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1922年春天,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張幼儀,在坐了很久的船,終於到達碼頭時,她說:

“我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我的心涼了一大截。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之後,一紙離婚書被扔到了已懷孕的張幼儀面前。這個女人的第一齣悲劇,來自於丈夫的拋棄,同時,這出悲劇總也繞不開另一個女人——林徽因。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而後近百年來,因為徐志摩這段不夠體面的追求,林徽因揹負了“綠茶”“渣女”等許多負面評價。

相比較“中國第一女建築師”的身份,林徽因更因美麗的外表,和說不清理還亂的情感被人大肆議論。

梁思成續絃林洙就在《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中,用了很多筆墨描寫林徽因是如何同時愛上了梁思成和金嶽霖。

就連高曉松在寫《林徽因傳》時,都免不了大談特談她的緋聞八卦,後來,林徽因女兒梁再冰強烈反對:有徐志摩就不可以,他們沒關係。

高曉松一聽,講林徽因的故事,徐志摩都沒有了,那還咋寫啊。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但是,真正的林徽因,其實是一個將滿腔熱情,傾注於建築事業上的新時代女性

在那個新舊交替又動亂的時代,林徽因的思想可以說是相當超前的,甚至不比當今女性落後,如果用現在大女主的思潮來看林徽因,你會發現,她獨立、冷靜、執著、堅韌的品格,貫穿了她的一生,最終促成了她事業的巔峰。

林徽因短暫的51年人生裡,她一直在艱難地和時代抗爭。

對抗一:原生家庭

1920年的一天,林徽因站在甲板上,注視著眼前這片蔚藍的海水,看著一旁意氣風發的父親,她年輕的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原來,父親和在家中的父親是如此不同,而我,也終於可以離開那個令人窒息的家了。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很多人知道林徽因出身高貴,但卻不知道,這個家同樣好壞參半。

父親林長民很開明,對這個大女兒,寄予了很高的厚望,6歲時,林徽因就能識文斷字,並能夠為祖父代筆寫家書了。父親如此寵愛和培養,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其實壞的那一面,都源於,她是一個不討喜的“妾”的女兒。

民國才女有很多,她們的與眾不同,大都停留在浪漫、愛情自由上面,像張愛玲、像蕭紅,唯獨林徽因不一樣,她追求的是真正的自我獨立。

但是,第一個反對她的,卻是她的母親何雪媛。

對何雪媛來說,這個女兒,就像是丈夫送給自己的懲罰。

何雪媛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女人,脾氣急躁,說話大嗓門,而林家,無論男女,都有著很高的學識,充滿溫文爾雅的氣質。可想而知,這段婚姻是極其不般配的。

從嫁入林家這一天,何雪媛豪門太太夢就破滅了,丈夫和她幾乎沒有交流,感情逐漸淡漠,何雪媛本就是續絃,等到林長民又娶了一房太太之後,何雪媛的處境更是與“冷宮”無異。

更讓她絕望的是,美麗的女兒,從小就被丈夫教了知識,女兒逐漸和她的丈夫一樣,與她沒有共同語言,漸行漸遠,從此,一生都充滿了爭吵。

但這並不是何雪媛一個人的痛苦,林徽因童年陰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影響了她的性格。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當時,父親住在前院,母親住在後院,她是前院與後院的夾心餅乾,她很希望父母可以和諧相處,但是他們永遠都是冷臉或者爭吵,母親急了,會把氣撒在她身上。

原生家庭的不和諧,成為林徽因心上的大石頭,同時,也讓她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人情世故,學會察言觀色,她的性格,也因此變得過於理智和清醒。

此後,她一生都把澎湃的感情,壓制於理智之下,這是林徽因和同時代女性最大的區別。

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這樣理解母親:

她愛父親,卻很他對自己母親的無情,她愛母親,又很她不爭氣,那個半封建的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在精神上深深地傷害過她。

