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不進店?這6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做好店鋪引流

到底有沒有實體店的“流量”一說?

那麼,如何經營好它?

如果說要有的話

實體店的“流量”其實就是客流。



狹義上講,就是實際到店發生的成交筆數;廣義上講,任何到店的消費者都可以稱之為“流量”,不管他有沒有發生購買行為。

顧客不進店?這6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做好店鋪引流

我認為,實體店要經營好“流量”,必須將客流攔截在門店“就地消化”,而非捨近求遠而引流至線上。

觀察今年上半年以來實體店的諸多新玩法,我們會發現一些奉行務實主義的零售企業早已洞察這一趨勢,他們的所有經營圍繞這一目的展開:擴大客流、留住客流、就地消化。

1、增加營業時間以擴大“流量”

這一現象在餐飲行業最為凸顯,當然其他行業可是視情況而定。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門店房租費用和運營成本高。餐飲店平時早10晚6的上班時間可以適當的增加些,增加營業時間來吸納更多客流,便是低成本、高效率擴大“流量”的最好辦法。

2、增加服務項目以滿足不同客流



這種擴大“流量”的辦法在餐飲企業和便利店業態中比較常用。當然其當實體店也是受用的。在一些中餐連鎖店,你會發現在一些常規菜品之外,還增加飲品、甜點、甚至如端午節粽子等當季暢銷的食品。而在一些便利店,除了加強日配商品的供應之外,還增加取票、收發快遞、代繳費以及一些便民服務。

在“互聯網+”的思潮之下,實體店經營者也頓悟出能夠擴大門店“流量”的“實體店+”。

比如:燈飾店除了賣燈,還可以捎帶燈具清理以及燈飾維修等簡單的項目和服務,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顧客不進店?這6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做好店鋪引流

3、增加商品寬度以吸引更多客流

近期走訪一些社區店時發現,經營者對商品有了更新的認識:商品結構的“寬度”比“深度”更加重要。

比如某一款洗髮水,有高、中、低三個檔次就可以了;或者說某一品牌的礦泉水,有大、中、小三個規格的包裝就可以了,從而節省出更多排面以陳列其他商品,從而增加門店的商品豐富程度。

4、做好營銷以帶動“流量”



在採訪過的零售企業中,最會做營銷的當初孩子王。孩子王98%的銷售額來自會員,這種接近100%會員制的模式使得它對會員營銷的重視程度非常之高。小編了解到,為了不斷吸引更多新會員,孩子王平均每家門店每年要開展1000場活動,也就是說每天要做三場活動以吸引其潛在消費群。

各行各業都可以適當做營銷活動,比如促銷、新品到貨、慶典、節假日活動等等來吸引流量來獲客。

越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營銷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實體店亦當學習電商,將營銷做到極致,挖掘更多“流量”。

5、做好定位以留住核心客流

顧客不進店?這6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做好店鋪引流

根據不同的客戶群,店內產品要做好不同風格的劃分。

拿現在燈飾店產品舉例,定位可以簡單劃分為3類:

第一種:實用型。買個回去能亮就好,質量不要太差,不講究什麼造型和美觀,便宜就好。消費水平低。

消費燈具類型:松下,飛利浦,節能燈等。

第二種:經濟型。這類一般都是年輕人和剛買房的,他們錢不多,要求多,而且通常要求高,但這類人也最多,喜歡聽好話,介紹時最好能突出自己產品的另類與賣點,又要面子又要錢,消費水平居中。

消費類型:普通的裝飾燈和國內水晶燈為主。

第三種 商務型。住別墅開養車,產品有檔次,服務要好,價格對他來說根本不會是問題。瞭解顧客需求做好推薦。消費水平或低或無限可能。

消費類型:歐美風格和高檔水晶燈,像高檔的進口現代燈和國內數1數2的他們也會消費,堅持服務第一。

在“小業態時代”,細分定位顯得尤為主要,實體店經營者一定要把準定位,最大程度滿足核心目標群體的需求。

6、流量管理



善用社群思維,保持企業持續客流,只要懂得一個道理、堅持一個原則:利他達人。社群裡分為會員和非會員,在社群裡持續輸出價值,比如說:做菜技巧,烹飪講座,廚藝大賽,大家一起比賽,請會員當評委,建立起信任和粘性,可以促進以老帶新,壯大會員隊伍!

顧客不進店?這6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做好店鋪引流

1、把會員和非會員放在同一個社群裡。

每天在群裡發優惠商品的廣告圖,在價格上區分原價和會員價,加強會員的優越感和刺激非會員的落差感。同時大額度充值高頻消費會員,單獨成立vip群定期推出vip專享服務產品!增加優越感!也作為種子用戶培養!

2、學會利用紅包。

在社群裡面發紅包,金額適當,個數不必多,一是為了與消費者互動,二是為了讓消費者把自己的朋友拉進來搶紅包。

3、活動裂變。

這個需要詳細的策劃,但有了用戶基礎了,肯定會比開業時來得容易得多。

如果你人手足夠,最好對他們進行細緻的分類,因為這樣你會收穫持續、有效的效果,門店生意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