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好愛哭

意外地在一檔網綜中,看到了許久不見的周迅

的身影。

周迅,好愛哭

果然,以戲好著稱的周公子,乍看真的是沒有什麼"綜藝感"——別人爭做歡樂源泉時,她像個苦行僧一樣來修行人生;還屢屢哭崩,從背過身抹淚,到直視鏡頭啪唧啪唧地砸淚珠子,想哪兒聊哪兒,聊哪兒哭哪兒。

可也是這一期節目,播出後卻不意外地好評如潮,甚至有觀眾直言:愛哭的周迅,救了這一季《奇遇人生》。

周迅,好愛哭

這就是周迅,既有古靈精怪、靈氣十足的一面,也有身處娛樂圈但不按常理"討喜"、做堅定的悲觀主義者的一面——可是,愛她的人、還是愛這樣的她愛得要死。

正如,那些加之於周迅身上的形容,放眼娛樂圈,都是獨一份兒的,也是吝嗇給其他女星的,像人間精靈,還有周公子、迅哥兒。

周迅,好愛哭

可男孩子氣,或者不食人間煙火氣的周迅,倒是有一個女性化特徵鮮明的、屬於她的與世界建立關聯的通道,那就是她的"眼淚"

周迅愛哭,更會哭。

當她流淚,我們開始感受到,無論作為一個演藝界頂尖的演員,還是一個生活中庸碌的女子,她與人世間的一切始終保持著強大的、血肉相連的感受力與共情力。

"我是一個非常悲觀的人,大家平時看到的樂觀,其實是悲觀到底的反彈。"她這樣形容自己的表象與底色之間的聯繫。

可或許成就了今天的周公子的,恰恰是困囿於她的淚,她的哭,她的悲觀主義色彩。

周迅,好愛哭


哭 • 戲

如果說,"哭戲"是如今檢驗一個演員的演技的試金石,更是不少依靠眼藥水造淚的新人的鬼門關,那麼,這些障礙和考驗即使對於初出茅廬的周迅來說,都是不存在的。

入行不久的周迅,就得了一個外號,叫:週一條——因為,她的哭戲一條就能過。

周迅,好愛哭

後來有一次接受採訪時,她回憶到,這和自己的性格相關,因她從小對悲傷的事情就異常敏感,對快樂的事情反而感受力不是那麼大。

這種天然的悲傷與涼薄的底色,讓成為演員後的她,在悲劇的表現中擁有敏銳的情緒捕捉能力,每一滴淚,都流得源自自己動情、更讓觀者信服。

讓周迅拿到演員生涯第一個獎的角色,是2000年在《大明宮詞》中飾演少年時期的太平公主;而少年太平被寫上"周迅"名字的高光瞬間,正是一場"太平初見薛紹"的哭戲

當因找尋走散的摯友未果、驚惶之中哭了滿臉淚的太平,在人潮洶湧中,揭開一副崑崙奴的面具;年華正好的少女與命中註定的少年,長安月下,上元佳時,燈火之中,相對竟一時間發怔。