家裡的痛苦讓她一直想要掙脫出去,想要遠離這樣糟糕的生活環境,她的憂鬱,也終於被父親看了出來,於是,16歲的遊學,便成為了林徽因邁出原生家庭的第一步。

對抗二,傳統思想

倫敦的雨霧,似乎是刻意營造出的浪漫,穿過這飄散的霧氣,對面的那一雙靈動的雙眼,讓徐志摩淪陷了。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但這段無敵浪漫的追求,在梁思成母親眼裡,就不那麼好看了,要知道,舊社會的眼中,女子如果有婚外之人惦念,那這個女子多半也是品行不端。

梁思成母親李惠仙,崇尚三從四德,她從一開始就看不慣留洋歸來的新派作風。這種固有偏見,幾乎是本能的,也深深地影響了大女兒梁思順。

徐志摩這段追求,更是讓李惠仙和梁思順耿耿於懷。

李惠仙對林徽因的不喜,直到去世都沒有改變。而梁思順在兩人結婚後,態度有過好轉,結果沒多久,就重新對林徽因產生了隔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思想行為上的不合拍,再加上後來又出了金嶽霖這檔子事,這對婆婆和大姑姐,始終都沒有真正喜歡上這個媳婦。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

後來,林徽因在寫給外國好友費梅慰寫信時吐露過煩惱:

非常羨慕可以嫁給獨子的女人。

可憐的是,不止婆婆和大姑子,她身處的那個社會的女人,幾乎都不喜歡她。林徽因的職業是建築學,一個放到現在都幾乎是屬於男人的領域,林徽因在建築學和文學上都頗有成就,人又美麗,恰好,性格又不是傳統的小鳥依人居家型,又喜歡交朋友。

這對於20世紀30年代的大部分女性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文學家李健吾就這樣評價過林徽因:

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

但林徽因心高氣傲,不屑於他們周旋敷衍,這樣,來自同性的誤解和嫉妒,就更加嚴重了。

冰心寫過一篇故事,叫做《我們太太的客廳》,裡面這樣描寫女主:

“我們的太太是當時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歲時候尤其嫩豔……我們的太太自己雖是個女性,卻並不喜歡女人,她覺得中國女人特別守舊,特別瑣碎,特別的小方……”

這篇故事發表以後,引起了高度關注,大多數人認為,映射林徽因是相當明顯了。後來,林徽因從山西考察結束後,帶回來一罈山西醋,立即送給了冰心。

可以理解,在那個環境下,她很難交到真正理解她的國內女性,無論是學識上、思想上,還是性格上,她都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人。

因此,她的朋友也都是男性,唯一的閨蜜,是外國女人費慰梅。

當然,能讓她不屑關注這一地雞毛的,還是她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對她來說,她熱愛的建築學,才是她的天,因此,家庭、社會的這些雞毛,對他人來說是天大的厄運,輿論猛於虎,甚至可以殺掉一個人,但對林徽因來說,這不過是擾亂她工作的一點煩惱而已。

對抗三,惡劣環境

時間進入30年代,林徽因開始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古建築上,他們決心做好中國古建築研究、發掘和保護工作,並將這些大型古董凝聚的古人智慧,傳承下去。

一片雄心壯志,迎來的卻是炮彈的轟隆巨響。

抗戰開始了。從這一天起,兩個人陷入了長久的漂泊,他們從北平逃到長沙,又逃到昆明,最後昆明也淪陷了,他們最後落腳在四川李莊,一個偏僻的村莊,梁思成甚至稱這個地方為:誰都難以到達的可詛咒的小鎮。

那些年,對他們兩人來說真的是九死一生。

梁思成因為車禍的關係,一直都落下了病根,脊柱常有疼痛,做事不能太費力,但是戰爭期間,物價高的離譜,他們甚至一塊土豆都買不起,為了生存,梁思成當掉了跟隨自己20多年的派克金錶和手錶,卻只換來兩條草魚。

林徽因帶著老母親和兩個孩子,因為多次輾轉奔波,路上發了高燒,一燒就是好幾個禮拜不退,直接加重了林徽因的肺病。肺病在當時是一種癆病,沒有治癒的辦法,只能靜養,但這對當時的他們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很快,林徽因就瘦成了皮包骨。這種情況下,她還要打起精神照顧母親和孩子。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林徽因其實是一個比較“小資”的女性,年輕的時候,她喜歡穿著純白睡衣,點上薰香入睡。她不喜歡做家務,覺得家務純粹是浪費時間,耽誤她對於建築學的研究,戰爭之前,他們還可以僱用保姆,戰爭之後,她不得不困守於家庭裡,艱難度日。

