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郝蕾離婚了,她通過工作室官方微博公佈了這一消息,聲明乾脆利落,把人們可能猜測的視角幾乎全部堵死,並無半分意願將這件私事演變為曠日持久的“熱搜戰”。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每個人來這世上都有任務,我的任務就是演戲。除了演戲,所有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這是郝蕾在幾年前的採訪中對自己的定位,如今讀來依舊應景。

所以,網友對“郝蕾離婚”的評論也出奇地溫柔:“別的我不知道,她是一個好演員。”

而在演員這個群體中,郝蕾是那個另類的人。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在最近播出的電視劇《鶴唳華亭》中,郝蕾出演張尚服一角,戲份並不算多,卻十分精彩。她原本是太子母親身邊的宮女,太子年幼時與她為善,讓張尚服感激在心。不曾想,有人慾加害太子,且將她與女兒作為棋子。一方是對自己有恩的太子,一方是血脈相連的女兒,張尚服如何抉擇?

儘管出場時間有限,但郝蕾將張尚服從內心掙扎到果決的轉變過程塑造得入木三分,讓觀眾心有慼慼焉。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1997年,還在上海戲劇學院讀大二的郝蕾出演了電視劇《十七歲不哭》,飾演楊宇凌。她在劇中將一個十七歲的高中生演得鮮活,尤其眉宇之間的靈氣和抑揚頓挫的獨白,讓楊宇凌走進了觀眾內心。

“不知道是郝蕾把楊宇凌演成了每一個人,還是每一個人都活成了楊宇凌。”這是觀眾對她的評價。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十七歲不哭》中飾楊宇凌

但對於郝蕾來說,楊宇凌這個角色並沒有什麼深度,她想要追求更高級、更有內涵的表演,併為此做了很多嘗試。

比如,郝蕾出演了《少年黃飛鴻》等有著濃厚港臺風的影視劇,嘗試誇張搞怪的表演風格,看似容易,其實很難把握好度。向前一步是尬演,後退一步是違和。在這個過程中,她推開了另一扇表演體系的大門。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少年黃飛鴻》中飾十三姨

之後,她又出演了電視劇《少年天子》,在這部劇中,郝蕾迎來了自己的演技大爆發。她所飾演的靜妃是一個高傲善妒的廢后,本來應該是不討喜的角色。但郝蕾略有些癲狂的演繹,讓觀眾為靜妃這個人物心疼。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少年天子》中飾靜妃

郝蕾從不掩飾自己在表演上的野心,她曾公開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把名字寫進表演教科書”。為此,她在表演上的步調邁得更大,走得更遠,甚至因此帶來爭議。

2003年,郝蕾大膽出演了婁燁電影《頤和園》,引發轟動。她在影片中扮演東北女生餘紅,生動地演出了一個女大學生的青春悸動、熱血和迷茫。這部影片為她帶來了榮譽,但更多的是非議。在一個相對保守的環境中,這樣大尺度的表演,自然會將她捲入輿論漩渦當中。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2010年,郝蕾出演鍾孟宏導演的電影《第四張畫》,在影片中中扮演一位棲身於風塵場所的母親,這一角色讓她榮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2012年,郝蕾再次出演婁燁電影《浮城謎事》,併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此後的郝蕾,又連續出演了《親愛的》《黃金時代》等電影,其中的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在近些年的電影作品中,郝蕾很少演主角,這讓喜歡她的觀眾非常遺憾。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親愛的》中飾魯曉娟

儘管演技備受肯定,但郝蕾的影視劇資源卻和她的實力完全不相匹配。眼看同齡的實力派女演員一直風生水起,她卻一步步淪為“黃金配角”,觀眾都為之著急,甚至評價她為“中國最被低估的女演員”。有人猜測,這些境況與她自身的“耿直與另類”不無關係。

郝蕾毫不掩飾自己對行業亂象的不滿,在觀眾總愛評價一個演員“演技炸裂”的時代,她率先開炮,“這些演員所謂的爆發力,都是一個戲劇學院二年級學生就應該做到的,連四年級的水準都不夠。這樣的表演也要拿出來炫耀和作為標杆嗎?”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在很多演技派出演爛片而受到觀眾的質疑時,郝蕾為他們發聲,“很多優秀的演員都會面臨這樣的窘境,與其問這個演員怎麼了,不如先問問這個行業怎麼了。”

郝蕾希望能夠與媒體保持距離,她的博客早在2012年就已經停止更新,微博更是清空了一切內容,在明星們都拼命拿私生活博取曝光度和流量時,她選擇了逃離。

此次的“離婚聲明”,更像是她被逼到牆角後退無可退的自保。

“另類”的郝蕾,從不掩飾自己的輕蔑

立言立行,郝蕾都做到了。她現在的狀態或許是:堅持去做有意義的事情,而對無意義的炒作嗤之以鼻。就像她所出演的話劇《柔軟》中的那句臺詞:

“他們視我為異類,只是因為,我不屑於掩飾我的輕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