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蘭州新區社區老年大學辦學記

“真沒想到,離開學校43年後的我,終於圓了大學夢!”

“有了這所大學,本社區的老人主動走出家門,就連住在紅玉村等地的老人也被吸引過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不再單純滿足於“老有所養”,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成為老年人的新需求。為了給轄區老年朋友搭建繼續教育平臺,彩虹街道成立了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如今,距今年9月24日老年大學正式掛牌近兩個月,這所開放式的大學運行得怎麼樣,記者進行實地踏訪。

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蘭州新區社區老年大學辦學記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真沒想到,離開學校43年後的我,終於圓了大學夢!而且還不收費!”說這話的人是60歲的甘梅臣。40多年前,甘梅臣連續兩年參加高考卻抱憾而歸。結婚生子、操持家務……漸漸衰老的她始終沒有忘記心中的那個夢——上大學。如今,她是老師眼中最勤奮的學生。

據瞭解,截至目前,已有220名像甘大媽這樣的人加入老年大學。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作為第一個提出建立蘭州新區老年大學的倡議者,彩虹街道負責人白潔懷揣這樣的初衷:白潔的母親是嘉峪關老年大學的學生,看著母親快樂學習,每天進步,白潔打心底裡為老人高興。特別是當看到一位喪偶的阿姨通過老年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重拾信心後,更增強了她成立老年大學的決心。來到彩虹城社區後,白潔發現除了觀看社區組織的文藝演出外,這裡的老人多以在樹蔭下、太陽地裡打牌、聊天的方式消磨時光。白潔決定成立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讓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蘭州新區社區老年大學辦學記

因材施教培養興趣

場地靠租,老師要借……與外地老年大學遭遇的種種困難相比,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的起步相對平穩順暢。社區出場地、三社聯動項目解決師資問題,僅用半個月,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就從紙上計劃變成了現實行動。

然而,令工作人員沒有想到的事發生了。“第一堂悅動彩虹音樂課來了100多人,可第二堂課,只來了60多人。”南國軒說,他是蘭州創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負責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一三社聯動項目。兩堂課參與人數的巨大懸殊讓他們開始查找問題:聽說社區成立老年大學後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以為就是教大家唱歌的,哪知第一堂課老師講的是五線譜,這讓許多阿姨、叔叔犯了難。相反,一些有一定基礎的老人又認為老師教得太簡單,乾脆“翹”了課。

通過梳理學員信息、回訪交流,南國軒發現,在這裡上大學的老年人既有失地農民,又有退休教師等。有的目不識丁,有的飽覽群書……每個人的學識基礎、認知能力都不同,改變要從實際需求著手。

為此,工作人員主動調整了課程設置,進行基礎班與提高班分班管理。同時,根據老人們的興趣愛好,學校還開設了健康教育、文化傳統、安全防範、新興媒介使用4個類型共計12門課程。

對於如此豐富的課程設置,王之淮老人很滿意。作為彩虹城社區老年協會的會長,王之淮一直都很關注與老年人有關的公益項目。王之淮告訴記者,自從有了這所大學,不僅本社區的老人主動走出家門,開始學習,就連住在紅玉村、瑞嶺雅苑、綠地的部分老人也被吸引過來,課課不落趕來這裡聽課。

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蘭州新區社區老年大學辦學記

三社聯動完善制度

經朋友介紹,喜歡彈電子琴的王秀珍特意從祥和景苑趕到這裡報名。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老人來這裡求學,他們平均年齡60歲,最大的80歲。在老年大學的學員報名登記表上,寫滿了老人的心願:盆栽、二胡、國學、朗誦、象棋、太極……

南國軒說,後期課程將不斷拓展,儘量滿足老人們的需求。下一步,還將繼續依託三社聯動項目,通過組建“社區能人”師資庫,建立學籍管理、考勤制度,完善章程等方式逐步規範社區老年大學的運作與管理。

看著老人們滿意的笑容,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的組織者又有了許多新的想法:憑學分結業、為學員頒發畢業證書、選聘執行校長,引進社會力量協助辦學……一個個新點子在他們的腦海中醞釀。

“待日後辦學成熟了,我們還要將彩虹城社區老年大學的模式複製推廣至其他社區,讓更多老人就近上學、開心就讀。”說到未來,工作人員開心地笑了起來。

(蘭州新區報 姜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