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拼多多

本文是黑貓評測原創文章,在今日頭條首發

不降價,也要賠本賺吆喝

隨著網絡購物越來越完善,電商渠道的售後服務,有時候可能比線下實體店更好。也正因如此,電商售後的成本也變更高。

比如七天無理由退貨,你激活了iPhone,去線下實體店退貨,你看老闆會不會拿磚頭拍死你。新車落地打8折,新機拆封打9折,去二手市場逛過的人應該都懂。

5000塊錢的iPhone,你拆封了,再退掉,對平臺來說,損失就是將近500元。眾所周知,智能手機的利潤是極低的,賣一個鋼化膜可能可以賺500%,但是賣一臺手機,有10%的利潤就謝天謝地了。

所以當年「貓狗補貼大戰」之後,天貓、京東基本上達成了默契,減少了對熱門電子產品的補貼。今年京東都不敢降價自營iPhone,只能以「白條免息」、補貼第三方店鋪的方式,變相地打價格戰。

百年不遇,拼多多

天貓仰仗花唄的現金流優勢,推出了24期免息,折算下來,其實力度也差不多。

不管貓還是狗,都有一個共同的利益訴求:我可以補貼,我可以不賺錢,我甚至可以賠本賺吆喝。但是,電子數碼產品,必須留出一部分的利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控價」。

這裡大家都有一個誤解,控價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主要是為了不賠錢……要求電商平臺有完善的售後服務,極速的物流體驗,同時還要求按照批發價賣,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消費者賺到了,虧的就是平臺。

關於七天無理由退換

以前京東是「二手東」,淘寶是「跳蚤市場」。現在你在閒魚上,能經常看到京東備件庫流出的拆封7天退換機,價格是全新機的9成左右——被七天無理由退換的機器,平臺自己以賣二手的名義,處理掉了。

這裡的邏輯很簡單,京東把重心聚焦在品質、售後、物流上,放棄了打價格戰。給電子數碼產品留有一部分利潤,正常訂單能賺錢,退貨的訂單就轉到二手市場,以批發價、甚至虧一點點賣出去,那麼就可以抵消「七天無理由退貨」帶來的損失,從而收支平衡。

百年不遇,拼多多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那就是京東、天貓的購物體驗更加公開透明,買起來更放心。

站在電商平臺的立場,只有5%不到的訂單賠錢(賠的也不多),95%的訂單是掙錢的,而且利潤可觀。在這個基礎上,還維護了平臺的聲譽,從而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何樂而不為?

但是這種思維有一個陷阱,那就是已經假設好了:市場上沒有新的對手出現,且電商業務沒有新的增長點。大家都覺得,電商已經是存量市場了,既然蛋糕不能做大,那就把現有的蛋糕做得更好吃一點吧。

但,拼多多是個異類。

百年不遇,拼多多

我第一次接觸拼多多的時候,是在2017年的夏天,當時的女朋友剛從大學出來,就去了一家做拼多多的電商公司實習,做的是售後客服。我們租在「淘寶村」裡,一房一廳,800塊錢的房租,倒也活得挺滋潤。

她第一天進公司,就感覺到拼多多和淘寶、阿里巴巴、電商的不同。野蠻生長期間的拼多多,有幾個很鮮明的特點:

百年不遇,拼多多

1,90%的訂單,都來自於一些西北、西南的五六線城市,或者一些偏遠地區。收貨地址的末尾基本都是村、鄉,有些甚至連路名都沒有,直接寄到鎮上的代收點;

2,客戶主要尋求售後服務的,基本都是查物流電話的,退換件的比例極少。和淘寶明顯不一樣的是,拼多多剛開始積累的用戶,對商品質量的要求普遍畢竟低,基本上快遞能到,東西能用就行;

3,商品的單價特別低,同時快遞的數量特別多,跟物流公司合作,基本上都是按月按件收費。全國各地統一定價,單件快遞的費用,均價不到3塊錢,量大的話還能更低。

和當時的淘寶、京東、蘇寧比起來,拼多多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粗暴——幹掉了物流、幹掉了品質、幹掉了售後,唯一的亮點,就剩下「性價比」。這一點對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來說,似乎並不重要。但是對於偏遠地區來說,5塊錢等於一餐豬肉,10塊錢是一家三口一天的伙食。

百年不遇,拼多多

別跟我扯別的,價格便宜就行,性價比這三個字,永遠是中國市場最大的驅動力,這是人人口結構決定的。我為什麼說拼多多是「百年不遇」的電商平臺?因為它對中國市場的判斷力是無與倫比的,是逆向商業思維的典範。拼多多精準地找到了電商平臺的下一個增長盲區——農村。

消費降級不是一種退步

這是不是和雷軍的理念很像?去掉一切渠道費用,追求極致的性價比。可惜的是,小米最終還是走上了「粉絲電商」的路線,小米有品的商品雖然越來越豐富,但同時性價比也越來越低,即使是眾籌項目,也只是比零售價便宜了二三十塊錢。

至於小米之家線下實體店,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雷軍在2018年「大興土木」,全國各地興建小米之家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小米手機開始全線漲價了。小米站穩了中低端市場之後,繼而尋求高端市場的突破。拼多多祭出「百億補貼」,以iPhone來撬動整個數碼3C的市場,同樣也是尋求高端市場的突破。

百年不遇,拼多多

5000塊錢的iPhone11是剛需,400塊錢的「VIVI全面屏智能手機」也是剛需,這個市場我們不做,就會有別人來做。自從小米手機誕生至今,已經9年過去了,山寨機死光了嗎?

在非洲大賣的「傳音手機」,也是國產手機廠商。在我們的眼裡,難道它不也是山寨機嗎?「消費降級」從來都不是一種退步,而是一種彌補。當年我們嘲笑淘寶,今天我們嘲笑拼多多,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人們追求性價比,「拼多多」式的新型商業永遠不會死,一旦市場固化,它們就會前赴後繼地出現——這正是中國市場的魅力所在,體量大,所以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不是世界變了,而是我們的思維,腐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