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蜂》中有句詩可以形容桃李滿天下的孟玲教授,“採得百花成蜜後”。縱觀中國聲樂界,孟玲的名號響噹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園丁。聲樂界一直有“寧教十個女高音,不教一個男高音”的說法,這不僅因為男高音的培養難度高,而且具有很大的風險。孟玲教授曾比喻“男高音比大熊貓還稀有”,但她接受了挑戰。由她培養的王宏偉、劉和剛、陳小濤、哈輝、澤旺多吉、接厚芳、董晶晶、馬佳、于海洋、曾勇、梁秋冬、曾小燕等一大批著名歌唱家個個出類拔萃,成績斐然。
孟玲,著名聲樂教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從教數十載,她默默地耕耘在聲樂教育這片田地,不僅以知識育人,更以愛心助人,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孟媽媽”。孟玲教授不僅完成了一個師長“育人、解惑”的重任,更以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呵護著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學生。正如她自己所言,她是“黨的女兒”,感恩國家對自己的培育。“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希望以自己的畢生所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她要求自己的學生都能夠做一個大寫的人、成為一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言談之中,她句句鏗鏘,眼神堅定。
各族“兒女”都是歌唱家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能理解媽媽,就覺得她對學生的那種愛,如果是教學上的我可以理解,還有生活上的,吃什麼、穿什麼,全部都要管。”孟玲的女兒李陽這樣談起作為聲樂教育家的母親。孟玲對學生好是出了名的,對少數民族的學生更是關愛有加。她的學生來自各個民族,藏族、回族、滿族、壯族、維吾爾族……她常說,“各民族學生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對他們每一個都應該付出更多的關愛。”她常常稱呼自己的學生為“我的孩子”,而學生也親切地稱呼她為“孟媽媽”,這種溫暖而“獨特”的師生關係,在整個中國教育界都是少見的。
孟玲教授接連為中國歌壇培養出了多位優秀的男高音歌唱家,包括當今中國歌壇有名的三位男高音。孟玲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孩子,三個弟子都叫她“媽媽”。來自新疆的“西部歌王”王宏偉,獲青歌賽“全國觀眾最喜愛的歌手”唯一特別大獎;來自東北的青歌賽金獎得主劉和剛,曾以100.13分的成績創造青歌賽開賽22年來的最高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藏族歌唱家澤旺多吉,大學一年級就獲得第十三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銀獎,能一連唱出十幾個漂亮的高音C,堪稱男高音裡少有的奇才。澤旺多吉是孟玲教授親自招錄並培養的藏族歷史上第一個聲樂專業的本科生,也是繼才旦卓瑪之後的第一個藏族男歌唱家。
孟玲教授的學生大多數上學之前家裡都比較困難。王宏偉生長在新疆,父母是支邊去的新疆,去了沒幾年父親就去世了,生活很艱難。“他很喜歡看書,一出去就買一書包的書回來,這樣就沒有飯錢了,我就讓他跟我一塊吃,我的學生我能讓他捱餓嗎?他沒有錄音機,我就把我的錄音機給他讓他天天聽,他出去就是買磁帶,因為買碟買不起,要買一個月薪金就沒了,那個時候他還是個少尉,所以我作為他的老師在各個方面幫助他也是應該的。他畢業音樂會的時候,我讓我的同學把趙季平請來,正好通過這次機會趙季平一下子就看上他了,帶他到日本去演出,很受歡迎、也很轟動。
“劉和剛也是這樣的,他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來了之後學習的用品基本上都是我買給他。還有就是孩子們比賽的時候,我給送水果、牛奶等等。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師這些都是應該的,也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因為他就在你的身邊,你看到他有困難能不管嗎?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否則你就教不出學生。”孟玲說。8歲就在部隊的她是在部隊同志和首長的愛護中成長起來的。“部隊培養我上大學,上了國外的一個專家班,所以我就要把我所學到的東西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我所得到的愛也要毫無保留地給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人才,只要你真誠就能打動他。”維吾爾族青年舞蹈家兼歌手玉米提說,“孟老師在我心中更像個慈祥的母親,她對待每個學生都是那麼關愛有加,從專業到生活的每個細節,她都非常注意。孟老師從不在意金錢物質,卻特別注重學生才華和品德,尤其對少數民族地區來的學生格外關懷,總覺得我們這些少數民族學員能到北京來學習非常難得,對我們總是全心全意、嚴格要求。”在孟玲的培育與關愛下,這些學生均在中國歌壇大放異彩,成為中國音樂界的中流砥柱。
2011年教師節,王宏偉、劉和剛、哈輝等十幾名歌唱家舉辦了一場名為《師恩如山》的音樂會獻給自己的恩師,在《師恩如山——孟玲師生音樂會》上,孟玲和她的各民族學生在一起時的畫面,好似家庭聚會。音樂會的壓軸歌曲《叫您一聲媽媽》,就是各族兒女專門為他們的恩師創作的,歌詞簡單質樸,但卻是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的深沉表達。臺上學生們的真情流露,讓臺下的觀眾也深受感動,熱淚盈眶。
傳承,生命的延續者
