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咬緊“新”字訣,做強創新主陣地

進入冬天,科創高地蘇州高新區迎來一波創新熱潮。

11月20日,投資規模40億元的26個項目在蘇州高新區滸墅關集中籤約,全部達產後預計新增年產值超百億元;11月19日,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聯絡處在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揭牌,助力轄區企業和科研院所精準“聯姻”;11月18日,貫穿蘇州高新區的軌交3號線竣工驗收。

點燃這股熱潮的,是蘇州市領導不久前的一次專題調研。“蘇州高新區的職責始終在‘新’、使命永遠在‘新’!”11月5日,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專題調研蘇州高新區,動員蘇州高新區心無旁騖謀創新、只爭朝夕抓創新,打造蘇州科技創新主陣地,挺進全國高新區最前列。

“緊扣蘇州高新區發展實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極具戰略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的指示要求,這讓全區上下倍感振奮,火速行動起來。”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區長吳新明表示,放眼全國對標找差,蘇州高新區面對的競爭十分激烈,必須緊緊咬住“新”字訣不放鬆, 全力爭當創新發展排頭兵、開放創新主力軍、城市建設新標杆、激情創業先鋒隊。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蘇州高新區認為,新時代“新”字訣的根本內涵就是自主創新。“全區上下目前正聚力開拓創新驅動新路徑,通過深入推進創新與產業融合,打造產業發展高峰,進而集聚更多全球優質創新資源。”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顧彩亞告訴記者,蘇州高新區內集聚著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近百家“大院大所”,培育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多家,創新家底厚實。但在創新資源“密度”轉化為創新經濟“濃度”上,還有不少差距,這也正是未來的增長空間。當前,蘇州高新區已開始對院所平臺逐一梳理、對接,一旦排出孵化項目,將一事一議、重點扶持,培育更多產業發展高峰。

自主創新,主體在企業。最近,蘇州長光華醫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喜訊頻傳: 11月12日,省工信廳、發改委、科技廳等六部門聯合授予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11月15日,其首批試劑產品正式獲准使用全球診斷領域十大生產商之一——生物梅里埃的商標,這成為雙方合作的突破性成果。長光華醫由蘇州高新區內的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創始孵化,經過10年耕耘,已逐步成為在國內醫學臨床檢驗領域內具有影響力的、領先的體外診斷企業。

自主創新,要點在動能轉換。蘇州高新區的決策是,通過開放為創新賦能。“緊扣‘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新期待,當務之急是要把開放平臺做深做實,從而承載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蘇州高新區商務局局長孫鹹銳介紹,今年是蘇州高新區的“項目突破年”,前三季度全區新設外資項目40個,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增長58.8%。“接下來,在深入推進這些項目建設的同時,要把產業招商的大旗舉得更高,項目為王的號角吹得更響,企業服務的品牌擦得更亮。”蘇州高新區已將明年確定為“效率提升年”,重點瞄準國際標準,對標國際規則,構建一流營商環境。

“創新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的城市建設要為創新發展提供優質環境。”蘇州高新區經濟發展委員會主任吳衛峰認為,蘇州高新區創新資源富集,伴隨著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等火熱推進,將會有大批高端創新人才集聚。“對高質量城市生活方式的嚮往與追求,是新生代創新人才的一個突出特徵。”吳衛峰透露,蘇州高新區正立足區位特點和自身優勢,統籌城市產業佈局、空間結構和土地規劃,走好產城融合之路,努力打造符合“創新人”需求的宜居之地和激發“創新人”智慧的宜業之地。

自1992年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以來,蘇州高新區歷經了兩次大規模的發展動能轉換。開發建設的最初10年,以招商引資為龍頭,贏得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實現出口額佔全省十分之一、全國百分之一;第二個10年,以效益為核心,蘇州高新區以佔蘇州2.5%的土地、4%的人口,創造出整個蘇州近10%的經濟總量。

在即將迎來開發建設30週年的當下,蘇州高新區再次站上重要的動能轉換節點。“越是關鍵時期,越要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吳新明說,蘇州高新區將以自主創新為新的發展引擎,實現全面創新突破,讓企業家、老百姓切身體會到爭先進位的明顯成效、優質服務的便利快捷和生活水平的切實提高。(高 坡 陳雨薇 強曉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