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區塊鏈:支付的兩步半和DEX的新方向

「對話區塊鏈」是一檔訪談專欄,ThoughtWorks 區塊鏈團隊將與眾多一線實踐者共同探討該領域的政策利導、前沿趨勢、項目實踐。為區塊鏈正名。

本次特別邀請了ThoughtWorks區塊鏈技術負責人鄢倩與Matrixport 區塊鏈業務技術負責人姜家志參與訪談,姜家志一直從事區塊鏈底層協議研發工作,之前是比特大陸區塊鏈底層協議研發負責人,哥白尼項目核心開發者,蟲洞協議核心開發者,現在負責CoinEx Chain。

對話區塊鏈:支付的兩步半和DEX的新方向

0.緣起

鄢倩:你大概是什麼時候接觸區塊鏈這個行業的?

姜家志:我是從2013年開始接觸比特幣,最初做了一個叫比太錢包的產品,有過一段時間的迷茫,後來加入Matrixport,在這邊做區塊鏈業務。剛接觸比特幣的時候花了一個星期去閱讀源碼,每天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就覺得這個事情未來會改變整個世界,這事實上是源自於當時我們對於奧派經濟學的理解。

鄢倩:當初你是如何堅定信念投身區塊鏈行業的?

姜家志:當時是抱有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我當時想如果這個領域有三個事情發生,行業就會逐漸發展起來。第一個是一個超級大國對於區塊鏈的認可。第二個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做區塊鏈相關的事情。第三個就是區塊鏈相關的企業上市。從現在這個時間來看呢,這三個事情都已經發生了:第一中國把區塊鏈列為核心的發展戰略了。第二個就是Facebook投資了Libra項目,你看到一個超級大的互聯網企業在去做區塊鏈相關的項目。第三個就是比特大陸上市。

但是當時很難,當時我覺得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事情,就是我和我媳婦坐公交車,我坐在後面提起比特幣,很多人就用很詫異的眼光看我。當時我在家裡吃飯和朋友聚會的時候,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如果說起比特幣,大家投過來的眼光是非常歧視的。所以之後我就很少和大家去聊比特幣,聊區塊鏈的東西了。

對話區塊鏈:支付的兩步半和DEX的新方向

鄢倩:儘管最初有一些誤解和質疑,現在大家對區塊鏈還是慢慢認可的,你覺得後面會往哪個方向做?

1. 支付的“兩步半”

姜家志:有幾個方面吧。第一個就是區塊鏈比較適合金融業務。目前來講,區塊鏈真正落地的只有三個場景:一個是Token的發行,這個Token是廣義上的Token,包括比特幣,也包括以太坊。Token的發行成就了比特大陸。其實比特大陸是在做發行端的生意,也就是挖礦的生意,挖礦就是幣的發行嘛。然後是交易,交易成就了幣安、火幣、OKCoin等交易所。所以交易是現在區塊鏈應用場景比較大的一個場景。還有Token轉賬。轉賬是一個比較基礎的事情,但卻一直沒有實現。而且比特幣最初的願望是做支付,做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鄢倩:那麼長期以來,為什麼支付這個事情沒有成功?

姜家志:我舉個例子來解釋,有一家企業叫做BitPay,它一直在做比特幣支付。它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第一個是性能的問題。比特幣的性能很差,確認時間很長,TPS很低,這就決定了它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支付。點對點的轉賬,它其實是做不到的。第二個就是價格波動的問題。從經濟學上來看的話,比特幣以及區塊鏈上的Token都有個先天的特性,就是暴漲暴跌。你可以說它的趨勢在減緩,但是這種暴漲暴跌在傳統的金融領域依然是屬於高端的一種投機品。漲跌幅度依然很大,一天跌個40%、50%都是很常見的事情。最極端的情況下,一個月能夠能漲500%,也能跌掉90%。所以根本無法做支付的場景。因為對於商家來講,這種支付手段是無法接受的。我自己還掙不了10%呢,然後你跌了20%。

鄢倩:性能瓶頸一直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中很重要的一角,我今年和圖靈獎獲得者Silvio Micali 交流時也得到了類似的回答。而如何應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波動,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比如:以太坊就創造出 gas price 來穩定調用智能合約的花費。那在這方面,你們是否有些創新性的方法?

