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鏡頭可以滿足索尼A7R4的6100萬像素?

吃飯加點鹽


索尼目前的鏡頭掛自家標的,分三個等級,

第一級:

狗頭級別的,以28 70小狗套為代表,只掛sony標的鏡頭,滿足最基本的使用,但是素質相當一般,色彩一般,解析力什麼的也相當一般,差不多就是能滿足普通視頻要求的,當然,這是說光圈全開的情況下,不是有句話麼,光圈f8,狗頭也不狗。然後的話,定焦跟變焦又要分開來說,定焦當中微距又要分開來說,所以基本上這個級別的變焦純狗,根本喂不飽,得光線好收兩檔才可用。幾隻定焦,全開湊合,收一檔可用。微距不用多說了,全開可用。

第二級:掛蔡司小藍標的和掛sony白色G標的。

這兩種標不一樣的鏡頭在我看來檔次是一樣的,只是蔡司藍標基本都是定焦鏡頭(sony殘幅口的幾隻f4恆定變焦也掛了蔡司小藍標,但是不是全幅,所以就排除了),白G標的基本都是變焦鏡頭。

其中蔡司的使用了蔡司T*鍍膜技術,白G標是繼承了原美能達技術,這一級別的鏡頭設計之初是為了滿足2000w左右分辨率機身的,全開的話在a7m3這一像素級別的機器問題不大,在a7r3這一級別上的蔡司定焦表現要好些,畢竟是定焦,白G標的話全開也只能是可用,如果要追求數毛的畫質還是要收縮一檔才行,所以,這一級別的鏡頭要在a7r4上面用的話,全開頂多只能達到可用的標準,要說餵飽,那必須要收縮一兩檔的。

第三級:sonyG大師系列,掛紅G標的。

這級別鏡頭是sony專門為4000w像素以上級別機身開發的,全開即銳!尤其是85gm 135gm為代表的定焦鏡頭,餵飽a7r4不成問題。可能紅G標的變焦全開想餵飽a7r4還是有點困難,但是全開夠用的話問題應該不大,小收一檔就能達到好用的標準了。

總結一下:

沒掛任何標的sony變焦鏡頭,在面對a7r4 6100w這個像素級別的機身,只能說湊合用,收到f8可用,定焦全開馬馬虎虎,收一兩檔才好用,微距全開可用。

掛T*跟sony白G標的,在a7r4上,T*定焦表現會好一點,全開可用,G標變焦全開效果一般,收一檔可用。

掛GM標的G大師系列定焦,在a7r4上,全開就很好用,可以放心大膽的用,GM標變焦,看不同鏡頭的表現,全開可用到好用,收一檔很好用。

以上,供參考。


qiuball


你好,索尼A7R4作為第一款6000萬像素的全畫幅數碼相機,確實引發了很多爭議。例如,究竟怎麼樣的鏡頭可以滿足索尼A7R4的6000萬像素呢?


索尼GM鏡頭,大多都是可以匹配索尼A7R4的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在膠片時代,長期以來,大多數鏡頭的分辨率都達不到膠片的極限水平

1,大多數廉價旁軸膠片相機,其鏡頭的分辨率,確實遠遠不夠膠片的極限分辨率。

2,大多數傻瓜膠片相機,其鏡頭的分辨率,確實遠遠不夠膠片的極限分辨率。

3,柯達,富士的一次性膠片相機,其鏡頭的分辨率,就更是渣渣了。

4,大多數膠片時代的業餘變焦鏡頭,其鏡頭的分辨率,也達不到膠片的極限分辨率。


二、但是,在膠片時代,膠片製造商也並沒有因此而故意降低膠片的分辨率和顆粒度

對吧?

常見的柯達金100,金200,富士彩晶200,樂凱金100,等等。

這些常見的彩色負片膠捲,分辨率和顆粒度,都是很高的標準。


當然,膠片的分辨率,還是不如現在的數碼相機的。


三、即便鏡頭的分辨率確實不太好,其實也是可以搭配高分辨率的影像傳感器使用的

這是毫無疑問的。


四、只是說,如果你買不起牛頭,那麼,也買不起索尼A7R4,對吧?


五、只是說,如果你買得起索尼A7R4,那麼,也應該買得起牛頭,對吧?


六、基本上,很難出現買得起索尼A7R4,卻買不起牛頭的情況。


七、當然,索尼A7R4,使用業餘鏡頭,也是可以的。


八、如果非要較真的話,就目前來說,一般來說,就是索尼的GM鏡頭可以匹配索尼A7R4的6000萬像素。


綜上所述,索尼A7R4機身售價會長期高於2萬,能夠花2萬塊錢買這個索尼A7R4機身的人,恐怕也都不是缺錢的主兒,因此,你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嗯,就是這樣的,買得起索尼A7R4機身的人,必然買得起索尼的牛頭。


