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關於“南渡詞人”

北宋滅亡後,大批文武官員、平民百姓渡江南下,到南方躲避戰亂,很多詞人也在其中。他們把北宋160多年積攢的豐富創作經驗,一起帶到了南宋土地上。於是,宋詞並沒有跟隨北宋一起滅亡,而是在南宋得以繼續發展。

這些人被稱為"南渡詞人",他們是南宋詞壇的開創者,代表人物有張元幹、葉夢得、朱敦儒、李清照,等等。

"南渡詞人"有兩個特徵:一是經歷了北宋"靖康之變",品嚐過南渡的顛沛流離;二是南渡後詞風發生明顯變化具有特定歷史時期的時代色彩。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南渡詞人”的創作特點

首先,由從前寫一己之悲喜,上升到國家之興亡。這種轉型,是因為詞人品嚐了南渡的種種苦難,內心受到極大觸動。最具代表性的是朱敦儒李清照

朱敦儒早年過著風流浪子生活,以清高自許。北宋靖康年間,他曾被舉薦為學官,詔至京師,卻不肯受命。他早年的一首《鷓鴣天》,就表現了豪放不羈、不屑權貴的生活態度——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而"靖康之變",粉碎了他的名士風流夢。當達官顯貴佔有大量交通工具、載著金銀珠寶南渡時,無一官半職的朱敦儒,只能被拋到普通逃難百姓的行列。途中,他寫詞說道:

"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卜算子》)天地之間到處都是苦難,在走投無路的困境面前,人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哀鳴又有何用!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最終,朱敦儒歷經千難萬險,僥倖渡過長江,生死考驗讓他和他的詞都完成了一種超越,他再也不是那個疏狂的風流浪子,憂國、愛國之情已斑斑可見——

《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這首詞境界開闊,情辭慷慨,他關注的已經不是自己"無處歸",不是百姓"哀鳴急",而是上升到故國之思,以及還我河山的急切情懷。胸襟和眼界,都和南渡之前不同了。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朱敦儒還有一首《採桑子》,是南渡後、流浪至江西所作——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州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結尾的"愁損辭鄉去國人",不僅是詞人自身多年流離的體驗,也代表了所有南逃難民的共同心聲,仍是跳出一己之悲的體現。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對女詞人李清照來說,南渡更是她人生和詞作的拐點。如果沒有南渡的磨難,她會一直呆在婚姻愛情的甜蜜裡,研究詞學、收藏文物,她的詞作也會限於閨閣庭院、與丈夫的離別相思。那時的愁,頂多是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而一場南渡,讓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書散,她一個人飽經滄桑,南渡後詞作裡的憂愁,便也融入了家國之恨和社會不公。比如感傷時事的《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詞裡所寫的芭蕉樹,深紮在南方的土地上,而李清照作為"北人",她無法像芭蕉樹那樣,在南方找到安全感,當雨滴打在芭蕉葉上,更增添了她失去家園的傷痛。"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這也是千千萬萬"北人"共同的深愁吧。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李清照晚年的一首《永遇樂》,寫元宵佳節的情景,描繪出南宋朝廷偏安苟活、縱情享樂的時代氛圍——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此時的"中州盛日",是因南宋平民沒切身體會過北宋滅亡之恥,是因南宋朝廷沒對他們進行過抗金復國的教育動員,是因一些南渡臣民也淡忘了當年顛沛流離之苦。李清照這個久經磨難的生命,捕捉到了這一時代之痛,她以平靜的語氣、通俗的語言,描述了這個"中州盛日"的元宵之夜,讓今天的讀者仍能通過她的描述,瞭解她"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苦衷:自己的生命是落日餘暉,國家的生命是危在旦夕。

在這首詞寫成120年後,南宋末代愛國詞人劉辰翁,也寫了一首《永遇樂》,他在詞序中說:"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泣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託之易安自喻。雖情辭不及,而悲苦過之。"李清照南渡後的詞作,既是自己生命的哀歌,也是時代的哀歌。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其次,在部分"南渡詞人"筆下,詞變身為政治武器。它參與到關係國家民族命運的和戰之爭,表明詞人反對議和的鮮明態度。最具代表性的是張元幹

