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千城千面”中小城市能否借5G“彎道超車”?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雲計算和AI成為各大科技巨頭押注的對象,而城市,則成為了技術能夠落地的最大場景。

11月22日,在世界5G大會的第二天,智慧城市也成為了被熱議的話題。第一財經記者從會上了解到, 截至2018年底,中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在政府工作計劃中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而德勤此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達1000多個。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在一場分論壇上表示,新的智慧城市,它是一種相互激發式組合式的、相互強化式的爆發式創新。5G則是一種催化劑,這個超級聯接能使新的模塊、新的內部模型,如大數據、AI、VR都變得輕鬆平常,而且高度組合後能產生無窮無盡的變化。

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則認為,未來智慧城市的新5大基礎設施應該是雲、物聯網、數據湖、人工智能和視頻雲,從而實現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打破城市的孤島建設。

5G成為智慧城市“催化劑”

近年來,三到五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數量和投資額節節攀升。來自於調研機構IDC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小型城市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不容小覷,單體年均智慧城市科技相關投資已經達到幾千萬至上億規模。

IDC在調研中發現,在國內,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城市也逐漸開始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促進城市治理優化,通過產業升級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智慧城市“千城千面”中小城市能否借5G“弯道超车”?

以江西鷹潭為例,作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示範核心區,鷹潭在2018年實現了物聯網聯接110萬人口,創建了214個物聯網公司。

據悉,目前,鷹潭市安裝了13萬塊智能水錶,是全域應用智能水錶的城市,安裝率達到95%,技術由華為提供。通過智能水錶可實現用水實時計量,在發生漏損時還會實時報警。

“鷹潭已正式提供5G服務,在智慧用水上,現在在鷹潭有十萬戶左右的家庭是自動濾水機,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濾水機是否過期,我們通過濾芯裝載傳感器,通過5G實時告訴廠家哪一戶的濾芯到期。在中國,我們漏水率在15%-18%,國外在5%左右,裝了智慧電錶可以對電錶水流量和電錶水流量進行大數據研究。”華為企業BG智慧城市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物聯網智能水錶投入使用後,鷹潭城區自來水管網漏損率大概降了12%。

此外,鷹潭全市89%的運營車輛都安裝了車載終端,日報警次數從最初的1.5萬餘次下降到280餘次。在2019巴塞羅那舉行的第九屆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鷹潭市是唯一獲得全球及中國“產業數字化轉型”雙料大獎的城市。

智慧城市“千城千面”中小城市能否借5G“弯道超车”?

而在全球市場上,智慧城市的投建也在加速。西班牙巴塞羅那原副市長Antoni Vives在世界5G大會上表示,5G實際速度會對城市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巴塞羅那每年會有好幾百的遊客,如何更好的管理城市的交通情況,如何通過大數據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務,更好的改善生活的方式需要去思考。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原副部級官員姜聲珠則表示,政府可以提供很多服務,比如許可證的頒發,頻段的分配,還有競爭方面的政策,還可以改善法律的體系。“以釜山為例,目前韓國已經建設了包括數字化平臺、AR平臺,還有機器人平臺在內的多個工程,計劃2021年完成,釜山可以說是一個5G為基礎的智慧城市。”

城市設計挑戰與試錯

在全球智慧城市的投建中,並不缺少科技巨頭的身影。

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帶動了一輪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谷歌在多倫多佈局了智能社區解決方案,亞馬遜的AWS也提出了未來城市的解決方案。而華為自2015年將智慧城市作為重點戰略方向,經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多個階段,形成了現在的“城市智能體”。阿里巴巴則在2016年宣佈建設杭州城市數據大腦,併發布城市大腦2.0版本。

但智慧城市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項目”,華為企業BG副總裁孫福友認為,“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實際上正在從過去單一系統的信息化、數字化,轉變為在智慧城市的更高框架、更大範圍下,跨系統、跨邊界(業務)的高效協同。”

簡單來說,智慧城市產業鏈很長,並且是動態發展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通吃。

近期中國的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與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智慧城市產業全球生態建立及推廣,相關標準組織協作、交流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配合,推動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建設。這是一次中國和全球的握手。

仇保興在演講時表示,如果說過去的智慧城市的設計是從上而下為主,現在是自主進化的,系統會從下而上的演變式的迭代設計。孫福友則認為,一個整合的數字平臺可以支持有實力的生態夥伴,圍繞城市的個性化需求,敏捷開發、迭代運營。

對於智慧城市,數據是城市治理的核心,需要市長親自抓,數據治理既要統籌兼顧,也要尊重專業。同時需要考慮技術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在人的維度,需要打破過去“信息就是權力的潛意識思維”,跳出“不敢、不願、不能”的慣性思維,改變思維、優化組織,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推動信息按需共享。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更智慧的方式,必須是政府一把手牽頭的工程,它不是一步到位的項目,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建設過程,創新試錯、不斷迭代是關鍵。”孫福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