光線攝影學院


這個問題只能這樣回答:所有鏡頭都可以滿足索尼A7r4的拍攝。只是拍攝的分辨率和銳度有所區別罷了。

這就像學校考試一樣,有考100分得,也有考50分的還有考10分的。這是水平高低的問題。

究竟什麼鏡頭水平高點呢?一般來說分辨率越高的鏡頭,在這款相機上表現的越好。分辨率較差的鏡頭在這款相機上就會表現的稍微差一些。

比如說早期的雙高斯結構或者普蘭納結構的標準鏡頭,因為鏡頭結構比較簡單,用料也非常吝嗇,所以在分辨率和對比度表現上相對較差,使用在A7R4這樣的6000萬分辨率的相機上,本來可以刻畫的細微部分因為鏡頭分辨率達不到,所以這些細微部分就會比較模糊。比如我們一般的臉部皮膚會有細小的汗毛。如果用A7R4去拍人物特寫,理論上是可以刻畫出這些汗毛的,但是如果運用了分辨率不夠的鏡頭,就不會吧汗毛給詳細刻畫出來。如果使用了高分辨率的鏡頭,就可以把汗毛細緻和銳利地刻畫出來。

具體到A7R4用什麼鏡頭合適,總體來說,索尼的高檔鏡頭都基本滿足6000萬像素的要求。索尼最高檔的鏡頭一般是標有GM大師級鏡頭。還有G級的鏡頭也是具有相當的實力的,另外,索尼的蔡司鏡頭,基本上都具有滿足6000萬像素刻畫的實力。

從技術指標我們來看的話,一般我們可以去看廠家提供鏡頭的MTF去判斷。一般MTF曲線的10對線指標應該超過95,或者更高,最好接近1也就是100%。其次看30對線的分辨率應該超過85.如果超過90效果會更佳。

這樣的標準我們可以看到FE 600mm F4 GM OSS;FE 135mm F1.8 GM;FE 24mm F1.4 GM等都可以滿足6000萬像素分辨率,也有些鏡頭比如85/1.4GM在全開光圈的時候表現較差,縮小光圈到5.6以後就會達到最佳的分辨率。所以G鏡頭只要是收縮光圈以後就基本能夠達到6000萬像素的分辨效果。


任吉的雲吹


鏡頭所攝取和投射到圖像傳感器上的影像是由光組成的光影,光影是不存在像素的。只有電子圖像傳感器,因為需要用感光元件構成圖像,所以才存在像素之說。就像電影,用膠片放映的電影是由光組成的影像,而如果用電視機或電子投影播放,那就要考慮像素問題了。光影如果要用像素去細分,隨便一個很小的光影,其中的像素量可能都是天文數字。

任何一款成像正常、卡口與A7R4匹配的鏡頭,都能滿足6100萬像素的需要。

照相機鏡頭生產技術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但發展的目標是讓鏡頭所攝取的影像越來越清晰、畸變越來越小、變焦倍數越來越高、光圈值也越來越大,能夠適應更多攝影環境和題材的需求。在數碼相機的發展中,鏡頭只是根據不同的畫幅而生產出不同的鏡頭,有全畫幅鏡頭、APS-C畫幅鏡頭、中畫幅鏡頭等等,但從來沒有為不同像素而生產出不同的鏡頭,如1000萬像素鏡頭、2000萬像素鏡頭,現在中畫幅像素已經過億了,也沒有專門為此生產億萬像素鏡頭。

鏡頭與圖像傳感器雖是不可分離的兩兄弟,但它們能力不同,分工不同。鏡頭只負責投射光影,至於光影的載體是什麼——膠片還是感光元件,鏡頭這個老大哥是不管的。相機裡裝的是膠片,它就在膠片上形成影像;是圖像傳感器,它就在圖像傳感器上形成光影。而且它還不會看客待湯,不會因為像素少,鏡頭投射的光照就會少,分辨率就會低,也不會因為像素高,投射的光照就多,分辨率就高。鏡頭這個老大哥本領是很強大的,如果把它投射的光影用像素去細分,6100萬像素根本不是它的對手。當然,鏡頭的品質有高低之分,品質高,鏡頭的分辨率就高,品質低,當然分辨率也會打個折扣,但這個與像素的多少沒有關係。

當然,好馬也要配好鞍,相機與鏡頭也得講個門當戶對。鏡頭也分“牛頭”、“狗頭”。對於A7R4這樣的馬嘴怎麼著也得對個牛頭吧。

能與A7R4相機匹配使用的鏡頭還是很多的,如索尼GM系統鏡頭,其中包括:

FE 16-35 F2.8

FE 24-70 F2.8

FE 70-200 F2.8

FE 85mm F1.4定焦


更多攝影資訊 ,歡迎關注“攝影老黑”!


畫說攝影


要“餵飽"6000多萬像素,理論上需要4000多線對解像力的鏡頭,這樣的鏡頭極少。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意義。膠片的像素是分子級別的,在膠片時代沒有人討論什麼鏡頭能“餵飽"底片。實際操作中,大家都知道解像力高的鏡頭拍出照片比解像力低的鏡頭清晰,能分辨更多細節,當然價錢也貴,所以如果你有大尺寸、高像素的相機,就儘量配好一點的鏡頭就行。


光影雜記


任何質量沒問題的鏡頭都可以。光學設計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很成熟,只是現代鏡頭有了電腦輔助更容易設計和製造。現代鏡頭更注重大光圈的銳度,鍍膜工藝更成熟,更適合給CMOS使用。


小光圈攝影


朋友,首先你得搞清楚,相機的像素是由本機身的傳感器決定的;我猜你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拍出來的片子不夠通透,這是很多因素影響的!或是你拍攝的場地不是很理想,這時你需要一個大光圈的定焦鏡頭,來虛化雜亂的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