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為什麼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但是我們不敢買。如貴州茅臺從145漲價到1240元,現在假如茅臺跌回200元,你真的敢買嗎?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首先我先下一個結論,這個命題是一個偽命題:兩個前提假設條件"大跌"和"便宜",就已經決定了你後面的結論"敢不敢買"?

只要你的"便宜"和"大跌"是充分的滿足的,那麼後面這個"敢不敢買"是一個不成立的條件,後面我先把我的這個結論擺出來:

第1個——"便宜":大跌後的股票到底是真的便宜還是假的便宜?取決於你是否有識別的能力,是否對大跌後的你所中意的股票有充分的、正確的研究判斷能力。如果你不具備這個能力,那麼,你研究出來的所謂"便宜"的股票,只是"便宜無好貨",說不定還會在大跌後後繼續下跌,直至退市!

第2個——"敢不敢買":大跌後是否加倉,這個取決於你自己的投資理念!在市場上,我們可以大致把投資者分為兩派:遵循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和遵循技術分析理念的投資者!前者根據其交易的倉位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稱之為左側交易,後者可以稱為右側交易,這本質上都是通過他們各自所依賴的理念在交易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規律而進行命名的。價值投資者可以稱為左側交易,越跌越買;而技術分析可以稱為右側交易,他們需要出現有上漲突破的趨勢和信號時才買。

所以說第3個的話,敢不敢買?其實只要前面兩個問題滿足,當優質的股票跌到足夠的便宜,並且你的投資理念是奉行的左側交易,也就是價值投資的,那麼這個問題就已經解答了。著名的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先生,在股市大跌期間反而比平時更忙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股價的下跌使得市場不分青紅皂白的把優質的股票的價值一併打壓下來了,所以對他來說這是買入優質股票的好時機,這段時間對他來說是"撿金子"的時候,所以反而比平時更忙了!

所以說,作為價值投資者(左側交易者),因為只要你有錢,你一定會買,因為這和你的投資理念,投資邏輯是相符合的,否則你根本就不能從這個市場上生存到現在!所以說,買不買股票不是說它到底跌不跌或者是跌到多便宜,而是說這個股票到底它的價格和價值之間有沒有很大的套利差額,因而有很多優質的股票即使不跌,作為左側交易者也會在相對的地位的價格買入(但是不懂的人,就會覺得買的這個價格高了),舉個例子,前幾年,比如說茅臺從一百多元跌到80附近,此時向董寶珍為代表的價值投資者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了茅臺上,但是那個時候的80元/股相比其他股票來說還是屬於價格很高的股票,並且當時是處於"茅臺塑化劑風波"階段的大跌時期,市場上很多的投資者都看空貴州茅臺,並且媒體輿論跟風宣傳茅臺還會繼續大跌並且一蹶不振。但是以董寶珍、林園等一大批價值投資人士分析出茅臺的塑化劑風波只是暫時的,並且茅臺歷年的經營數據和市場銷量以及商業模式、品牌影響力等因素會決定茅臺還會有繼續成長的空間,所以當機立斷的買入!那麼這就反證了非價值投資、以及右側交易者,就會錯過了這個"大跌後買入優質股票"的賺錢機會!如果再從今時今日看貴州茅臺的股價,你會後悔嗎?肯定會,因為茅臺永遠不可能再跌回到80元/股附近了,除非出現退市等特殊情況!

下面我再來普及下什麼是"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以及它們在具體買賣時所呈現出的倉位變動規律:

首先先來講,什麼是右側交易:

(1)秉承技術分析理念的右側交易者

作為技術分析的理念的投資人的話,他面對大跌的市場趨勢,她會思考一個問題,大跌是否跌透了?那麼在市場上,沒有倉位的投資者,他們會害怕沒有跌透而不敢建倉,處於一個觀望的態度,而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倉位的投資者,此時已經出現了賬面的浮虧,他們也害怕沒有跌透而不敢補倉,那麼在技術分析的投資者的看來,跌它代表的是一種向下的趨勢。所以說技術分析派的話,他們在下跌的之後,即使用基本面分析這是一隻非常非常優質的價值投資股票,他們也不會買,因為市場沒有給他們買入的信號,技術分析派也就是右側交易派他們買入的信號是:股價在區間進行盤整,並且向上突破,確認了上升的趨勢並回踩支撐線。這是他們購買的信號。下面我們可以先來看一個圖的案例:

