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你見過草原上奔騰的蒙古馬嗎?

四蹄騰飛,長鬃飛揚,一往無前,它們是草原上的精靈,是蒙古族人的驕傲;

你感受過馬蹄踏在草原上的聲音嗎?

雄渾的馬蹄,在草原上奏出鼓點,與千音重奏,與萬鼓和鳴。

你聽過蒙古馬的嘶鳴嗎?

那劃破長空的一聲嘶鳴,響徹曠野,那是對故鄉和主人最深的眷戀……

蒙古諺語說:“沒有馬,蒙古人就沒有腳;不會騎馬的人,不是蒙古人。”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在蒙古族人最珍愛的五畜中,蒙古馬排在第一。牧民也視蒙古馬為高貴的牲畜,稱它是“義畜”,是從天而降的有靈性的神明。

大草原空曠、遙遠,蒙古族人需要不斷遷徙,最忠誠的朋友就是蒙古馬。蒙古族人有了蒙古馬,才真正成了草原的主人。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馬是中國北方主要的地方馬種,在內蒙古境內主要有四個類群:烏珠穆沁馬、烏審馬、巴爾虎馬和百岔鐵蹄馬。對蒙古馬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匈奴傳》。由於蒙古馬數量多、分佈廣,各地生態條件不同,逐步形成了一些適應草原、山地、沙漠條件的優良類群。



鐵蹄馬

“鐵蹄”之美稱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生長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百岔溝一帶的百岔鐵蹄馬,是蒙古馬中的彪悍之馬,除具備蒙古馬共有的特點外,還具有步伐敏捷、蹄質堅硬的特點,擅長走亂石嶙峋的山路,自古即有“鐵蹄”之稱。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以百岔溝一帶為家園的鐵蹄馬,野性未泯,適宜在高原山地成群放牧。鐵蹄馬挑食,只吃新鮮的草尖,不同季節要吃不同的草,採食半徑達幾十公里,不能圈養,只能野外粗放。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鐵蹄馬身形矮小,體魄強健,皮厚毛粗,飽受自然環境的嚴酷鍛鍊。鐵蹄馬特別適應遊牧生活,夏日可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抵禦西伯利亞的嚴寒暴雪,揚蹄能踢碎野狼的腦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曠野選擇了鐵蹄馬,讓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蒙古馬的優良品質,這也是它被中國農業部確定為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的原因。

天生的戰馬

彷彿註定是為征戰而生,鐵蹄馬的鼻孔粗、肺活量大,適合長距離不間斷奔跑,肺部從不出血,具有超強的耐力、爆發力和戰鬥意志。經過調馴的鐵蹄馬, 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鐵蹄馬的能量頂峰在蒙古帝國時代。蒙古帝國是“馬之帝國”,成吉思汗的衛隊、軍隊都由精良迅疾的騎兵構成,慣以弓馬之利取天下。

鐵蹄馬造就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快速反應部隊。“克什克騰”又譯為“怯薛丹”,指蒙古皇家禁衛軍。此衛隊自成吉思汗時代就跟隨黃金家族,騎著鐵蹄馬征戰四方,贏得了累累戰功。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元朝末年,元順帝被明軍打敗,退出北京,在今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內的應昌府去世,元朝的軍隊和戰馬也留在了應昌府府東的山區,逐漸消散民間,而百岔溝就在這片山區。

百岔溝——鐵蹄馬的故鄉

百岔溝俗稱“黑石灘”,溝長三百多里,溝內雖小山環抱、亂石遍佈、道路崎嶇,但溝裡水草豐美、氣候宜人。作為蒙古皇家禁衛軍的專用馬匹,鐵蹄馬得以生存、繁衍下來,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百岔溝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形和地貌。


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

鐵蹄馬又稱“踔蹄馬”,蹄小而立,敦厚而圓,色如墨玉。走什麼路都無須裝蹄鐵,尤其適應在石頭較多的山道行走,爬坡下樑不縱不跳,行走之平穩是其他蒙古馬所不及的。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鐵蹄馬耳尖頸曲、鹿腹斜尻、後腿奇長,是蒙古馬四個類群中典型的“走馬”。1950年,在克什克騰旗那達慕大會上,參賽的鐵蹄馬僅用了五十八分鐘就跑完了五十九公里全程,這個成績至今還在江湖上流傳,當地還因此誕生了一句“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鐵蹄馬”的民諺。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鐵蹄馬又稱“杆子馬”,穩健剽悍,力氣大,套馬好使,性情也溫和,與主人相依相伴,格外忠誠。主人如果受傷、醉酒,只要把他放在馬背上,鐵蹄馬就會溫順地把主人馱回家。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克什克騰草原是鐵蹄馬的故鄉,克什克騰草原的蒙古族人認為,鐵蹄馬打滾、撒尿的地方都有好風水,是扎蒙古包的好位置,就像民歌裡唱的:“在馬打滾的地方,建造一座金殿;金殿造好之後,百姓安樂康健。”

蒙古馬的用途

農業農村部前首席獸醫官、中國著名獸醫學家 賈幼陵:現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馬業開始向新的領域開拓。現在馬價格低了,養的也少了,它的役用用途就是使役,騎乘的這個用途越來越少。用於旅遊、娛樂、賽事的用途就越來越多。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初秋時節,克什克騰草原天高雲淡、水草豐美、馬壯膘肥。牧民正忙著養馬、馴馬、賽馬,用心培植以鐵蹄馬為核心的文旅品牌,迎接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

代代傳承的蒙古馬精神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蒙古馬是大自然的尤物,它的身體呈現出驚人的結構之美與耐力之韌,而其習性與情格,既奮發向上,又永不服輸,更溫馨慈和,與草原生活十分默契;人馬相依,一部蒙古馬的歷史,其實就是蒙古族人的歷史。


從某種意義上說,蒙古馬已經脫離了原始動物屬性,形成一種“人馬合一”的獨特馬文化,在社會意識形態方面發揮著奇妙的激勵作用,蒙古百岔鐵蹄馬的價值尤其如此。

中國著名馬學專家、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校長 芒來教授:內蒙古發展強區的發展中,我們的標誌物應該是蒙古馬,所以蒙古馬是我們文化的一個載體,應該是我們的文化品牌,將內蒙古的文化打出全國,打出全世界,蒙古馬是離不開的。

蒙古有一種追風趕霞的鐵蹄馬

下馬即是芳草,上馬即是天涯。

留下“千里疾風萬里霞”佳話的蒙古百岔鐵蹄馬,是克什克騰蒙古族人永恆的依戀,也是傷感。越少越傷感。蒙古百岔鐵蹄馬已深度融入遊牧民族的遺傳基因,就像奶茶、民歌、馬頭琴、蒙古包一樣,必將與克什克騰草原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