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往事:風吹過雲頂巖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雲頂巖寺舊影(阿元提供)

自殺之後的覺儀,靜靜地躺在高山之巔(至今葬地不明)。他以生命為代價,保住了自己的尊嚴,也讓雲頂巖寺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悲壯之氣。

一天週末,心血來潮,決定到東山社走走。

東山社位於雲頂巖以西,東山水庫邊,是僅有三百多位村民的蕞爾小村。村莊海拔全島第二高,僅次於相鄰的東坪山社。在村裡,得知久聞大名的雲頂巖寺竟就在天后宮後面,心裡一動。於是,穿過一道滿目牽牛花的村路,沿著天后宮後的幽靜山徑拾級而上。不久,便可見一棟嶄新的明黃大樓矗立於眼前。疑是雲頂巖寺,果然。

雲頂巖寺原名“方廣”,頗古老,始建紀年不詳。今舊寺僅餘一隅,斷柱殘碑棄之草莽。獨自在寺院一帶徘徊,恰逢法師德勝。德勝引我至留雲洞一行。原來寺院殘址的榕巖罅隙間竟隱藏著一處寬敞聯通的洞穴。洞口有小築,有露臺;洞中有佛像,有枯井;洞內外則石刻眾多,至少有數十處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

最重要的崖刻,當屬“天際”兩字。此崖刻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十五日嘉禾巡檢(類似於邊防武警派出所所長,負責輯私捕盜、盤查行人)山東濟寧人趙俊與邑文學(同安教諭,相當於縣教育局局長)福州晉安人趙宗道一起遊玩到此所題。崖刻刻有畫框與蓮花座,學者何丙仲認為這正是明代崖刻的特點。此崖刻是廈門島內發現最早的紀年石刻,比廈門建城還早十三年。這一年,朱元璋以倭患嚴重為由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在朝廷叫停海上貿易之際,兩位地方芝麻小官差在此題這“天際”兩字,不知是否嘆息天意之高不可測?

從留雲洞洞內的七首詩刻內容看,明隆慶年間(1567—1572),也就是月港興起,海上帆檣林立之際,名流丁一中、洪朝選、葉普亮、劉存德、劉存業、左烝等人曾陸續登臨雲頂巖,並刻詩於留雲洞。刻詩時間以葉普亮最早。葉詩中的“滿階苔雨三春溼,半嶺松風六月寒”兩句,是寫雲頂巖的眾多詩句中,最為傳神之作。然而,六個人中,最有知名度的卻是來自江蘇的丁一中。丁一中是江蘇丹陽人,隆慶

元年開始擔任泉州同知。他喜歡遊山玩水、且走到哪都要拉一幫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廈漳泉的重要名勝,幾乎都有他的醒目石刻,如日光巖“鼓浪洞天”四個大字便是他的手筆,有人認為這是對鼓浪嶼的第一次正式命名。海滄的日月谷溫泉,至今珍藏著一方高達兩米的明代《溫泉銘》古碑,作者正是丁一中。就前述的留雲洞,僅他一個人就刻了兩首。近幾年來,北至湄洲灣,南至詔安,都陸續發現有丁一中的石刻,真可謂“崖刻達人”。

丁一中對雲頂巖情有獨鍾,頻繁登臨。除了留雲洞的崖刻,據《廈門晚報》報道,2001年,文史工作者在雲頂巖寺附近還發現了一幅高3米,寬2.7米,題為“九日登雲頂巖用韻作”的巨幅摩崖詩刻,詩刻時間是明隆慶六年(1572),分別刻有丁一中的兩首七言律詩(又是兩首)。由此得知,丁一中至少曾在隆慶三年、隆慶四年、隆慶六年先後三次登臨雲頂巖。

