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原標題: 【上海一週】“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上海一週|“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上海一週|“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在上週末再度成為全城熱點。

  與往年不同的是,已經舉辦到24屆的“上馬”,今年恰好成了“史上最熱”的一回——比賽當日的最高氣溫達到25攝氏度,這在秋冬季節的“上馬”歷史上,創下了一個特別的紀錄。

  當然,“上馬”之“熱”,也不僅在溫度。馬拉松的熱潮在全球範圍持續已久,置於城市發展的場景下,馬拉松已是城市展示自身形象和外界觀察城市功能與品質的一個窗口。

  作為一個雲集全國乃至全球“跑者”的平臺,“上馬”帶來的人氣,是高度集聚,又能充分發散的。構成這種集聚與發散的,不僅是單純的跑步者,還包括種種衍生服務、商業資源,它們甚至能帶出長長的馬拉松產業鏈。

  更重要的是,馬拉松提供了一個多元碰撞的交流場——跑者與跑者的交流、跑者與服務者的交流、跑者與市民的交流、人與城市的交流,這些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繁複的、流動的文化圖景。

上海一週|“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辦賽不只是辦賽,更是城市的某種“發動機”——在談及節慶展會之於城市發展的特殊功能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多次用過這個詞。在這個意義上,“上馬”和剛剛辦完的進博會,和上週日落幕的國際藝術節,以及一年來頻頻上演的各種展會、節慶一樣,都有共通的價值。

  而辦賽本身,亦是一面鏡子,折射整座城市的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

  沒有一流的城市治理作支撐,一座城市很難辦出一次真正一流的賽會。反過來,辦賽也是檢驗城市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更抽象地看,宏大的城市治理本身,跟馬拉松也有相似之處。

  就在上週初,上海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李強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同時是“中央宣講團成員”的身份,向滬上1200餘名黨員幹部群眾作宣講,並同多位基層代表座談交流。

  2個多小時的宣講與交流,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當然是“治理”。兩週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就強調指出要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李強在宣講時表示,四中全會研究的,“既是國家治理的大課題,也是事關城市治理的大事情”。上海方方面面要把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精神緊密結合,與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並結合上海超大城市實際,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上海一週|“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此前,在向全市黨員幹部傳達四中全會精神時,李強表示,上海要著眼特殊使命、立足超大城市特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用制度優勢提升治理效能,並貢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上海智慧、上海樣本”。

  對超大城市治理而言,“現代化”重在提效能。提升效能,歸根到底就是要讓城市運行體系高效運轉,讓各類資源要素高效配置,讓各類主體在城市中積極、主動、順暢地協同創造,並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

  治理效能的提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一個長時段的過程。除了明確的目標方向外,處理超大城市問題,很重要的在於始終保持一種治理的節奏和張力,合理分配資源和力量,在最合適的時機、用最合適的方式做最合適的事情,從而實現可持續性。

  這就跟“跑馬拉松”頗為相似。城市治理,特別是針對民生問題、複雜問題的治理,往往是“既慢不得,也急不得”的事情,最重要的不是瞬時衝刺,而是持久發力,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節奏感”。

  跑馬拉松的節奏感,來自對目標距離的清晰認知、對自身實力和體能分配情況的清晰認知,當然也需要行進過程中的隨機應變;而城市治理中的節奏感,則更多來自於對時機的拿捏、對分寸的把握,和對各種處理方式的靈活運用。

上海一週|“上馬”之後,更有一場城市治理“馬拉松”

  李強表示,上海城市治理的一個重要遵循,就是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從實際出發,持續提升管理的精細度、服務的精準性”。事實上,這也是承擔重大戰略任務,或是謀劃經濟發展時,所需要秉持的基本導向。

  同樣重要的是,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始終處理好“城”與“人”的關係。“城市由人組成,人是城市的主人。”他對習近平在上海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進行解讀說,城市各項工作都應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每個人有機會、有舞臺、有未來、有幸福”。

  這就不僅與“跑馬拉松”相似,更與“辦馬拉松”相通。頂級賽事的標準千千萬,歸根到底,還是圍繞賽事的主體——人——的需求和特性轉,去保障人的能力發揮,促進人的相互交往,並最終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象。

  上週傳出的新消息是,已連續多年獲國際田聯金標認證的“上馬”,正向國內首個國際田聯“白金標”賽事衝刺。這意味著一套更為精細、更高品質、更貼合國際最前沿水準的辦賽標準,並同波士頓、倫敦、柏林、芝加哥、紐約、東京等公認的世界六大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看齊,成為一場對標“最高最好”、處處體現“精細化”的賽會。這同城市的治理,顯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做事精細講究、在乎品質,一直是上海的特色。在全新的語境下,這種滲透在骨子裡的城市文化,需要在具體的治理實踐中,得到更為務實、更為充分的彰顯。

  在這個意義上,2019年度的“上馬”結束了,但一場新的“上海馬拉松”正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