典型的右側交易是這樣的,在A點買入,在B點賣出。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買A點在之前這段下跌趨勢最低點的右側,賣點B也是處於這波上漲趨勢最高點的右側。

右側交易的理論基礎是這樣的,右側交易者承認技術分析不支持高正確率且有高精確度的預測一輪行情或者趨勢的最高點或者最低點會出現在何處。

但是技術分析可以根據市場已經完成的走勢圖來判定一輪上漲趨勢或者下跌趨勢是否已經出現真正的轉折。所以右側交易者主動放棄買在最高點和賣在最低點的追求。轉而在轉折點出現之後,趨勢基本確立,且判定為一輪上漲趨勢已經形成慣性,中期不會出現大的逆轉前提下,開始建倉。在上漲改變,頂部完成之後,下跌趨勢已經形成,慣性出現,且中期難以逆戰的前提下賣出。

常用的判斷右側買點的技術指標是MA均線系統,MACD或者均線形態組合等,

以均線系統作為右側交易的案例,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以MACD為右側交易信號,尋找右側交易機會的案例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2)利用技術分析者的綜合分析者

我們做個猜想:市場肯定存在有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掌握並融會貫通,並執行得很好的投資者。他們用基本面分析看出此時大跌後的某隻股票的價格已經合理了,如果用價值投資理念那麼久該左側交易,但是此時他們也不敢買,因為對於這類基本面和技術面相融合的投資者,他們此時還需要看市場的做空情緒,因為他們害怕市場羊群效應帶來的下跌趨勢會進一步形成戴維斯雙殺。所以即使這個股票從基本面分析上來看,是一個優質的個股,跌出到了合理的價格。但是,從技術分析上來看的話,目前處於一個下跌的大勢當中,所以他們會等待戴維斯雙殺結束之後,再進行購買,這樣一來降低自己的建倉成本,獲得更多收益。

所以說這一類融合了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的投資者是非常聰明的,他們不是純技術分析投資者,反而他們會"利用技術分析者在大跌時割肉賣出的操作行為",為自己進行套利交易。在這一方面的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索羅斯,其做空各國股票前,製造了大量且持續的市場做空輿論,並且配合市場拋出打壓盤,並在低位買入。

(3)大跌後作為右側分析者並沒有買入的底層邏輯

從技術分析交易者的角度來看,其實大跌後的股票並沒有立刻購買的必要性。因為大跌後的股票,它運行到下一次賺錢的上升趨勢之前,它還會在低位進行重新的盤整蓄勢。所以說作為技術分析派來講的話,在這個盤整的過程中,他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對該股票的觀察以及識別它的建倉時間,所以說完全沒有必要在大跌後立即購買,右側交易者完全可以等,等到盤整一段時間,並且有上升趨勢的右側信號出現的時候再進行購買,但有可能這個等待的時間通常會是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有。

講完了,右側交易下面我們來講左側交易,左側交易其實也就是在股票市場上面秉承以格雷厄姆巴菲特為價值投資為代表的這一類的重視基本面分析投研的投資者,他們購買股票的策略和邏輯如果在股票交易過程中總結出一個規律的話:那麼就像是在左側進行交易,下面我們可以先來看一個圖例先理解左側交易的內容: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典型的左側交易是這樣的,在下跌過程中,逐步分筆買入,不斷拉低建倉成本。在上漲過程中,逐級獲利減倉離場。

左側交易者的核心邏輯是,雖然投資者無法有效的高精確度同時高正確率的去判斷市場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但是有一件事在股票市場中是一定的,那就是跌多了要漲,漲多了要跌。那麼在下跌過程中,分筆逐步買入。就會大幅度的拉低成本,只要市場越過牛熊轉折點之後,就可以開始獲利。