與丁一中的灑脫自如不同,來自同安(現為翔安洪厝)的刑部侍郎洪朝選則顯得耿介凝重,最終因得罪張居正,先被罷官,後被囚禁,命喪福州。當過北京巡城御史的葉普亮也好不到哪裡去,據蓮坂葉氏流傳的坊間故事,也有葉普亮得罪人致其家族險被滅族的說法。劉存德則是同安東橋人,當過浙江道御史、松江府知府、廣東巡視海道副使兼番市舶提舉司。從政後期的劉存德實際參加了抗倭行動,與戚繼光有著良好的協作關係。這位老兄同樣耿直不阿,曾被盛怒的皇帝當面扔下奏疏,並奪俸半年。最終,先降職後返鄉。遊留雲洞,當為其返鄉之後的事。其它人,劉存業是劉存德的弟弟;左烝根據劉瑞光的研究,是大儒唐順之(已逝)的門生與妹婿。丁一中曾在少時追隨唐順之“遊所學”;洪朝選則曾與唐順之“講德問業”。丁一中二上雲頂,與洪朝選等人再進留雲洞,其實就是為了陪這位與唐順之關係密切的左烝先生。唐順之不簡單,不僅儒學學養深,文章也寫得好,是嘉靖朝公認的大才子,更傳奇的是,他還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抗倭英雄,曾在崇明三沙島率軍大敗倭寇,斬殺一百二十人,擊沉敵船十三艘。此後,還因帶病堅持抗倭,病死在戰船上,成為當時感動大明的楷模人物。

這些勒石題字、耿介忠直的縉紳們,大多是進士出身,位極高官,且都以愛民著稱,有的還參加過抗倭戰爭(如丁一中、劉存德),可稱當時閩地文人的翹楚。他們在留雲洞的刻詩,給古寺留下了難得的人文遺蹟,也留下了時常被後人緬懷的錚錚風骨。然而,同時,我們也感覺到了一種帝國的危機以及這種危機中文人階層因敏感而有些焦慮的心靈悸動。

二百多年以後。

清道光十二年,也就是1832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八年,又一批廈門文化名流來到了雲頂巖寺。兩天前,他們剛剛遊覽完南普陀。這些文化名流分別是周凱、楊慶琛、孫雲鴻、呂世宜、葉化成等五人。周凱是浙江富陽人,進士出身,當過湖北襄陽知府,1830年時任興泉永海防兵備道道臺。登雲頂巖在於他任職後的第二年。周凱知道的人不多,但從他曾與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等人組創"宣南詩社"的經歷看,其文化地位不可忽視。對閩南來說,他的最大貢獻是編撰了《廈門志》與《金門志》。這兩本地方誌現被當成研究金廈殊為關鍵的入門書。此外,周凱還曾主持修建了廈門歷史上有名的玉屏書院。在襄陽當官時,他繪製過《武當紀遊二十四圖》,到廈門當官時,又繪製了《閩南紀勝十二景》。雲頂巖的“雲頂奇觀”便是其中一景。

楊慶琛是侯官籍進士,登雲頂巖時,任刑部郎中。他是名儒鄭光策學生,與林則徐既是同學,又是好友。有意思的是,他還是冰心的外曾祖父。這樣一說,這雲頂巖竟也與民國才女冰心有了一種隱隱地親切關係。楊慶琛的故居現就在三坊七巷的宮巷裡面。

第三位孫雲鴻,將門之後,其祖父孫全謀曾是廣東水師提督。孫雲鴻因此世襲騎都尉。是位難得的文武全才。我看到劉瑞光先生寫的文章,稱孫雲鴻“練騎射,習水性,佔風向,測沙線,沿海情勢,靡不洞悉”。周凱編撰《廈門志》時,孫雲鴻剛好負責兵制、海防、番市、紀兵、山川、津澳等章節。孫雲鴻後來在軍事上越走越遠,屢獲戰功。

呂世宜是廈門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有“金門一千六百年來惟一的書法家”與“臺灣金石學宗師”的說法。此人有趣。死前,他提前給自己準備了墓誌銘。自稱不翁,因為“性戇直,又不苟同於人,尤不顧人之是非。人曰然,翁或以為不然;人曰可,翁獨以為不可。故號曰不翁也。”呂世宜因周凱介紹,在臺灣板橋林家教書,板橋林家幫他買了一個官位,結果他怕後人當真,一定要在墓誌銘申明此事。2006年,廈門書法愛好者張文傑在東坪山晨練時,意外發現了呂世宜墓,可惜古墓已被盜。

葉化成,是移居廈門的漳州海澄人,因畫作受周凱欣賞,成為周凱門下,與呂世宜一樣被周凱介紹到臺灣板橋林家當私塾教師,與呂世宜、謝管樵並稱“三先生”。葉化成與呂世宜是同窗,從字號上看,分別是東谷與西村,別有味道。

