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近日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其主要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影片裡面,父母們固執的認為好的幼兒園教育就是孩子的起跑線,而並不是在關注教育本身。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起跑線》

我們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是真實存在的嗎?

的確,“起跑線”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它從來不存在於各種興趣班裡面,更加不存在於名校名師國際學校裡面。每個孩子的“起跑線”應該是父母,父母的教育觀念影響孩子的終生。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起跑線》

影片最後,拉吉表示,“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好人,那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公或者好爸爸”,更是指出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果父母都無法身正做人,無論讓孩子上怎樣的名校,都無法教育出來一個真正出色的人。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認為: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讓孩子進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裡接受薰陶。

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要培養良好的教育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好榜樣,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1. 好的教育始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楊絳先生在談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時,就說過:

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小時候的她十分頑皮,父親從來不會要求她去看書,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她。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楊蔭杭

父親楊蔭杭平時出口成章,擔任《申報》副總編兼主筆時,發表的時評一篇接一篇,擲地有聲。這讓楊絳又佩服又好奇,有什麼訣竅嗎?楊蔭杭言簡意賅地說了一句“:“哪有什麼訣竅,就是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於是楊絳就學著楊蔭杭的樣子看書,發現果然有趣,從此讀書入迷。楊絳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被父親引導著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

有一次,楊蔭杭問楊絳:“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

楊絳回答:“不好過。”

楊蔭杭又問:“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一星期都白活了。”

楊蔭杭笑說:“我也這樣。”

後來,楊絳這種家庭教育也影響到了自己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樣是一位才女,曾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英語系教授。

“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勝於學校教育,良好的開端,始於原生家庭。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楊絳先生

在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看來:

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而且是終身導師。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響的結果。

2.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願

著名教育家李中瑩對做父母的說:

讓孩子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你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願,尊重孩子做決定的權利,便是選擇做他自己。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一代大師梁啟超十分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和自願,用心細緻地掌握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並鼓勵孩子:

“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昇天,如新荷出水……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氾濫無歸的短處,但最少也想你們參採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

1927年8月,思莊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已經學習了一年,應該選擇學具體的專業了。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

出於對父親意見的尊重,思莊選擇了生物學。但由於麥基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課講得不好,無法引起思莊對生物學的興趣,她十分苦惱,於是向大哥思成說了這件事。

梁啟超知道後,心中非常後悔,他深為自己的錯誤引導感到不安,趕緊寫信給思莊:

“莊莊,聽你的哥姐們說你不喜歡生物學,既如此,為何早不與我說?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應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拘泥我的話。”

最後,在父親的鼓勵下,思莊改學圖書館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真正的愛孩子,應該將孩子視作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的個性,允許他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選擇。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如同冰心所說:

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選擇。

當然,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願的同時,也要學會正向引導。

孩子的選擇並不能保證孩子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這就要求家長們在尊重孩子的同時,還應培養孩子的“辨別”能力,建議家長對合理的要求加以支持、滿足,反之則應予以明確拒絕,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明辨是非。

3.父母有原則,孩子守規矩

所謂有原則,就是守規矩。當孩子做錯了事,做父母的不能縱容他,不能為他找藉口開脫,更不能為他破壞現有的規則。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談到:

在管教孩子時,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有意識,在孩子小的時候,該說就要說,該立規矩就要立規矩。

沒有孩子天生就懂得遵守規矩,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規矩是特別重要的。我們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且一定要遵守對錯之間的界限。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冰心

冰心之女吳青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談到媽媽冰心如何懲罰孩子說謊。

吳青和姐姐在小的時候,媽媽冰心就立下規矩,如果她們每天放學早早回家,不貪玩,就會獎勵每人兩塊餅乾,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小孩子對食物是沒有抵抗力的,兩塊餅乾不夠給姐妹倆解饞,她們就想到偷餅乾吃。

一天,媽媽把吳青和姐姐叫到身邊,問她們,有什麼錯誤想要承認,姐妹倆都說沒有,在媽媽再三的詢問下,她們一口咬定沒有做錯什麼事。

於是,冰心就把她們帶到床邊,指著床上餅乾盒的印跡問怎麼回事,在事實面前,姐妹倆終於承認她們偷吃了餅乾。

面對孩子的說謊,冰心並沒有打罵,只是拿著沾有一點兒肥皂的牙刷讓孩子漱口:騙人說謊是最骯髒的,是不能做的事情。

吳青說,從那以後想到肥皂水的味道就不敢再說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原則的約束要比無條件的縱容更能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一個家庭,能夠從小事上奉行一些好的規矩,就會形成良好的家風。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很多時候,孩子無視規矩的存在。很多父母都會無奈地說:“給他定了規矩啊,可是他不聽啊,又是哭又是耍賴的,我也沒辦法。”“孩子還小就這樣,大了就自然知道道理了。”

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毀掉多少孩子。父母從小告訴孩子是非對錯,有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這些是至關重要的。

曾經讀過一段關於規矩的話,覺得非常深刻:

之所以讓孩子學會規矩和原則,是因為當這個孩子走向社會的時候,他一定會有共同遵循的規矩和原則。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學會遵守規矩和原則,他走進社會就會處處碰壁。處處碰壁所帶來的結果,要不就是他的情緒走上極端,要不就是最後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而這兩個結果都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傷害。

所以說,從小到大讓孩子守規矩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最先應該意識到,規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雖然約束了孩子的言行舉止,但是它能夠有效幫助孩子養成自律和自控,更會使孩子在以後成長道路上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更大的自由。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無數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

但往往卻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你現在的樣子,或許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如果父母一事無成又不努力,又哪來的底氣去逼迫孩子努力?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首先你就得優秀。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好的榜樣。

誠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說:

“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當你足夠努力的時候,你就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你可以用你豐富的經驗去幫助他少走彎路。你可以用你的支持和鼓勵去給他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你的道德和三觀去引導他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從而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