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新零售已進入更新迭代時期,乳業新零售格局同樣發生著轉變。

近日,阿里巴巴以 1.5 億元入股蒙牛旗下訂奶 O2O 平臺“天鮮配”,欲將傳統奶箱變更為智能冰櫃。而在 11 月 18 日,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與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雙方圍繞全渠道、全產品協同,智慧零售核心能力開放共享及體育營銷等方面計劃展開深入合作。此外,光明近日也與阿里雲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動在新零售、泛電商等領域深化合作,進一步打造新零售商業模式。此番伊利、蒙牛及光明“手法”相似,且“動作”接二連三,不難看出在新零售模式之下,三大乳業巨頭競爭點所在。

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三大乳企發力新零售

近年來,伊利、蒙牛、光明開始與新零售電商聯合,在供應鏈、銷售渠道等方面共同發力。

伊利和京東早在 2017 年已共同建造了協同倉。協同倉前端對接伊利的各個產品事業部,中端對接京東的訂單系統,後端對接京東的分揀系統,使得伊利產品的配送效果得到迅速提升。今年 2 月,伊利又在在蘇寧易購“全民煥新節”發佈會上,與蘇寧易購宣佈達成多方位戰略合作,雙方將打破在供應鏈、全渠道拓展方面的合作界限,持續開展包括物流、金融、體育、數據等層面的全產業的聯動,實現二者多方業務的規模化發展。

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蒙牛也加快開啟新零售這塊新天地。蒙牛和阿里巴巴開展合作了三個項目——智慧奶源、智慧供應鏈和消費者洞察,還與天貓在低溫冷鏈、數字化管理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除了和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達成合作以外,蒙牛還開始涉足“社交電商”:今年初,蒙牛推出了“慢燃”纖維奶昔牛奶,這款產品對準火爆的體重管理市場,採用“一對一”的新零售渠道,以社交新零售的方式與消費者直接交流。

除此之外,蒙牛旗下“天鮮配”屬於通過和阿里巴巴線上合作的一種全新的 O2O 商業模式,也成為了智能訂奶平臺中的創舉。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蒙牛,雙方在新零售領域的合作,將更深層次推動蒙牛“天鮮配”新零售業務原來的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張。

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2018年初,光明攜經銷商體系整體接入阿里巴巴零售通平臺。利用阿里巴巴零售通的渠道和技術優勢,為光明建立數據化的管理系統,提升品牌下沉效率,進一步擴大在線下零售小店的市場份額。近日,光明與阿里雲達成合作,計劃以阿里雲的雲計算、人工智能、中臺能力為基礎,以新零售業務板塊為切入點,通過三年時間逐步打造涵蓋產、供、銷、服全產業鏈路的數字化能力,實現業務在線、組織在線等數字化企業的重要能力。同時,整合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的領先優勢,在新零售、支付、物流、辦公、智慧門店等方面,共同推動數智化轉型。

更新消費體驗,擴大新零售規模

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透露,伊利正在主動適應零售業態發展的新趨勢。“伊利整合了線下線上的相關資源,大力推進了電商平臺、母嬰店、無人便利店等渠道發展。”他表示,伊利還將重點加強與零售商的相關合作,通過建立會員營銷、零售電商合作等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消費體驗。

與此同時,蒙牛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技術合作,打造的消費者通過線上平臺訂奶,線下智能冰櫃取奶的 O2O 鮮奶配送模式,目前也已服務於全國 20 多個核心城市,冰櫃入駐近 600 個社區。有業內人士認為,過去蒙牛單純依靠傳統分銷渠道或天貓旗艦店,其品類覆蓋僅限於常溫乳品,而通過和阿里深度協同後,等於蒙牛過去的冷鏈業務得到了“零成本”的擴張和快速覆蓋。

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零售的線下是商品和人,線上是技術;然而將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則為零售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諸多過去賴以為生的經驗正面臨著被完全顛覆的危險。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乳業新零售應運而生,新零售符合現在消費人群的購物思維,乳業佈局新零售對其銷售有助推作用。

馬雲曾在一場著名的演講中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如今,新零售模式早已成為了乳製品行業的新趨向,在此環境之下,乳品企業或許不能過度痴迷於數據和技術所賦予的便利;而是抓住新零售給乳製品行業發展創造的機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價值。

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伊利、蒙牛、光明發力,乳業新零售格局生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