此次,他們前來觀日,興致勃勃,不料,觀日臺卻忽然風聲大作,他們只能躲在留雲洞裡。這不順當的事,周凱把它寫進詩,並刻在了顯眼的石壁上。這也許是一種預兆。一些年後,臺海開始變得險象叢生。據劉瑞光先生的研究:道光16年(1836年),也就是他們登完雲頂巖後第四年,周凱接受一項重要使命,出任臺灣兵備道道臺。第二年七月,周凱病歿於任所,死因很可能是深入噶瑪蘭地時染“嵐障”導致。

三年後,孫雲鴻成為反擊英軍的民族英雄,在英軍戰船入犯廈門時,率部向英船英勇開炮,戰功顯赫。

周凱渡臺後,曾寫信給呂世宜,提到“故交零落使人悲”。呂世宜讀後,心有慼慼,決定渡海尋找老友,然而他抵臺時,周凱已死。劉瑞光文章中還提到,咸豐4年(185

4年),年逾古稀的呂世宜以病羸之身,重遊南普陀。此時距道光12年已32個年頭,周凱、孫雲鴻皆已作古。百感交集的呂世宜,在南普陀,留下了三個字的題刻:“都放下”。

關於雲頂巖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日軍侵廈時期的一樁往事。當日軍登陸時,雲頂巖寺住持覺儀竟懸樑自縊,身殉國難。有一種說法是,日軍的刺刀挑開了雲頂巖寺的寺門,要佔據寺廟,並把留雲洞當成彈藥庫,表示反對的覺儀被一番毒打後,毅然自決於寺內,以示不屈。自殺之後的覺儀,靜靜躺在高山之巔(至今葬地不明)。他以生命為代價,保住了自己的尊嚴,也讓雲頂巖寺至今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悲壯之氣。

站在古寺之前,我不由默悼起覺儀。有此覺儀,雲頂巖寺,在精神上可矗立於廈門眾寺之林,可脫俗於禪外芸芸眾生。

令我動容的,還有一則關於另一位雲頂巖寺僧人的故事。

據稱,解放後,雲頂巖被闢為軍事禁地,寺裡僧眾為顧全國家利益不得不遷走。繼覺儀之後在寺裡當住持的釋妙輪和尚只好還俗于山下西林村。然而,還俗後的釋妙輪卻一直堅持孤身奉佛,並在臨終時要求西林村人將其墓碑面向雲頂巖,以示對故寺的思念。我不知道這些說法是否完全屬實,如果屬實,真是令人唏噓。

那天,離寺歸去時,天已黃昏,而此時風吹樹林,梵音漸起。我竟懷念起不曾見識過的舊寺,我竟嘆息起所存無幾的舊寺。其實雲頂巖寺,小又何妨。寺雖小,亦可悟得人生之大智慧。當年佛陀修成正果時,不過頭蔭一株菩提樹罷了。

初稿寫於2017年11月26日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觀日臺舊照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廈門本島最早的題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兩道“重修雲頂巖碑記”。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劉存德石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周凱石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石刻內容為:大清道光十二年,歲在壬辰七月七日辛亥,興泉永道防兵備道富陽周凱、刑部郎中侯官楊慶琛、世襲騎都尉龍溪孫雲鴻、壬午舉人同安呂世宜、國子監海澄葉化成來遊,冒風登觀日臺。周凱題石。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飯堂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雲板,舊時官署或大戶用來報事、集眾等,寺院則用以報時,比如吃飯了,早課了。這是南普陀慧光法師告訴我的。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模糊不清的碑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散落的建築構件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破損的石碑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古寺殘件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怪石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萌萌的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舊寺殘址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菩提樹,“菩提本無樹”的菩提樹,野生的菩提樹多在喜瑪拉雅山地區,據說佛祖就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故菩提樹為佛教聖樹。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菩提樹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菩提葉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有人說這龍門是文天祥帶幼主過境時所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留雲洞,原為遊人觀日暫住之所,亦供有神像,日據期間曾是日軍彈藥庫。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洞內石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有一方井,稱佛祖泉。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洞中情景。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從洞中可爬至一小石坪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民國廈門要塞司令滕雲刻的“國防第一”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往期導讀:

閩南人的智慧:風雨都在茶杯裡

春節,一首口口相傳的《廈門念謠》,勾起了無數老廈門人的鄉愁!

南勝記憶:回首小鎮已惘然

平和小溪三角坪,你觸動了誰的鄉愁?

平和記憶:海倫仔,一位傳說中的賊,死後卻感動全城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作者簡介:林鴻東,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鷺客社創辦人,在廈門翔安工作。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