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如果是剛剛入坑成為一名紀念幣收藏愛好者,難免會對“建行紀念幣”這五個字產生誤解。你以為這是中國建設銀行成立40週年的紀念幣?

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當然不是,這個“建行”,其實是對“建立央行”的一種民間簡稱而已。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建行紀念幣”實際上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週年紀念幣的簡稱,它是我國從1984年首次發行普通流通紀念幣後發行的第八套流通紀念幣,但它的發行量卻是第二少的,達206.8萬枚。於是你會好奇了,這麼說不就是指還有更少發行量的嗎?

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對了,同年發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週年流通紀念幣只發行了156萬枚,是目前發行量最少的流通紀念幣品種。可是“寧夏幣”在收藏市場中的價值僅幾百元未上千,而“建行幣”在收藏市場的價值達3000元以上。這不科學!越少的不是越貴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裡面是有這樣的緣故。

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首先,“建行幣”和“寧夏幣”不同的是,“建行幣”雖然發行量沒有“寧夏幣”少,但實際上“建行幣”在發行之初更多的只是作為內部的一種“紀念”禮品發放出去,因此不僅普通民眾獲取不易,對於幣商而言,能見到原廠卷幣簡直是天方夜譚。

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而那些收到“建行幣”的人,很多都選擇當普通硬幣流通出去,因此真正的良品硬幣極其稀少,造成價格高企。這種情況有一點點像奧運鈔,當年奧運鈔就是因為兌換方式非常不透明,相當大一部分被截留或者轉手給幣商,這才導致了普通民眾收藏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而且“建行幣”還有精製幣和普制幣之分,若是細分出來,精製幣的價值絕對會遠高於普制幣.

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推動元素,就是集體炒作。現在很多的收藏品基本上都是靠炒作才被推向一個極高的價格。筆者記得以前千禧龍鈔發行了五六年的時候,一些私人收藏品店鋪對龍鈔僅僅只是翻一倍的價格對外銷售,那時還沒人選購,但現在的價值顯然已經不是當年能想象的價格。這裡面雖然有一部分是自然升值,但更多的還是炒作。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建行幣”也是,其實要炒作“寧夏幣”,只要一個發行量最少就能作為炒作理由,但沒有一種力量推動,價值的推高是不會如此巨大的。

物依稀為貴!“建行”紀念幣卻偏偏不聽!靠“首枚”標籤身價倍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所以“幣王”的誕生並非偶然,人為的刻意推動也將會給我們一種借鑑:未來任何發行量比前者要少的紀念幣,都將成為炒作的重點。

喜歡可以關注我,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