多的私域流量。

通過內購群分享優惠,讓更多消費者能夠通過優惠券到相關商家店鋪裡消費,參與方都是各取所的。近幾年,大量中、小電商門店因為得不到官方流量傾斜,都青睞通過內購群的方式推廣引流,“這幾年,很多在電商平臺花錢辦活動效果不佳的商家,也都開始加入建群引流了。”

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一些“李鬼”APP電商頁面完全複製知名電商平臺

無論是代運營機構還是中小商家,建群分享所謂的內購優惠券,都是為了和獲得“公域流量”傾斜的官方平臺進行抗衡。所以,其發佈的推廣商品大多是真的,“即便通過第三方電商工具或小程序購買,也有一定幾率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因為有的商家是真的想賣東西盈利。”

這些鏈接或者宣傳廣告的宣傳圖上,為何都要“碰瓷”打著正規電商平臺的名號或Logo?

禤毅解釋稱,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小品牌在主流平臺上經營的店鋪,因為資金有限無法參與雙11活動;有的小商家則是沒有在這些電商平臺上開店,只是想在電商節期間清庫存。

“他們都明白雙11的營銷宣傳影響力巨大,因此有不少不入流的小商家,就想通過碰瓷大平臺的方式,為自己商品背書。“據禤毅瞭解,多數小商家都是通過代運營機構發佈、宣傳自己的商品,而這些代運營機構擁有不少微信群,通過假借“優惠返場”等名目發佈“碰瓷”鏈接,能引導大量消費者購買。

“雙11大家都剁手剁紅了眼,有時候用戶一看到返場優惠就會點,就會下單。他們根本不會注意到底是天貓、京東的官方店還是其他平臺,甚至不會留意成交和付款是不是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禤毅強調,儘管從支付方式就可以鑑別是否為主流電商平臺,但還是有一些消費者為了優惠願意嘗試,“有些商家還會做成助力鏈,鼓勵消費者轉發,賺取贈品。”

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消費者曬出的所謂9.9元“高品質”核桃,空殼空心居多

據QuestMobile發佈的2019雙11洞察報告顯示,雙11活動當天,就有6.6億網民活躍在移動購物行業中“剁手”。哪怕裡面有5%的人是通過私域流量進行了購物行為,這就是近3000萬消費者。

“大家都在買買買,有多少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是被碰瓷的私域流量套路了,無從知曉。”禤毅分析,這些碰瓷主流平臺的優惠推廣和連接,利用的就是消費者的“慣性思維”。因為其宣傳的優惠商品大多是小品牌的真實貨品,代運營機構自然敢在宣傳過程中承諾“假一賠十”。

那麼,這些碰瓷宣傳鏈接的商品是不是百分之百可以放心呢?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那些打著主流電商平臺旗號給消費者“送禮”的活動,有不少是灰產的伎倆。

誘惑宣傳的背後,滿滿套路和騙術

“說是返場活動,只要購買指定商品,就送精美行李箱。”

雙11活動結束之後,家住惠州的張女士收到了一位微信好友發送的促銷圖片信息。內容顯示某品牌商家正在舉辦雙11促銷“返場”活動,前300名參與的消費能免費得到一個20寸鋁鎂合金行李箱。

內容說明的旁邊,附有電商平臺的二維碼,提示要掃碼後購物。有些心動的張女士長按屏幕識別圖片中的二維碼,之後微信非但沒有跳轉至購買詳情,反倒彈出了添加好友的請求頁面。

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某內購群裡碰瓷知名電商平臺的“免費贈送”活動

“說是要添加一個叫新品贈品的助手,我就問他參與什麼購物活動,才能得行李箱。”張女士心想,如果購買的商品剛好是家裡需要的,且價格合適的話可以考慮,畢竟購物後還能白得一個鋁鎂合金行李箱。

這位助手似乎“讀懂”了張女士的想法,詢問她有什麼“心水”商品想要購買的嗎?由於家中抽紙剛好用完,張女士便告訴對方,想購買、囤積一些家用的抽紙。

“助手馬上給推薦了一款抽紙,品牌從沒聽過,但是說絕對為原木漿紙。六包只要13.99元,比市面上很多品牌都便宜。”張女士回憶,當時助手錶示只要在購買頁面上下單十提六十包抽紙,在收貨後點擊確認並好評,憑截圖就能領取鋁鎂合金行李箱一個。

張女士多少留了些心眼,為了防止被騙仔細看了對方推薦的購買頁面,從域名和頁面設計上確認是某主流電商平臺無誤,就放心的下單購買了,“前兩天拿到了快遞來的抽紙,感覺也沒問題,我就確認收貨並且好評了。”

截圖給了助手之後,卻發現對方不回覆了,也不提贈送的鋁鎂合金行李箱。朋友告訴她,這估計是已經被對方拉黑或刪除好友了。她立刻找到所購抽紙的賣家客服,對方卻表示根本沒有發佈過這個促銷活動,對此完全不知情。

張女士在對方網店頁面仔細查看,確實沒有任何字眼提及贈送行李箱。自認倒黴的她,將這個經歷發在朋友圈裡,希望提醒身邊的朋友提防類似的“返場”騙局。沒想到不少朋友留言表示被類似的“返場”活動套路了,“有朋友在‘山寨’商城上買了幾樣東西,現在都還沒到貨呢,更別說贈品了。”

雙11“返場”:一場官方活動與私域流量的暗戰

​消費者曬出的可溼水“大包”抽紙

懂懂筆記近日在12315和黑貓投訴平臺上發現,已經有不少消費者投訴,自己被不良商家、灰產機構矇騙,購買了“碰瓷”鏈接和圖片宣傳中的商品,要麼是沒有得到贈品,要麼是完全沒有收到商品。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些案例中所謂的領獎助手,和網店的商家可能是一夥的,通過假借贈品信息引導消費者購物,為商家引流,但是消費者索要贈品時卻翻臉不認人。

即便是正規平臺上的正規賣家,也會以助手是“第三方”為由,表示對買贈活動完全不知情,在賺了流量、銷量後,推脫相應的承諾以及責任。類似張女士這樣的情況還算好的,至少買的還是正規電商平臺店鋪的商品,有的消費者在點擊鏈接(掃碼)後,甚至連十提抽紙都拿不到。

【結束語】

雙11讓幾億消費者剁手之後盡開顏,但也讓一些消費者被混跡其中的套路、騙術所矇騙。很多消費者為了“實惠”,在和主流電商平臺層出不窮的優惠玩法鬥智鬥勇時,也被大量碰瓷營銷甚至是誘導騙局所傷害。

儘管這樣的伎倆平時也偶有發生,但在雙11期間借勢而為之(尤其藉助碰瓷手段),的確讓部分在購物狂歡中殺紅眼的消費者失去了理性,從而衝動上當。要麼買到了庫存積壓商品,要麼竹籃打水一場空。

無論優惠多麼巨大,贈品多麼誘人,買家在“剁手”的過程中一定要擦亮雙眼。至於那些所謂內購群、親友團購群裡的鏈接和二維碼,咱就別亂點、亂掃自尋苦惱了吧。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