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二本院校的我考研壓線進入夢想的985

勵志!二本院校的我考研壓線進入夢想的985

寫在前面:

為期一年半的考研之路總算迎來了全劇終。最終以“錄取”收尾的大結局讓我百感交集,直到現在我仍感覺這像是一個夢,略微有些不真實,而這個夢卻實實在在的實現了。看到擬錄取名單上自己的名字時,我大聲呼喊我爸,叫他幫我看看是不是真的。——實在太不敢相信了。好了,靜下來回顧一下這一段路的心旅程,算是給這段時間的一個交代,也給學弟學妹一些小小的參考。

我的情況

一戰,初試成績是壓著分數線進複試的,複試結束後統考學生中排名15。本科是西北地區某二本院校,英語專業。平時成績屬於中上類型,拿得了獎學金但都不是一等獎學金。考廈大的原因很特別,單純小時候來旅遊產生的情愫。

時間規劃

大三開始準備考研,應該是11月吧,但因為個人情緒問題荒棄了4個多月,第二年二月重新開始備考。複習時間分為三個階段:

①2月—6月[每天五小時]

②7月—8月[每天8個小時左右]

③9月—12月[每天10個小時]。

選擇考廈門大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危險的選擇,看好我的人不多。因為在我們學校,我的專業裡別說“廈門大學”,就連考研都很難得,一年就出現兩個考取校本部的。

這時我想起來狼哥說的一句話大概是這樣:不要因為沒有先例而不敢,為什麼你不做第一個?

我相信每個選擇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孩子都是勇敢的人,因為你得在眾多同學中殺出一條真正的血路,競爭太激烈,對手太優秀,見過複試現場的我可以很負責的和大家說,同學們真的都很優秀,如果你真的打算考廈大,你必須努力,天道酬勤。

從初試成績出來,到錄取名單公佈,我一直覺得自己實在太幸運。今年統考招21人,按1:1.2複試比例,剛好我就壓著線進了複試。

好的!接下來我就厚著臉皮回顧下自己每科的複習經驗,給學弟學妹一點幫助,但是我想提醒Baby們一下,每個方法都有適用與不適用的差別,沒有一套完全適合自己的“學長學姐的經驗”,所以,在看的時候,希望大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然也不會驚險的壓線進複試。

各科目複習經驗

1、政治

因為高中學的是文科,而且本科期間那四本公共課都學的不錯,所以很大意的到比較後期才開始看政治,我看完一遍書,梳理後都已經11月了,這個時候腦子裡面只有大致的時間軸,大部分內容都是不熟悉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想在公共課上拉開點分數,政治的時間一定得把握好,不能多也不能少,通常大家都是紅寶書出來之後看也來得及,但是每天給予的時間一定要足。

政治用的書:紅寶書+蔣中挺的客觀題寶典+1000題+真題。

我在複習期間紅寶書過了三遍,第一遍跟著視頻看,把框架和時間軸搭起來,第二遍是做題後再把本章節過一遍,第三遍結合著看,把重要知識點(小草中加紅字的部分)消化掉。

我題目做的不多,這是我一個失誤,也是造成我分數不高的一個原因。我1000題一遍都沒做完,據說別人都是兩遍三遍的刷。至於的那本真題,我十分建議各位提前來刷,不僅可以看看出題模式,它這本書之前的半本考點框架實在是贊。在紅寶書出來之前把這本書過兩遍,相信會有幫助。

2、英語

首先得交代一下自己英語基礎有多爛,我高考英語100分、四級考了三次才過,六級考了四次臨畢業前才過。

因為報的是專碩,所以考的是英(二)。怎麼說呢,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英語是超級大短板,所以一開始就非常重視他。2月份開始複習英語,個人比較懶惰,單詞沒有完全地背過一本。開始就直接做題了,150,黃皮的那個。

我個人反思大三下學期還是要打好單詞基礎,因為我太懶所以導致很多悲劇。做的題目有:150基礎篇(其實就88篇),近十年的英(一)真題,以及英(二)真題,

複習英語的材料是150篇、97—04年的真題、丁曉鐘的十年真題紫寶書以及英美外刊解析,還有大大小小的長難句解析。真題做了兩遍,看筆記又看了一個星期。

我一上來就是做閱讀,我的方法是這樣:先看一篇閱讀,大概猜一下是講什麼,頭腦中有個大概的印象後,把不會的單詞圈起來,在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單詞本中逐一找到,然後把單詞抄一遍在單詞本上,背幾遍。

單詞解決後,再看文章,把不懂的句子摘出來,到有能力分析句子結構的時候我已經到了做真題的階段了,把句子搞懂之後。基本上文章就能夠看懂了,這時候我會專門拿一本本子,自己把原文翻譯再對照修改。在應試這一塊,我個人推薦先看到題目,定位再閱讀,不僅能減少時間,還可以增加正確率。

最悲劇的就是我的作文,作文是我弱項中的弱項,是在12月才開始,由於我的單詞積累很少,這裡就摔大跟頭了。自己整理的模板用是用得到,但臨場因為題目的不同肯定會有一些差別,所以基礎不紮實很容易慌神。

