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落地10個項目 禹洲發力產城融合打造新引擎

三年落地10個項目 禹洲發力產城融合打造新引擎

中房報記者 付珊珊 上海報道

最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逐漸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的探索,運營能力成為房企未來賴以生存的必備技能。

從2015年起,房地產企業不約而同走上運營商之路,運營種類除了地產,還包括產業運營,產城融合成為房企多元化轉型的重要路徑。

根據克爾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規模TOP20房企中已有超半數推進產城融合戰略或項目,主流開發商無一例外,這其中也包括了發力產城融合的後起之秀禹洲地產。

10月25日,在合肥土拍中,禹洲成功斬獲合肥通航小鎮項目地塊,這是自禹洲2018年成立產城事業部以來落地的第一個項目,也意味著禹洲的產城融合戰略邁出實質性一步。

三年落地10個項目 禹洲發力產城融合打造新引擎

新引擎、新增長點

城鎮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飛速發展和巨大成就的重要引擎。近幾年,為實現有質量有數量的提高城鎮化建設,國家正大力支持“產城融合”,通過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整合,進而達到“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協同發展格局。

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撐行業,房企發力產城融合既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在行業進入下半場的背景下,房企尋求多元轉型之路、打造新興利潤增長點的重要舉措。

從目前top20房企佈局情況來看,主流開發商如碧桂園、華夏幸福、招商蛇口、華潤置地等已在大舉進軍產城融合,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企業獨特的產城模式,比如華夏幸福的ppp產業模式、碧桂園的科技模式等。毫無疑問,產城融合將成為房企決勝下半場的關鍵戰略。

從禹洲自身發展來看,今年是禹洲成立25週年,同時也是其上市十週年。2019年,禹洲給自己的規模目標是670億元,而截至今年十月,公司已完成580.69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44.56%,完成全年目標的86.7%。若未來繼續維持此銷售增速,不出意外,禹洲將大概率在明年躋身千億陣營。

在衝擊千億的關鍵時刻,禹洲對下一步的發展戰略也做出了思考。

據禹洲集團執行總裁許珂介紹,禹洲內部正在編制新五年戰略規劃,根據新的規劃,禹洲將在五年內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除了地產主業,公司有意打造第二引擎,並可能以此孵化出第二家甚至多家上市企業。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禹洲的產城融合應運而生。

據禹洲產城事業部負責人劉詠介紹,目前對大多數民營房企來說,PPP的產城模式已不適用,禹洲將在第一個產城項目,即合肥通航小鎮,採取與當地合作方共同打造運營的方式進行,前期旨在培育自己的核心產業和地產,長期靠產業運營獲取經營收益。

三年落地10個項目 禹洲發力產城融合打造新引擎

產業資源優勢凸顯

進軍產城融合,禹洲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正是得益於其他房企在產城融合方面探索出的發展模式,禹洲在結合自身產業資源和運營能力的基礎上,逐步確立了符合自身發展的產城融合方向,即聚焦文旅、醫療、科技、教育四大重點方向,同時利用禹洲在國際貿易、通航、體育等產業領域的合作資源逐步形成優勢。

許珂表示,禹洲的產城發展是長期構思的結果,之所以選擇這些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實際上也與禹洲旗下的產業資源佈局密切相關。

2018年,央企華僑城(亞洲)入股禹洲,成為禹洲第二大股東。眾所周知,華僑城是文旅行業領軍者,自身具有較強的產城基因,且擁有豐富的文旅產業資源。成為禹洲二股東後,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尤其將對禹洲產城戰略中提及的文旅方向具有較強支撐作用。

除了文旅資源,禹洲在1996年就成立了科技公司——廈門縱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至今,縱橫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信息通信技術綜合服務商,且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軟件認證企業,這將使禹洲在產城融合發展中具備科技資源優勢。

此外,據瞭解,禹洲在體育產業、通航產業分別與相關合作方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都將成為禹洲發力產城融合的重要合作資源。

以此次落地的合肥通航小鎮為例,據劉詠介紹,該項目即是禹洲與合肥當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其中1300畝產業用地將由合作方進行產業開發及產業運營,而禹洲則負責做1700畝配套用地的開發和運營。“包括商業綜合體、樂園等與產業聯動的相關配套打造。禹洲將盡可能多匹配通航相關業態,比如駕駛體驗、參觀組裝流水線、空中游覽等,導入通航產業主題,營造通航小鎮氛圍。”劉詠說。

三年落地10個項目 禹洲發力產城融合打造新引擎

三年落地10個產城項目

有了產業資源的支撐,如何打造和運營也是產城融合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按照禹洲的規劃,未來三年內將落地10個產城融合項目,主要佈局一二線城市和六大經濟區,包括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區、海西區、 中部核心城市區。在具體佈局上,許珂也提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將是重點區域,可能下沉到三線城市,而其他經濟區則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對房企來說,發力產城融合,運營是重點。不同於住宅開發週轉快,產業運營屬於慢週轉,而今年以來,整個行業融資環境持續收緊,房企融資成本不斷高升,如何實現在未來三年內落地10個項目?如何在房企普遍錢緊的狀態下保證產城項目現金流穩定不斷?這對禹洲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在許珂看來,禹洲的穩健是其運營的保障。雖然禹洲是一家閩系房企,但其身上少有激進標籤,企業安全邊際較高。在企業嚴控負債率和融資成本下,禹洲得財務狀況一直較為穩健。

根據禹洲近兩年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維持了低於70%的負債率,2017年、2018年禹洲淨負債率分別為58%、67%。融資成本方面,2019年上半年,在融資成本略有升高的情況下,禹洲仍然保持了7.47%的平均融資成本,在同等規模房企中屬於較低水平。

“這樣的財務狀況使得禹洲本可以發更多債,但公司嚴格控制發債量。”許珂表示,在企業內部,禹洲制定了規模、利潤、風控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穩健經營,量入為出的策略。因此,在產城發展方面,禹洲也會依據該原則,按照一定比例去投資,不會在產城融合項目上過度沉澱資金,穩健運營的同時,防範風險。

此外,對產城發展中的盈利問題,許珂也給出了答案,即“可售配套平衡成本,各自持業態自身平衡經營性現金流”。雖然目前進軍產城融合的房企中,多數房企都選擇前期以住宅反哺產業項目,不過許珂表示,禹洲的產城融合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