南渡也促成了張元乾的詞風轉變。南渡前他受傳統婉約風影響,酒盼花前,南渡後轉為豪邁悲壯。他曾作詞反對議和,因此被捕入獄——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這首詞的標題,已說明寫作目的,是"送胡邦衡謫新州"胡邦衡,即胡銓(字邦衡),南宋紹興八年,秦檜主張與金議和,而金使竟讓宋高宗跪拜接受詔書,對南宋稱"江南",胡銓慷慨陳詞、請斬秦檜:"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胡銓的話讓高宗、秦檜大怒,因此遭貶。後來"紹興和議"達成,

胡銓又被除名新州(今廣東新興)。

張元幹這首《賀新郎》,就是送胡銓去新州時所作,其中"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一句,直指(宋高宗)天意難問、人情可悲、愛國有罪的不合理現實。《四庫全書總目》評此詞:"其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胡銓

在被押送新州的途中,也作了一首《好事近》——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惹猿驚鶴怨,誤松蘿風月。

囊錐剛強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命巾車歸去,恐豺狼當轍。

結尾所說的"豺狼當轍",其鋒芒所向,盡人皆懂。這首詞反映了詞人身處逆境,時時有被害死的可能,但他仍不畏權勢,大膽痛罵主和的投降派。

在張元乾和胡銓筆下,詞是他們與主和派鬥爭的武器,也是他們堅持愛國抗敵的精神力量。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再次,正因為上述原因,婉約詞在"南渡詞人"這裡已成為最弱聲區,蘇軾之後難以為繼的豪放詞,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段有了長足發展,愛國豪放詞雛形已現。

這其中,張元乾的《石州慢》,是"南渡詞人"中較早出現的愛國豪放詞——

雨急雲飛,驚散暮鴉,微弄涼月。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夢斷酒醒時,倚危檣清絕。

心折。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兩宮何處,塞垣祗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張元幹曾投入李綱指揮的京都保衛戰,並親臨城上指揮殺敵。而這首詞寫於保衛戰失敗、他避亂南行時。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吳興(今浙江湖州)乘舟夜渡,想到"群盜縱橫,逆胡猖獗"的內憂外患,用一句"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訴說愛國豪情,結尾的"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激憤悲壯,聲振林木。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葉夢得的《水調歌頭》,通過習射連及南宋現實,抒寫老而不衰的愛國豪情,與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脈相承——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平生豪氣安在,走馬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揮手絃聲響處,雙雁落遙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雲中。

這首詞大約作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宋朝在北方的大片國土都已被金國佔領,葉夢得此時擔任知府的建康城(今江蘇南京),成為了扼江守險、支援北伐軍的重鎮。在這種背景下,詞裡所寫的習射,更像是一次實戰演習。雖然詞人說自己"老矣真堪愧",可"回首望雲中"一句又提及漢文帝時、抗擊匈奴的雲中太守魏尚,藉此道出自己殺敵復國的壯志豪情。

此外,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以及王以寧的《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都是這一時期的愛國豪放之作。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南渡詞人”和“南渡詞”的影響

"南渡詞人"們扛起了一個沉重的負擔,這是時代給予的,無法逃避。由他們創作的"南渡詞",是南宋詞壇的開端,這些詞揉著血淚、湧動著愛國深情,形成了深邃而雄渾的時代風格,也宣告北宋時期倚紅偎翠、淺斟低唱的風格特徵,一去不復返了。

"南渡詞人"的創作情感走向莊重,創作風格漸趨豪放,創作視野著眼於國家興亡和社會現實。後來出生的詞人們,通過"南渡詞人"的創作,感受到國家分裂的痛苦和屈膝議和的恥辱,於是繼承他們開創的愛國豪放詞風,接過抗金救國、重整河山的旗幟,同時,又繼續追求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從這一點來說,"南渡詞人"又為之後的詞壇高峰期鋪好了基石。

“南渡詞人”揉著血淚的創作,牽動宋詞轉型

"靖康之變"是北宋王朝的不幸,但對於宋詞和詞人來說,又是不幸中的幸運。"南渡詞人"藉助這場鉅變,將詞推到了抗金救國的前線,賦予了詞巨大的生命力和戰鬥力,使人們對詞這一"豔科"、"小道"刮目相看。由"南渡詞"開始,再到之後愛國豪放詞蔚然成風,宋詞逐漸能和詩歌分庭抗禮,這才有了今天"唐詩宋詞"的舉案齊眉。

在承前啟後的轉型期,"南渡詞人"和"南渡詞"很好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