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逾5000億元的項目能否“解救”化工大省的GDP?

1334家山東化企公示退出!總投資逾5000億元的項目能否“解救”化工大省的GDP?

總投資逾5000億元的項目能否“解救”化工大省的GDP?

路透澳洲朗塞斯頓2019年11月19日電中國10月原油進口的天量數字,碰上了旗鼓相當的強勁煉油加工量表現,但即使如此,中國似乎仍然繼續以驚人速度囤積儲油。

中國10月原油進口量為1,072萬桶/日,同比上升11.5%,超過4月創下的原高位紀錄1,064萬桶/日。

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今年1-10月進口量為995萬桶/日,較去年同期增加10.5%。

但原油進口的強勁增長,與創紀錄的煉油加工量相去不遠,10月煉油加工量為1,362萬桶/日,僅略低於9月創下的紀錄高位1,375萬桶/日。

今年前十個月,中國煉油廠加工處理原油1,290萬桶/日,比2018年同期增長6.4%。

中國不提供原油流向戰略儲備及商業庫存的數據細節,但可以通過觀察來自進口及國內油田的原油總量,再從中減掉煉廠加工的數量來推算。

10月份的國內原油產量相當於379萬桶/日,加上進口的原油,共有1,451萬桶/日。

從中扣除1,362萬桶/日的煉廠加工量,約有89萬桶/日的原油很可能流入了商業和戰略儲備。

在今年的前10個月中,可用原油總量為1,378萬桶/日,煉廠加工量為1,290萬桶/日,其中的差額88萬桶/日可用於儲備。

巧合地是,今年1-10月中國石油進口較上年同期增幅約為898,000桶/日。

**中國原油存儲**

當中國戰略原油儲備接近國際能源署(IEA)建議的相當於90天淨進口量時,中國開始削減儲備採購規模,這時流入庫存的規模就變得很重要了。

鑑於中國國家能源局9月時表示,商業和戰略原油庫存均約為80天的淨進口量,這樣一來中國可能較市場預期的時間更早開始削減採購規模。

據此推算,2020年第一季就可能達到90天淨進口量的目標。不過中國並未明確表示到什麼水平開始停止增加儲備。

IEA預測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約為100萬桶/日,中國目前貢獻了其中的約90%,如果中國削減儲備進口,可能對全球石油需求的力道產生嚴重影響。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煉油廠加工量的上升已導致成品油出口增加,儘管出口增速比加工量增長要慢一些。

今年前10個月,成品油出口量為5,275萬噸,比2018年同期增長9.3%。

目前尚無法提供10月成品油種類的出口細分數據,但9月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汽油出口增長7.2%,柴油出口增長14.5%,航煤增長20.2%。

10月強勁的原油進口和煉油廠加工量,可能會體現在本月和12月的成品油出口數據的增幅中,因為在國內燃料需求增長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煉油廠會設法充分利用出口配額。

當然,亞洲的煉油利潤率面臨壓力,一般的新加坡煉油廠目前的每桶利潤僅為47美分,365天移動平均水平為每桶4.18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