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翻開中國男足衝擊世界盃的歷史, 從1981年起到2019年止,歷時38年的時間,10次衝擊世界盃,只有米盧帶領的中國男足於2001年闖進世界盃。這樣統計下來,結論只有一個:中國隊絕不是世界盃的常客。而這近40年的時間,卻是中國開革開放,日新月異的40年,各個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唯有足球原地踏步,令國人鬧心。

有人說,中國人不適合踢足球。這等於說我們的祖先發明瞭一項我們自己不適合的運動。因為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如果說中國人的體格不適合足球運動,那同為中國鄰邦的日、韓,足球卻比中國先進得多。

有人說,中國教練水平不行。來看一下中國男足洋教頭的歷史:

1993年,主帥是施拉普納。國足首次請來洋帥施拉普納,但沒有想到他率領的中國隊在小組賽中就早早出局。

2001年,主帥米盧蒂諾維奇。 這一年,中國最終圓夢韓日世界盃!

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2004年主教練是阿里·漢。小組賽都未能出線。

2007年雙外教:杜伊科維奇,福拉多。又一次連小組賽都未能出線。

2011年主帥卡馬喬。結果中國男足提前兩輪無緣世界盃。

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2016年主帥裡皮。中國隊還是鎩羽而歸。

2019年主帥裡皮。眼看中國隊敗給戰火燃燒的敘利亞後,揹著包走了。

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七屆世界盃,8個洋教頭,只有一次跨進世界盃的門檻,從概率看來,洋教頭不是中國足球的救星,再大牌的洋教練也救不了中國足球。

中國男足差在哪?

差在體能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切技戰術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足球運動首先是體能的對話,中國男足隊員號稱白斬雞,一塊腹肌沒有,拼搶啟動慢,追趕速度慢,歸根結底是身體素質沒上去。

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差在技戰術上。看看巴西、阿根廷等足球強國青少年的技術水平,國足的基本技術實在相差太遠。隊員之間的傳接配合需要想像力,看中敘戰中吳磊的那個進球,但凡隊員之間有點想像力,球就進了。但腦短路的時候太多了。

差在機制上。不少球員聯賽時像條龍,國家隊像條蟲。為什麼?因為聯賽表現決定球員的工資、合同,在國家隊踢得好與壞,對自己沒什麼太大的影響。這明顯存在著機制問題。工資機制也存在問題,被敘利亞球員諷刺為除了有高工資外,什麼都沒有。人在舒適區,很難有雄心。另外,中國家長注重孩子的智育而輕體育,覺得體育很難有出路,這其實也存在機制的問題。

統計證明:洋帥救不了中國足球

差在聯賽上。凡是足球強國,其國內聯賽水平都非常高,高水平的聯賽促使球員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找到合同和位置;反之高水平的球員,也帶動了聯賽的高水平,是一種水漲船高的關係。而中國足球聯賽總體水平低,號稱國內頂尖的球員,一到國際賽場,基本成了跟跑小弟。

差在認知上。

中敘之戰結束後,棋聖聶衛平表達過類似的意思:看看央視開學第一課請的那些小鮮肉,就知道中國隊不行原因。足球是力量、速度和智力的運動,當追捧小鮮肉成為共同的社會認識,當學校不敢開展激烈運動成為共同的社會認知,崇尚力量、速度和體育智力的社會認知就會變得弱之又弱,且這種影響很隱蔽。

這樣比較起來,差距是全方位的。靠一個洋教頭就能救中國足球嗎?不能!即使偶爾進了世界盃,也是千年等一會,成不了世界盃的常客。急功近利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改機制,引導全社會對體育的認識,實實在在地抓青訓,抓體能、抓技術,抓戰術,和強隊多交流,才是中國足球崛起的根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