周迅,好愛哭

少女太平臉上亮盈盈的淚痕,像月光下的交錯的溪水,從清冷單純的慌張,轉而被震懾的驚喜和暖意。

這一哭伊始,是太平自此一見薛紹誤終生,周迅,則貢獻了自己的影史上第一個被銘記下的刻度。

如果說,周迅給"太平的哭",因心動而美入人心,那麼,周迅為"李米的哭",則因心痛而醜到猙獰。

周迅,好愛哭

李米的悲傷,是外放的、神經質的、歇斯底里的。這對於演員來說,是要"以不瘋來演瘋",幾乎可以逼得常人瘋癲。

在《李米的猜想》片尾,李米有一場又哭又笑的自白,據說周迅足足拍了4天,每一場都哭到虛脫,每一次她的情緒都到達崩潰邊緣。

周迅,好愛哭

竇唯說過:周迅在《李米的猜想》這部電影中的表演,證明她就是個天才。

天才型女演員——和周迅合作過的導演,也都這樣說,"祖師爺賞飯吃的寵兒"、"所有導演的夢想"。

一個被賜予"哭"的天分的人,做了演員,把真實的淚流給角色、流給觀眾,是一件充滿審美感的犧牲與成就。

因此,做周迅的觀眾是一件幸事,但這對於她本人而言,卻是殘忍的。

周迅,好愛哭

因為有了這樣的天賦,就更需要相配的強大承受與消解能力

將在戲劇中釋放的悲傷盡數收回自己的胸腔,不至於耗幹自己;再將自己從人物的眼淚與生命裡抽離,迴歸到作為"周迅"的生命歷程中。

如此說來,哭戲哭得假了,對不起觀眾;哭戲哭得真了,卻對不起自己。

而周迅,顯然是把“殘忍”留給了自己的後者。

周迅,好愛哭


哭 • 情

對於周迅的戀愛史,李少紅導演有一個相傳甚廣的評價:她是靠演戲和戀愛去認識世界的。

周迅,好愛哭

25歲的周迅簽約了榮信達公司,自此李少紅導演算是她的老闆,也是她的恩師。那些年兩人相繼合作了《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和《戀愛中的寶貝》等作品,漸漸打開了她的知名度。

所以,那時的周迅每一任男朋友,都要帶給李少紅看;每一次撕心裂肺的分手,也一定跑去找李少紅哭訴——儘管李少紅告訴她"日子是要你自己過的",可每每陷入熱戀的她依舊忍不住要分享、如此往復。

周迅,好愛哭

與高聖遠結婚前,周迅的每一段戀情都愛得轟轟烈烈,甚至她一度覺得戀愛中獲得的極致的快樂,給了她認識世界的新的視角,"拯救"了自己的悲觀。

周迅,好愛哭

熱戀中的她,宣稱過,"愛情是我人生唯一的驅動力";也示愛過,"你(李亞鵬)滿足了我對一個男人所有的幻想"

但7段戀情的無疾而終,既讓她深受其痛、遍體鱗傷,也讓她開始轉而以一種緘默低調的方式來談及感——2004年,她選擇在一場公益活動中,身披簡潔的白紗,與高聖遠攜手走上舞臺,在一片驚詫聲中,接受了他的求婚。

周迅,好愛哭

婚後,倆人也很少合體活動,周迅也並不多談及自己的家庭生活。

《奇遇人生》中,因為她的一段帶了些哭腔的畫外音,難得談及自己對愛情的看法,也再引爭議。

她說:"我相信愛情嗎?我相信啊。"

"但你說我有沒有不安全感,我非常有。因為,愛情應該也是一個人一個樣吧。我不可能完美的複製我父母兩個人的狀態,但我們的人生應該有我們自己的體驗。我想誠實地去做我的選擇。"

周迅,好愛哭

很多人擔心,婚後多年卻依舊保有的"不安全感",是否印證了她在感情生活中並不如意,甚至關於她婚變的猜測一時甚囂塵上。

可我卻不這樣認為。正如《奇葩說》的辯手邱晨說:沒什麼恐懼是非克服不可的,愛與陪伴的意義,不就是是讓人不必害怕,而不是不許害怕嗎?

周迅,好愛哭

甚至,我還想說對周迅說一句"恭喜";

恭喜她徹底告別了那個因為愛情的衝動與快感、而想要放棄人生更豐富的探索空間的小女孩,恭喜她在自己的婚姻中找回了本身就專屬於己的悲觀與警覺——這些特質是讓她的生命體驗保持獨特、更加醇厚芳香的關鍵所在。

假使,成為"高太太"讓她不再哭、不再有悲傷的感知,而是被幸福裹挾與迷亂,或許那也是一個尋常女子的不錯的結果;