孟玲8歲入伍,是當時部隊年紀最小的軍人,因為聰明愛唱,被大家喊做“小鈴鐺”。她195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先後在西藏歌舞團、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工作,多次與才旦卓瑪、常留柱等老藝術家、教育家一同出國演出。1979年,孟玲調至解放軍藝術學院從事教學工作。回憶60多年前的往事,孟玲說,“我11歲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每天都要行軍打仗過封鎖線。那時我年紀小跑不動,就由宣傳隊裡的男隊員把我輪流背在背上。遇到敵機轟炸時,老兵們總是第一個把我推進防空洞,或是用自己的身體把我保護起來。保護我的那些老兵們,也不過是十七八歲的大孩子而已,他們中有的人已經犧牲在朝鮮戰場上。這麼多年了,我常常在想,是革命部隊培養了我,我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培養了我的部隊,熱愛我的學生們,我要用自己所學的一切,教給學生們,為軍隊、為國家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優秀文藝人才。”
“郭先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掌舵人,我走到今天和老師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她上課時,一字一句絕不放過。在學校裡面不準談戀愛,不準撒謊。有人對我說‘孟玲,你越來越像你的老師’。孟玲談及自己的恩師郭淑珍教授時候這樣說。在自己歌唱事業最高峰時,她從舞臺退居幕後,選擇做一名教書匠。孟玲是郭淑珍從蘇聯回國後的第一個學生,也是老師聲樂教育的傳承者。從學習到生活,郭先生對她的嚴厲與愛深深地影響著孟玲。“對待學生得她比他們的父母想得還要周到,真的是比我還敬業,很難得,我從心裡佩服她。”談起自己的得意門生,郭淑珍這位中國聲樂界的“掌門師太”自豪地說。
2019整個暑期,孟玲說自己沒有閒著,從一個“火爐”(張家界)飛到另一個“火爐”(長沙)“避暑”。“我在張家界‘避暑’,氣溫平均38-39度,地面溫度50度”,她說,語氣淡定,空氣中迴盪著笑聲,“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一直都想去毛主席故居看看,這次長沙之行滿足了我多年以來的心願。”利用在長沙、武漢當音樂節評委的工作間隙,孟玲與先生專門買了花籃一同去瞻仰毛主席故居,到湖北武漢又冒著酷暑去了一次洪湖。“我一直都想來這裡的,我就想親眼看看,實地感受一下當年的革命氣氛,這樣我在給我的學生講授的時候,就可以把我的切身體會一起傳遞給他,幫助他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所以我覺得,自己無論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作為一名軍人,都是必須要來的,(因為我感覺)這是對藝術的傳承、對革命的傳承、對革命文藝工作的傳承。”於是,在毛主席的9米銅像前,在經典歌劇的發源地洪湖旁,都留下了她久久不去的身影。
因材施教,切忌克隆
“我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就應該用最接地氣、最易理解的語言講出最深刻的道理,不必要講太多深奧的理論。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文藝更好地被老百姓所接受,將歌曲中積極的能量傳播出去。”孟玲談及對聲樂教育的理解時這樣說。她挑選學生自有一套獨創的理論,那就是學生必須同時具備“4+1”的選項,即 “人品好、條件好、耳朵好、形象好,加上酷愛。”由她挑選的少數民族學生,專業能力過硬,考試幾乎都是當年全國第一名。
孟玲在學生的生活中扮演的是慈母的角色,從生活小事到人生大事,但在教學中,她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嚴謹、嚴格、嚴厲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從專業課到文化課,她均一一過問。而身為老師的她更是事必躬親、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始終堅信,當老師的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著名歌唱家哈輝這樣回憶,“老師在琴房的時間比我們都多,任何時候去琴房,她幾乎都在那裡教學或者輔導學生,或者給我們粘歌譜。在那個幾平米的小小琴房中,有我太多歡樂與溫暖。”
孟玲教授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因材施教,切忌克隆”。她會根據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條件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與特長。她的教學方式另闢蹊徑,“在課堂上,一個音符、一個字都不能出錯,出錯決不允許。但在舞臺上唱錯詞可以原諒,因為你不可能像平時唱錯了再來一遍,那底下的觀眾就聽出來了。你忘詞了可以用‘啊’帶過去,誰都有腦子空白的時候,但那是極少數的時候。所以在臺下我們要千錘百煉,上舞臺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眾。”她認為,“天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乾脆就別幹這個。比如說我做一套衣服需要3米,有的人只有半米的料子,再巧的裁縫也不可能做成一套完整的西服,至少需要三米或者比三米還要多。這個並不是說自己條件不錯就唱,也有很多條件好但唱不出來。為什麼?沒有名師指點。這個名師我們可以理解為有名的‘名’,還有一個是明白的‘明’,我認為做一名‘明’師更重要。有的人很有名但卻教不出學生來,因為他不懂得怎麼去教學,也耐不住辛苦和寂寞。當老師是很辛苦的,也很寂寞,一個人在這個琴房,無人喝彩,沒有人給你鮮花與掌聲,不可能像舞臺上幾萬觀眾給你掌聲,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和辛苦。”
“當老師很辛苦,當一名好老師更辛苦,但是看到學生成才了,那是當老師最快樂的時候。唱歌要用心去唱,深刻理解歌曲的內涵,首先自己感動了,才能打動觀眾的心。”孟玲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要學藝先做人”。她時常提醒學生要認真地書寫人生的一撇一捺。在學生的音樂會上,孟玲會偷偷溜進觀眾席,“這樣我才能聽到觀眾最真實的聲音,一味地吹捧很容易,但想要進步,一定要誠實地面對自己。”來聽她講課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我尊重每一個愛好唱歌的人,只要喜歡就開口唱,如果唱的不好,你要指出不足之處,告訴他以後應該怎麼做。”她模仿著學生用方言唱歌的情景,微笑著說。
閱讀更多 藝派APP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