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引言:2013年9月,劉慈欣的《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眾所周知,《三體》系列是硬科幻小說的代表之作,而《三體3》又是其中最硬的一部。這樣一部艱深難懂的作品似乎跟兒童毫無關聯,為何卻能與曹文軒的《丁丁當當》、湯湯的《湯湯繽紛成長童話集》一同獲得了優秀兒童文學獎呢?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因為中國科幻文學是作為兒童文學的一個子類而存在的。在國內最早開設科幻文學專業和設博士點的北京師範大學,科幻文學即是一個掛靠在兒童文學之下的三級學科。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大劉

在2003年,葛紅兵與王泉根曾就科幻文學和兒童文學的關係展開過一場著名論戰。只看葛紅兵《不要把科學文學的苗種在兒童文學的土裡》和王泉根《該把科幻的苗種在哪裡?》這兩篇文章的標題,便不難看出交戰雙方的觀點。

事實上,科幻文學從屬於兒童文學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它的源頭可追溯到建國後的“十七年文學”(1949-1966)中。當時我國處於第二次翻譯外國科幻小說的浪潮之中,科幻文學創作及理論構建都受到了蘇聯科幻極大的影響,“科幻小說”這個概念即是從蘇聯科幻體系中翻譯而來的。下文筆者即從理論和創作兩個角度考察蘇聯科幻對新中國科幻的影響,主要探討對象為有中國科幻小說之父的鄭文光及與之齊名的童恩正。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鄭文光先生

一、蘇聯科幻對新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影響

晚清之時,科幻小說從西方與日本傳入中國,不過當時的譯者及論者都稱之為“科學小說”,如梁啟超將“哲理科學小說”當做新小說中的一種,魯迅提出“導中國人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

現在一般認為“科學小說”一詞是英語“Science Fiction”一詞的直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美國科幻文學之父雨果·根斯巴克還沒有創造出Scientifiction一詞。對於“科學小說”一詞的來歷,任冬梅在其碩士論文中有過細緻探討,並且指出:凡爾納和威爾斯等人的小說在英文中一般被稱為Scientific Romance,“科學小說”一詞應該是對Scientific Romance的翻譯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雨果·根斯巴克

據目前資料顯示,漢語中首次出現“科幻小說”一詞是在1952年。王石安在《探索世界·譯後記》中將蘇聯科幻中的“ Научно-фантаст ическ ий Расскаэ”引入國內,並將之翻譯成為“科學幻想小說”。

1956,有“中國科幻文學之父”之稱的鄭文光在譯作《談談科學幻想》一文中對蘇聯科幻的功能進行了闡述:教科書敘述著有益事物,給我們知識,文藝作品使我們思考,科學幻想作品則教我們去想象未來。同年,鄭文光發表了《談談科學幻想小說》,這篇論文如今被認為是新中國早期科幻理論論述方面最重要的文本。在這篇論文中,鄭文光提出:

科學幻想小說不同於教科書,也不同於科學文藝讀物……它作為一種文學作品,通過藝術文字的感染力量和美麗動人的故事情節,形象地描繪出現代科學技術無比的威力,指出人類光輝燦爛的遠景

鄭文光認為科幻小說不同於“科學文藝”,這是對蘇聯科幻理論體系中“科學文藝”這個概念的一種反叛(

葉永烈於1980年出版的《論科學文藝》是我國第一部科幻文學理論著作,其中“科學文藝”這個概念即是來源於蘇聯科幻理論體系)。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鄭文光雖不認同科幻小說是科學的藝術延伸這一觀點,但對蘇聯科幻理論中其它重要思想卻給與了認同,如“科學幻想小說必需立足在現代基本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及“鼓舞青年一代為佔領科學高峰貢獻力量”。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左:鄭文光、右:葉永烈

第一點對應的是蘇聯科幻思想中的“科幻文學應該是科學發現的先導”,第二點對應的是“科幻文學應當撰寫社會主義新人”。第二點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它是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糾纏在一起的癥結。在蘇聯科幻理論體系中,科學文學其實長期以少兒讀物的面貌存在。如大作家高爾基認為科幻文學是一種新型童話,他曾在《論主題》一文中這樣寫道:應該給兒童寫出以現代科學思想的要求和假設為根據的童話。作家伊林在《科學家的試驗與作家的技巧》一文中這樣寫道:培養科學家必須從兒童時代、從少年開始……為兒童寫一部好書, 這就等於為科學的隊伍徵集了新兵