只是,因為是周迅,會覺得,那太可惜了吧

周迅,好愛哭


哭 • 逝

周迅是畏懼老去的,也畏懼生死。

《如懿傳》剛播出的時候,她被吐槽40多歲還去演18歲的少女充滿違和與牽強,甚至還有人犀利質疑她上鏡有些腫脹的臉是不是做了醫美手術。

周迅,好愛哭

可那時周迅就是不出一言聲辯,看起來更是絲毫不掛心;

但當尖銳的唱衰聲消寂許久後,她在一次與陳可辛導演的對談中,卻重提此事,坦言自己在更早時期、電影《明月幾時有》上映之時,看待年齡的心態就歷經了很大的波折與轉變。

"那時候就開始難過,開始焦慮,每天都沉浸在開始變老了怎麼辦這件事裡……那段時間,我真的早上起來坐在沙發上就開始哭,陽光再好也會哭,可能我一時無法去直麵人會衰老這件事情。"

周迅,好愛哭

後來,她就去和很多中年的女演員朋友聊這件事,漸漸有了一個體會:大家說的"轉型"其實不是轉型,而是面對衰老時自然而然要去接受的一件事,而且是必須要接受的事。

所以她就此秉持了一種豁達的悲觀,可以畏懼,但要接受。

正如,生,老,病,死,都是經歷時間的流逝自然而然要去接受的一件事,而且也是人的一生必然要接受的事情。

在《奇遇人生》中,周迅再一次哭了。

周迅,好愛哭

因為她看到,已耄耋之年的道子與幸貞夫婦,要同時對抗著人到暮年的衰老阿爾茲海默症(遺忘症)的折磨,與逼近死亡的無能為力,卻依舊保持著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希望和樂觀。

這對於身為悲觀主義者的她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她對道子奶奶說,我是一個坐飛機遇到顛簸都會怕死的人;又說,如果我的伴侶是這樣(患遺忘症),我可能每天都要以淚洗面。最後她問道,您覺得"人生"是什麼?

道子奶奶沒有否定或是糾正她,也沒有給她一個確切的答案,只是抱著探討的態度笑著說:

"人生嗎?這個問題好難啊,人的活法吧,人生就說一個人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我想有這樣的活法,能夠在死之前覺得幸福。"

周迅,好愛哭

言下之意,樂觀主義並不比悲觀主義更正確、更高級,你的想法和活法都是對的,選擇讓你覺得習慣和幸福的方式,就是好的。

這番點撥顯然沒有什麼拯救悲觀的功效和意味,但卻被周迅喻為是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節目結束時,她感慨到,雖然自己的悲觀是很難摒棄、她也不願就此去切換成樂觀模式的,但至少在將來遇到挫折甚至不幸時,她會想起,道子奶奶和幸貞爺爺的樂觀態度與體驗。

周迅,好愛哭

悲觀本身,就是不需要被拯救的;

無論樂觀還是悲觀,都是上帝給不同的人的不同禮物,也是一個人可以去選擇的、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與角度,僅此而已。


周迅,好愛哭

周迅曾有一次向陳可辛抱怨到,自己也不是總喜歡待在"悲觀"的那一端。

但陳可辛對她說:我以為,你的憂慮或是悲觀、失落,是浪漫化的,是一種樂趣。

因為這種浪漫化、情緒化,周迅,好愛哭,使得她看待生活的視角也不那麼積極;

可是,"眼淚"並不是一種錯誤,而是她認識和融入世界的一種天賦的、也是必然要接受的方式;雖然這不是一種常見的方式,但可以是一種被允許存在的方式。

周迅,好愛哭

她以悲情演戲,戲真;

她以傷感談情,情動;

她以向死而生看待老去,她才是有了涼薄底色的周公子——當摧毀周迅心中的悲觀時,或許,也就摧毀了周迅本身。

周迅,好愛哭

(全文完)


周迅,好愛哭

(作者是貨真價實的在讀法律碩士哦,熱衷維權和發函,友情提醒抄襲洗稿者:請謹慎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