姜家志:早期的時候我們在想,能不能採取一些對沖的方式去做,比如說,我接了你的幣之後,在期貨上做一筆對沖,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這種手段我們也探討過,然後也發現解決不了,因為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它波動的風險仍然在那兒,你換一個地方對沖,但是從一個大的系統上來看,這個風險並沒有對沖掉,依然存在。所以,我們基本上就判斷了,這種形式是無法支撐支付場景的。

之後我們看到了穩定幣的出現,包括USDT,其實USDT的交易對現在已經佔了交易所上線交易對的百分之八九十,已經是主流的交易對了。然後,Libra以及我們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也在做類似的事情。穩定幣的出現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支付方式,真正能夠做到貨幣無國界。

從這種使用角度來講,其實USDT現在已經能夠做到我們說的無國界支付了。這個就回到我們之前一直在討論的區塊鏈要做的事情。支付是一個引子,它真正想要做的是跨國界的、全球統一的貨幣。從貨幣的歷史上來講,我們叫他“兩步半”的貨幣的革命,第一個是從實物貨幣,比如說金子、白銀這種金屬貨幣。但其實人類歷史上真正做交易的時候從來沒有使用過黃金的,因為它的額度太大,也不好攜帶。而且,它不方便鑑別。拿塊黃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裡面的含金量是什麼,也沒法評估到底值多少錢。所以,後來金融貨幣的出現是解決了這些問題了。大家拿美元紙幣去交易,大家都能夠認可這個美元值這麼多錢,這是人類的一個發展。

鄢倩:但是,為什麼要說“兩步半”呢?半步走在哪兒呢?

姜家志:我們現在在大陸已經能夠非常明顯的體會到支付寶和微信給我們帶來的這個便利。那為什麼叫它“半步”呢?因為它底層信用貨幣的邏輯是沒有變的。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前幾年看到一個報道,我不知道真假,但是我覺得可信程度還是很高的,報道說尼泊爾已經禁止在其境內使用支付寶。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尼泊爾的商戶註冊了支付寶,然後中國的遊客到那兒消費,整個流通體系不經過尼泊爾了,跟尼泊爾完全沒關係,所以政府要禁止。從這個角度講,支付寶和微信想要走出中國基本上是很困難的。

我們假設一種情況,比如說尼泊爾這個國家,所有人都使用支付寶和微信了,那麼尼泊爾的法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為大家都使用人民幣結算了,因為你的國家整個體系都在使用支付寶和微信,你本地的貨幣就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性了,所以這個也是其它政府擔憂的事情。區塊鏈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比如說DCEP、Libra甚至USDT這種穩定幣的發行。因為從貨幣的發行權來講,它從單個政府背書,化為擁有一定背書能力的公司,或者組織。

我們假設Libra能做成,Facebook有27億用戶,那它天然就能夠把這種貨幣使用起來。那在此基礎上我們就能夠做到,比如說我現在用SWIFT的協議去轉筆賬,從中國轉到美國大概需要5天的時間,這個是不可接受的,坐飛機也就12個小時吧。我給美國打個電話也是隨時的嘛,那為什麼你轉賬這麼慢呢?所以,區塊鏈是真正能夠做到我們當時所設想的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因為只要這個東西通了,所有的金融體系都會隨之而發生劇烈的變化。

鄢倩:SWIFT這個轉賬,我也聽到一些聲音說從技術的層面上是可以再改進的。但是涉及到監管,涉及到反洗錢等等這些東西,這個時間長度是有必要的,用來規避風險。

姜家志:對,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了。像SWIFT、西聯他們採用的不是這種方式,它之所以那麼慢,除了你剛才說的反洗錢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多個賬本同步。我轉一筆賬,最少要經過6、7個賬本,包括銀行的清算,這種都需要時間。所以說呢,它很難真正去優化這個事情。另外,按照現在西聯的方式,就需要在不同國家間質押一筆錢,質押本身就是成本。而在很偏遠的地方,開設銀行賬戶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至於你說的反洗錢,這就是監管的問題,其實區塊鏈也是能夠做到的。比如說幾個國家聯合起來,把一個比特幣的地址上面的幣給封掉,這就是把它列入黑名單,那麼所有的銀行都不接受,所以這種事情也是可以做到的。但關鍵問題,就是統一賬本的問題,它是做不到的,統一賬本加上任何人都可以開戶,只要你有一個鏈上地址就可以開戶,這個事情是現有的機構做不到的。