很多投資者經常會錯誤的理解左側交易,以為只要股價一出現短期大跌們,就是左側買入的機會。但是實際上左側交易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關鍵在於越跌越買,和分筆加倉以及本金的控制。

舉個例子,如果一輪牛市中一隻個股的股價最高漲到了20元,之後市場轉入熊市,股價開始下跌。但是這時候有左側投資者看好這隻股票的前景,那麼他可能會在跌到15元時少量買入,如果股價繼續下跌,他會在跌到10元附近補倉,甚至是二倍補倉。這樣會大幅拉低的成本價,因為投入資金變多,股價變低,能買到的股票數量明顯增多。如果股價再下跌到7.5元左右,他可能繼續二倍補倉。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假設第一次投入為3000元的話,最終股價跌到7.5元附近時,他的投資結果是這樣的。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如果股價在7.5元處徹底結束了這一輪下跌,市場氣氛轉暖,重新進入牛市。股價沒出現一定幅度上漲,他就賣出部分股票。可能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整個結果下來是投入資金21000元,收穫利潤22000元。當然就像我們之前說的一樣,這個過程非常需要耐心和時間。

下圖是大連友誼在07年大牛市之後的持續下跌時1664期間的大漲。我在之前工作中遇到過在這個時間段左側交易這隻股票的投資者,獲利非常豐厚。

心儀的股票跌到了預想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敢買了?

其實左側交易本質上不難,只要日線級別K線還處於MA60均線下方,就還有繼續下跌的可能性,所以就可以找機會在暴跌過程中繼續買入。只要MA60均線不向下彎折,就都有機會慢慢減倉。只要不去追求短期超額收益就好。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左側交易應該是案例中的這樣,而不是在網絡上或者電視股評節目中,只要一跌就喊左側的機會,其實本質目的是為了博短線超跌反彈。這種以非常短期收益為目的的方式,往往被很多投資者誤以為是真正的左側交易。雖然左側交易有一點點賭的成分,但是賭長期不賭短期是關鍵。

因而大跌後是否敢進行股票買賣,其實它的底層思維邏輯是:只有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才會去執行左側交易,或者至少他當時使用的投資策略是"價值投資理念"。而不敢加倉的人,實際上是非價值投資理念者。

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它到底是真的便宜還是假的便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它意味著,你是否對股價大跌後的投資標的看得足夠準,估值得足夠精確。要達到這個標準的前提是:你自己要足夠優秀,具備足夠深入的、正確的投資研究的分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的把握機會和風險!因為巴菲特他自己的投資和研究能力很強,所以說他看準的大跌後"便宜"的股票是真的便宜。而你的能力不強,不管你是執行價值投資的理念還是技術分析理念,不管你是用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如果你選中的投資標的,你自以為分析出它"便宜",但實際上它並不便宜,反而是你沒有把它正確的分析透徹導致錯誤的判斷。這個時候你所"撿的便宜",反而是"便宜無好貨",更甚至說不定大跌後這個股票還會因為公司基本面存在問題而退市!

所以說,這取決於你的投資能力——能否正確的判斷這個股票是不是便宜!舉個例子,比如說大家都不看好樂視的時候,孫宏斌出來接盤樂視,這算低位接盤吧。他自己的判斷是此時低價的樂視值得投資或者他接手後能夠力挽狂瀾,可是實際上,樂視現在已經面臨退市了,孫宏斌的數億投資也如大江東去而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對這個問題的我的結論:

第1個,"便宜":到底是真的便宜,還是假的便宜?這取決於,你是否有真實的、正確的、強大的投研分析能力,能夠識別出"真便宜"還是"假便宜"?

第2個,"大跌後是否加倉":取決於你自己所依賴的投資理念,你是選擇價值投資,還是技術分析,還是其他旁門左道,你是貫徹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

第3個,"至於敢不敢買":只要前面兩個問題滿足了,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成立!因為即使很多優質的股票它不跌不下來,你執行價值投資理念的時候,遇到這類好股票也會買入就像前面說的:茅臺跌到80元,確實不下來了,你作為價值投資者,你該買還是得買,因為"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