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伊斯坎德爾"導彈換裝,美視其為眼中釘

最為國人耳熟能詳的蘇/俄系地對地彈道導彈莫過於"飛毛腿"導彈了,託當年海灣戰爭的福,"飛毛腿"這種蘇軍在50年代就裝備的老式導彈,狠狠地在各大媒體中"火"了一把。雖然被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擊落了不少,但是現代媒體第一次將導彈大戰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還是相當令人震撼的。除了海灣戰爭,"飛毛腿"還參加了多次局部戰爭,雖然性能平平,但是聲名大噪。在蘇軍體系中,戰術彈道導彈是作為一種方面軍的遠程壓制火力存在的,由於蘇軍不像美軍那樣子擁有空前強大的戰術支援空軍,在對地攻擊這一塊是存在短板的,因此戰術導彈較好地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

"飛毛腿"之後,蘇軍研發了裝備不少新型號的中短程戰術導彈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然對己方的中短程導彈比較重視,並開發了一款新型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從2005年起,俄軍開始裝備這種導彈。

"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北約代號為SS-26,據說是當年冷戰期間"奧卡"導彈的後續型號。"奧卡"導彈具有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對當時的美國在西歐的軍事力量構成了嚴重威脅。但是後來因為美蘇簽訂了《中導條約》,"奧卡"導彈也在被銷燬的名單之中,這種短命的導彈很快就從蘇軍的戰鬥序列中消失了。

在普京執政後,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改善和地緣政治考慮,俄羅斯逐步開始重啟了部分前蘇聯已經停止的軍備項目,"奧卡"導彈也重新復活了,這次是以"伊斯坎德爾"的名字命名。這種導彈為單級火箭、使用固體燃料推進、可全程制導,發射重量3.8噸,戰鬥部380公斤,車載機動發射。

由於導彈採用了包括慣性制導、衛星導航和景象匹配製導等複合制導方式,因此精度非常高。當導彈只使用慣性制導方式時,導彈在280千米射程上的圓概率偏差約為30米。而使用慣性制導與景象匹配製導的複合制導模式時,導彈的圓概率偏差就提高到不到2米。

俄軍原計劃在2015年裝備5個導彈旅,但在2014年後,俄羅斯經濟開始下行,因此裝備的速度被放緩,直到今年的11月22日,俄羅斯國防部新聞處才宣佈,陸軍的導彈部隊已經完成了最後一個導彈旅換裝"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系統。換裝儀式是在卡普斯京亞爾靶場舉行的,西部軍區的一個導彈旅換裝了'伊斯坎德爾'。改旅接受了數十輛包括髮射車、運輸裝填車和參謀部指揮車以及生活保障、技術維護規程技術裝備。俄國防部還表示,改旅換裝完成後,就將參加有導彈戰鬥發射的戰術演習。

對於俄軍裝備這種新式導彈,美國是極其不高興的,多次要求俄方停止裝備並銷燬已有的導彈,甚至將此列入了俄方破壞《中導條約》的"罪證"。去年年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宣稱,俄羅斯有2個月的時間重新開始執行《中導條約》,否則美國將暫停履行該條約的義務。美方宣稱的要俄方重新履行條約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求俄方停止生產"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當然美國在不少地區部署了可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的Mk-41系統,對此美方卻隻字不提。

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

"伊斯坎德爾"導彈發射車

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

導彈發射車採用雙聯發射裝置,提高了火力強度

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

"伊斯坎德爾"導彈發射

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

導彈部隊在演習中

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

SS-23"奧卡"導彈

別總提飛毛腿了,俄完成

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