所以穩定幣的出現,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一個新的契機,幫助我們真正地能夠落地支付場景。此後像 DeFi(去中心化金融)這種事情才會有意義。貨幣流通量很小,使用的人也少,那麼現在談開放式金融這個事情就太早了。

2. DEX 探索的意義

姜家志:所以基於此,我們也在探索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這個場景。去中心化交易所並不是服務於大額和高頻交易的場景的,比如說BNB(幣安發行的代幣)這種代幣,它的交易量很大,但是DEX服務的是一些很小額且低頻的交易。我們知道,每一個Token都是一種權益。比如說算力其實可以Token化,因為我只要知道誰有這個Token,我就把收益打給他就好了。但是這種Token普通的交易所是不願意上的,因為它的交易量太小,交易的頻度又不高。但是DEX上就能夠實現這種很長尾的需求。除了這種需求,還有一種定向的Token需求,就比如說5個人開公司,我把這個期權給你 Token 化放在上面,這個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歸根結底,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心化交易所服務的對象是不一樣的。首先,去中心化交易所服務於長尾需求,交易量不會很大。換句話說,交易需求很旺盛的Token,應該上中心化的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它又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它無法服務這些小的Token,因為它也不願意服務,它也無法去判斷這些人到底是不是靠譜的。

鄢倩:你覺得DEX做起來的話,它的困難是什麼?DEX 如何應對交易量不大、頻次又不高的盈利問題?再者,它如何面對監管方面的挑戰。

姜家志:首先DEX本身是無許可的,我們也提供了一些工具,就是你可以發一些類似於STO的標準出來,STO比較大的一個需求就是我可以隨意凍結任何一個地址。

DEX是一種公鏈上的探索,從盈利的角度來講是很難的,要麼開發團隊在公鏈上發幣,要麼收取交易手續費。滿足監管這個事情也需要Token的發行方自己去做,因為DEX決定了它無法做這樣的一個限制。另外,DEX的難點也是我們在優化公鏈上的一種方式。我們認為,通用的公鏈因為固有的性能限制,在未來很難存活。但是,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比如EOS,包括以太坊上也有一些DEX,他們是通過合約的方式實現的,合約本身是很慢的。現在我們把這些場景給定製化下來,相當於把一些合約定製化到一個公鏈上來,那麼就能夠提高它的性能。這也是我覺得未來公鏈,或者是聯盟鏈在探索上的一個方向。

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公有鏈上虛擬機需要串行執行指令,它很難媲美支付寶,因為它無法水平擴展,所以處理的性能會受限於整個物理端的性能,提升的水平非常有限。所以說專用公鏈是未來我們探索的一個方向。

鄢倩:但我們說這個專用公鏈的話,其實就是說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業務場景,可以做對應專屬的鏈,比如說DEX對吧?

姜家志:對。

3. 區塊鏈用戶門檻高

鄢倩:不管是從技術,還是從業務層面上來講,你覺得現在推行區塊鏈的難點是什麼?

姜家志:我覺得這是區塊鏈一直以來非常大的一個難點,就是用戶使用門檻太高了,需要綁定資料,還需要記住助記詞。第二個,大家對區塊鏈的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大多數人無法理解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綜合來講,我覺得最大的門檻還是用戶使用門檻太高。

鄢倩:難點歸結下來可能就是怎麼去使用這個東西,為了使用錢包,我要去註冊,過程就很麻煩,要記這個助記詞,搞清楚腦錢包、紙錢包、熱錢包和冷錢包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轉完賬,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到賬的。而且,如果支付密碼忘掉了,就找不回來了。

姜家志:是的。而且即使是他使用中心化的錢包,就是交易所,他也會遇到這個問題,他也要轉賬。就是你已經做了這種封裝,用戶還是不明白,我的錢是怎麼轉走的。這個門檻其實是挺高的。

鄢倩:有沒有用戶直接去抱怨,說這個不會用,或者直接弄丟了這樣的情況?

姜家志:很多。


預告:在下一期的訪談中,我們將聊一聊現有政策對區塊鏈行業及從業者的影響,請持續關注。

原文: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blockchain-interview-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