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厂为产业提供了哪些价值?未来,哪些纸板厂会活得更好?

这里说的二级厂,指以卖纸板为主的工厂。

二级厂为产业提供了哪些价值?

备料价值

如果你自己的瓦线只为自己做纸箱,那么仅需备与你产品相关门幅的纸种即可。如果想对全社会卖纸板,至少14个门幅的备纸是少不了的。相当于二级厂从造纸厂批发原纸,然后再零售给三级厂。如果造纸厂是养猪的,二级厂就是猪肉铺子;如果造纸厂是卖面粉的,二级厂就是加工面条的……

效率价值

二级厂通过汇集三级厂的订单,按照门幅、材质,把“散单”汇集为“大单”,通过把社会需求拼团的方式,从而获得效率优势,摊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由此获得了比二级纸箱厂更优的纸板生产效率。与产能对应的高效储运、交付能力,就形成了配送效率优势。这些都构成了二级厂最核心的价值。

信用价值

相对三级厂,二级厂是资金的强势方。一方面从造纸厂获得信用采购原纸(或现金采购),另一方面给三级厂放账期,从而

让板箱交易更流畅。二级厂在这当中完成了对三级厂进行信用审核的过程,账期生意也构成一种边缘型的信贷生态,通过风险管控、降低坏账率来获得资金占用收益。

总体来讲,二级厂因为提高了生产效率、承担了备料责任资金风险,这“三大价值”参与构成了纸板厂在产业链条中的价值,所以还将继续长期存在。

回头看看东莞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二级纸板厂,其共同特征是:创建时代较早,多是小型村办造纸厂的价值变现器——低价购进自产原纸,然后按市场价卖纸板,让利润更多在纸板环节变现。此类纸板厂,由于在管理上的竞争力乏善可陈,在东莞清退小造纸厂后,成为最早退出二级厂的梯队。

终究,二级厂环节产能是过剩的。因为原纸占比大、经营模式同质化,导致核心竞争力异化为“采购原纸的优势”——即采购成本的优势,远大过销售与管理上的价值

。所以,坊间流传“采购:销售:管理=7:2:1”来衡量其权重的说法。

这导致目前存留在东莞市场中的纸板厂许多都有造纸产业血统的现实。“血统型”的二级厂,仅能存在于造纸产业集中的地区,除此之外,均是依赖上述“三大价值”生存的二级厂。

未来,哪些类型的纸板厂会活得更好?

有资金优势的厂

资金丰裕,最能体现为采购备纸优势。毕竟,原纸是占比超过80%的成本项,采购优势肯定比降生产纸耗的空间大。向下游三级厂适当放账期,既可以扩大业务规模,在规范信用审核的前提下,也能获得类似于资金放贷的收益。资金,永远是第一位要素的。既是保障挣钱的前提,也是产生赢利的结果。

有效率优势的厂

采用大门幅高速瓦线,可以提升产能规模,摊低成本,这是行业共识。与之配套的储运管理能力,渐渐成为拉开二级厂差距的核心竞争力。一家工厂的产能释放的能力,体现在产运平衡的高度上。在三级厂看来,就是下订单后的交货周期短。说到底,纸板生产是纸箱生产的上一道工序,工序之间的衔接,转交时间肯定是越快越优,72小时…48小时…24小时……没有穷尽。

下面有一张二级厂通过产能规模摊薄平衡毛利的测算图表(二级厂经营之葵花宝典),从中应当能够体会到,为何二级厂那么在意产能规模。

从下表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对效率优势的挖掘,是有可能超过资金优势带来的收益的。

二级厂为产业提供了哪些价值?未来,哪些纸板厂会活得更好?

有协作优势的厂

这里说的协作优势,是指与下游形成协作关系。意思是,如何把“纸板-纸箱”两个工序,交接效率达到像是同一家厂中的不同车间的交接关系,这就达到管理上的极致了。已有些纸板厂通过“招商”的方式,让纸箱厂入驻本厂,纸板厂接的纸箱订单,转交纸箱厂加工。在这种模式下,不论是谁家的纸箱订单,均是本家纸板厂开出来的纸板。这也是目前2.5工厂模式的特征之一,渐渐已成为行业内思考整合、实践协作的落地模式。

在目前产业过剩时代,位于行业下游的企业,很难再用“单打独斗”方式解决自身经营突破的问题了,除非他家有矿。

协作型模式是个新物种,行业中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看清方向,商讨如何协作共嬴,才是必经之路。

我们拭目以待更多的模式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