但林徽因從來沒放棄過自己的理想,更多的時候,她以書為伴,是雪萊、拜倫的詩歌,支撐她捱過無數個病痛的夜晚。不那麼難受的時候,她就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資料,為梁思成寫《中國建築史》做準備。

幾年後,《中國建築史》問世了,徹底擺脫了沒有中國人寫中國建築的尷尬局面。這個成就,是意義非凡的。

不過,成就雖然耀眼,可林徽因也被戰火拖地奄奄一息。抗戰結束後,林徽因在朋友的幫助下,到醫院接受治療,但情況很不樂觀,醫生告訴梁思成:林女士的肺部已經空洞,一個腎也已感染,她最多活5年。

梁思成一下子蒙了,癱坐在椅子上,對此,林徽因卻很坦然:

“我已經感覺好多了,等回了北平,很快就能恢復過來,思成,咱們回家吧。”

回北平後,林徽因給費慰梅寫信:我們受到了艱辛的考驗,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但我們信念如故,我們深信,生活中的苦與樂,其實是一回事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病中的林徽因

憑著堅強的意志,林徽因積極治療,又將壽命延長了幾年,而從死神手裡拼命搶回來的時光,她都投入到熱愛的事業當中去了。

新中國成立,她受聘參與國徽設計,最終,她的作品成功入選,之後,她和梁思成還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景泰藍搶救性工作。

有時,林徽因望著天安門上親自設計的作品,她總會熱淚盈眶,她這一生關於建築的理想,都在這裡了。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工作中的林徽因

對抗四、永恆的信念。

那一年,“拆城牆”運動,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他們深愛著這座高貴的城市,這些固有的風貌,怎麼能輕易拆掉呢?

他們為此殫精竭慮,到處奔走,還出了一份保留方案,林徽因更是拿出實際行動,提出了一個“城市立體公園”的構想,人們可以在城牆上種花、喝茶、開店鋪。

但很遺憾,他們被劃入“城牆派”“資產階級唯美主義的復古主義建築思想”受到批判。

1953年,林徽因肺病越來越重,但她還是在一次聚會中擲地有聲地撂下一句話:你們現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林徽因說中了,2004年,永定門城樓竣工。

這些年來,林徽因為了古建築做了太多太多的努力,1937年,他們跑遍了華北地區,發現了一個揪心的事實,迄今為止發現的所有木結構建築都是宋遼以後的遺存。日本學者曾斷言,中國已經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構建築,只有在奈良才有。

但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直都沒有放棄,後來,他們從火車轉汽車,再到騎騾轎,最後在陡峭的山路走了整整兩天,終於在五臺山上發現了佛光寺。

她因三個男人被罵半個世紀,但她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考察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推開寺廟門的那一刻,裡面的環境難以描述,臭蟲、蝙蝠、塵土蓋滿了寺廟,但他們依然在裡面工作了一個星期,最終確定,此處為唐代遺存寺廟,這成為中國建築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林徽因一生執著於獨立,她擁有強大理想信念,有畢生追求的事業,卻在臨終之際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遺憾,她沒保住她所追逐的古建築。

1954年,林徽因進入彌留之際,梁思成也受到了傳染病倒了,兩個人分開在兩個病房,見不到面。

那一夜,林徽因半夜醒來,她做了很多夢,嘴裡喊著“思成”,護士進來了,輕聲問:林小姐,您需要什麼?

林徽因清醒而鎮定:我想見一見思成,我有話對他講。

護士柔聲說:已經很晚了,明天吧。

沒有明天了,凌晨6點,林徽因走完了她堅強、勇敢、獨立,卻又有著遺憾的51年人生。

林徽因的墓碑,是梁思成設計的,這是他和林徽因的承諾,墓碑簡潔、樸實、莊重,一如林徽因。

她一生的摯友金嶽霖和鄧以蟄合寫的輓聯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是對林徽因,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