在我國第一科幻理論著作《論科學文藝》中,葉永烈參照蘇聯科幻理論體系做出瞭如下定義:就科學文藝作品的閱讀對象來說,有成年人,也有少年兒童,其中主要是少年兒童。 有少數科學文藝作品是專供成年人閱讀的, 但大多數科學文藝作品是供少年兒童閱讀的,屬兒童文學範疇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二、蘇聯科幻對鄭文光、童恩正科幻小說創作的影響

鄭文光不僅是我國早期科幻理論的建構者,他還是科幻小說創作領域的開拓者。早在1954年,鄭文光就發表了《從地球到火星》,這是新中國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從地球到火星》分為

珍珍和火箭船沒有引力的地方第二號火箭船火箭船受傷了來到了火星上空關於火星的話故事的結尾和開始六個部分講述的是小女孩珍珍、小強和秀珍的歷險故事。珍珍帶著弟弟小強和同學秀貞開走了爸爸的火箭船到火星,途中遇到了流星群;珍珍的爸爸發動了第二號火箭船追趕他們,之後他們一同來到了火星上空,對火星地表進行了一番觀測,最後成功返航。

鄭文光後來回顧這一時期的創作時,認為《從地球到火星》等小說只是一種嘗試。在《鄭文光佳作選·自序》中,鄭文光坦言:自己借用蘇聯 “科學幻想小說”這一名稱寫出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但對於什麼是科幻小說,並不是一開始就清楚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和複雜的漫長過程。將《從地球到火星》和蘇聯科幻作比較,不難發現前者有模仿蘇聯技術科幻的痕跡。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鄭文光於1960年發表的《海姑娘》,更是明顯模仿了別利亞耶夫的《水陸兩棲人》。在《水陸兩棲人》中,別利亞耶夫運用醫學知識及科學想象,通過醫生薩里瓦多在伊赫利安德爾身體中植入鯊魚鰓,將他改造成了海魔——水陸兩棲人。在《海姑娘》中,鄭文光將複雜的手術簡化成了人工腮——口罩前面有一個黑色的、煙盒那麼大、扁扁的盒子,有一些極細的洞眼

。當然,《海姑娘》和《水陸兩棲人》的主題思想和故事走向也有所不同。《水陸兩棲人》展現了通過善與惡的鬥爭展現了複雜的人性,而《海姑娘》則如童話般單純明朗。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新中國早期科幻作家中,與鄭文光齊名的童恩正也明顯受到了蘇聯科幻小說的影響。童恩正在“十七年”期間曾經發表過《古峽迷霧》這樣凡爾納式的科幻佳作,不過真正奠定他科幻地位的作品還是1978年發表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這部作品的核心科幻設定、主題思想甚至人物、背景都與阿·托爾斯泰的《加林的雙曲線體》極為相似。

《珊瑚島上的死光》中主人公陳天虹以“晨星號”雙引擎飛機神秘失事作為引子,用回憶的口吻講述了高壓原子電池的秘密晨星號失事馬太博士島阿基米德的幻想碧海遺恨五個相關聯的故事。在作品中童恩正展現了不少高科技,如高壓原子電池、空間放電、以及激光全息技術等,但最為核心的當屬“死光”。在《珊瑚島上的死光》中,童恩正對“死光”這樣描寫道:接通了高壓原子電池,將激光器的強度調整到最大。在強力的電流作用下,激光器射出的紅光更加亮得刺目。但對於其工作機理,卻並未作進一步的揭示。

從劉慈欣《三體》獲兒童文學獎說起,論蘇聯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

事實上,死光並非童恩正原創的概念,它是由阿·托爾斯泰在《加林的雙曲線體》中提出的。在《加林的雙曲線體》中,工程師加林將可燃燒的炭素角錐蠟燭和 12面晶體礦物組合在一起,製造出了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死光”。加林佔據了海中的黃金島,利用死光將之加固成為了大本營。也就是說,故事很快被轉移到了本土之外。《珊瑚島上的死光》故事背景也放在海外,珊瑚島即是與黃金島對應的反派大本營,只不過故事沒有發展到《加林的雙曲線體》那一步。

參考文獻

  • 吳巖 《科幻文學論綱》
  • 王潔 《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歷程及三大走向》
  • 鄭文光 《鄭文光佳作選》
  • 鄭文光 《談談科學幻想小說》
  • 葉永烈 《論科學與文藝》
  • 童恩正 《珊瑚島上的死光》
  • 任冬梅 《論晚晴“科學小說”的定名及其影響》
  • 別利亞耶夫 《水陸兩棲人》
  • 阿·托爾斯泰 《加林的雙曲線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