所以,單詞一定要積累。基礎一定要打好。因為基礎打不牢,考時和考後都很痛苦,深深自責。但看到分數,鬆了口氣,71,應該是客觀題做的還不算太差。

3、專業課

我從5月份開始看專業課。只是看。開始仔細讀+背是9月份開始。

這九本書中,本科學過不同版本但是大致相當的有6本,所以相對於跨專業的同學,我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有點印象(本科本專業學的還算過得去)。最早開始也是花最多時間的是中新史。

實際上,出卷子的人,還是那些人,不管考綱發生怎樣的變化,人是沒有變的,這一點很關鍵。暑假時我把中外新聞史讀了一遍,真的是頭大,但好在我細細啃了一遍,所以基礎沒給拉低。在考場上還是有一些規律的,比如說“第一”“首次”“最”這類型的,是一定要掌握的。因為考試就考這些,不信去看真題。

專業課複習的大致方法是遵循狼哥的方法。也就是先看真題,再定位,再研究出題佈局和預測出題重點。

一個小貼士,目錄是非常好用的東西。我仔細背誦和默寫的參考書只有三本,《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教程》《廣告學概論》,其餘的,都是用框架記憶法。(這仨是永恆的重點特別是對專碩而言)。

所謂的框架記憶法呢,就是用目錄來搭這本書的框架,我覺得聚英全書最好的一部分就是每本書筆記前的綜述,告訴你這本書近年來考的內容,以及這本書要怎麼劃分。當然你可以自己劃,這已經是建立在通讀課本的前提下了。

《傳播學教程》劃分就是5W加一些傳播學科概述和奠基人及學派等等,所以每本書如果能像這樣自己劃分概述,會比一章一章的讀更清晰。但是我希望各位還是能在抓大頭的同時抓一抓小鬼,用目錄把真題和大致內容搞清楚,現場編也有理由啊!

綜合業務那門我才考108。我自己覺得比基礎考的好。考這點分也沒資格說了,但是綜合還是比較貼近實際運用的(比起基礎),所以30天30題即使你看不完,也得學學它的答題框架,“述背景+引理論+加分析+舉實例”,我覺得實務這樣答會比較好,但是不懂為什麼分會只有108,不過好像大家都不太高,難道是壓分嗎?

平時積累是得看看雜誌的《廣告大觀》《新聞知識》《傳媒》……圖書館現刊應該會有,別買。在準備複試的時候,我看了很多雜誌,發現很多都是考點,自己決定時間安排吧,畢竟課本才是最重要的。

專業課複習方法:看聚英全書筆記+回到課本再看一遍+覺得重要默寫下來+背。自己腦中有一個框架,像是把課本的知識按表格或按①②③複製,考試時按關鍵詞儘量複述。比較沒技術含量。

複試:蘿蔔絲的逆襲

今年專碩的報錄比大概是14:1,282人報名錄取21個,按1:1.2比例複試。26人進複試。分數一出來我考的是380,根據去年的分數線我還以為我會是中下檔的,沒想到啊,壓線進,所以我就是傳說中的倒一。

我算了一下,複試的3分相當於初試的10分,一句話,複試真的非常重要。

專業課面試的題目,五題自選一題模式,5題有4題是關於馬航事件中媒體的表現的(記不太清了),而另外一題是微信與微博傳播的特點異同以及在品牌推廣營銷上的運用(大致是這樣),我選擇這個。

因為我臉皮比較厚,又有一些主持經驗,所以面試什麼的並沒有非常怯場,把想說的要說的說完了,期間看到三個老師微微點了個頭,雖然感覺自己說的有些快,也遺落了一些點,但還算沒失常。

英語口語面試今年也是五題抽一題模式,我抽到的是應該把廣告倫理放第一還是把廣告效果放第一(put ethics first or put effectiveness first),聽說還有一個是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其餘的我就不懂了。運氣比較好,之前自己準備的最喜歡的廣告選的是一則公益廣告,就是央視經常放的那個筷子的廣告,我就把我的觀點說了下,問老師can I take an example?

老師點點頭,我就把準備的那個廣告嘩啦啦的說出來了,沒有停頓,但是,老師估計是猜到了,連問了我四個問題,我都快哭了,分別是:你的專業是什麼,你喜歡你的專業嗎,你專業學了哪些內容,你的畢業論文是什麼……只能說自己運氣好,都會,不然真的得崩潰!

但是不得不說,老師們真的非常非常好,面帶笑容的感覺就像是親爸親媽的那份溫柔。下午的筆試是論述中國傳媒在中國國家形象建設中怎樣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複試前我是倒數第一,但是分數相差不大,我報有一點點逆襲的希望的,但是複試之後,我覺得自己發揮的還不錯,看了成績後,發現自己前進了11名。很知足了。

其實考研期間最難的,不是學習方法,也不是記不記得住。最難的是堅持。我絕對不是別人眼中的學霸,不管是中學還是大學,比我優秀、成績好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在考研這件事上,我一刻也沒有松過手,緊緊地抓著書,累了就多睡一個小時,還是得老老實實完成今天的任務。

在很累很累,不懂自己在堅持什麼的時候,我就聽我收藏的廈大廣播臺某一期節目,真的有種奮發圖強的感覺,為什麼不再堅持一會,為什麼不勇往直前。

一遍遍的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停止於此,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相信會有更美好的人更美好的事在下個路口等你,一定要堅持走到目的地,一定,至少不能忘了為什麼你來到了這裡。就這樣一遍一遍鼓勵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