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霸”5年融4輪又獲投5000萬:他的激光雷達出貨量數十萬

“清華學霸”5年融4輪又獲投5000萬:他的激光雷達出貨量數十萬

為了抓製造質量,周琨有時會化身工頭,在東莞的流水線上參與生產製造。

汽車巡航定位、機器人自動避障、醫生查探傷患……如今,這些都離不開一項叫作空間視覺定位的技術。空間視覺定位隸屬於計算機視覺,是利用傳感器幫助機器判定物體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的一項技術。

清華大學畢業的周琨就是這項技術的研究學習者之一。2014年,他以空間視覺定位技術為核心創立了深圳市歡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歡創科技),該公司專注於工業、機器人領域,旗下的主要產品為自主算法的高精度定位系統Camsense®M Pro、Camsense®S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定位芯片的激光雷達Camsense® X1。

成立5年,前者已在華測檢測、海爾、美的、360的機器人實驗室、中國商飛實現商用;後者今年的出貨量已達數十萬臺,且價格只有傳統廠商產品的4到5成。目前,歡創科技申請了32項專利,已獲得其中的14項授權,單目空間定位精度可達到0.2mm以下。

2019年11月,歡創科技宣佈已完成由灃揚資本、晨暉創投、東方富海、南嶺創投投資的近5000萬元A+輪融資。據悉,該輪融資將用於投入產品研發與產線建設,加速海外戰略佈局。

注:周琨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在“風口”中徘徊

“有人的地方就有變數,有變數就還有機會。”這是香港TVB劇《創世紀》裡的經典臺詞。這部電視劇成了歡創科技CEO周琨創業的青年啟蒙。

少年時期的周琨就開始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標努力,他僅用兩年就完成了初中課業,並且清華本科畢業時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績保送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專業。

從清華碩士畢業之後,周琨進入芝加哥貝爾實驗室。當時有同事問他,“想在這裡長期工作嗎?”他卻說,“不,我會在這裡工作幾年,積累自己的經驗,然後去創辦自己的企業。”

回國後的兩年,與朋友一起做項目,周琨迴歸了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嚐到了創業的滋味。時間來到2014年,這一年正是國內創業氛圍最為濃厚的一年,“雙創”的口號響徹深圳的大小街道。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周琨接觸到了當時還是天使投資人的快播王欣。

初次見面,周琨對王欣的印象非常好,覺得王欣就像個工程師一樣,聊的都是產品和技術。這次談話讓兩人一拍即合。這也讓周琨覺得自己的積累到了火候,開始了獨立創業,成立歡創科技。

創業初期,由於受到王欣的賞識,歡創科技的業務主要集中於在電視行業落地。當時,電視已進入智能電視時代,許多電視機被要求具有休閒娛樂功能。體感遊戲被看作智能電視的標配,它對於視覺空間定位的技術十分依賴,需要對人體動作以及位置進行精確定位。

然而,2014年4月,王欣的入獄幾乎在一開始就讓歡創科技失去最核心的外部支持。儘管如此,2015年,歡創科技的視覺空間定位技術仍在海信、創維等知名電視廠商上落地,累積出貨量達到10萬臺。

這個數據對於電視行業並不算一個特別優秀的成績。周琨逐漸意識到,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視覺空間定位技術對於電視行業來說,目前還只是邊緣功能。企業可以自給自足,但很難進一步成長為更大規模的企業。“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了視覺定位技術企業待在電視機行業,很難提高自己議價能力。”

於是,周琨便開始帶領團隊向其他方向進行探索。

2016年,VR如火如荼。VR實現的基本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空間視覺定位技術的作用是判斷物體在物理空間具體位置,這決定了這項技術在VR行業中被深度應用,並且VR行業可預見的市場空間也相當之大。周琨決定試一試。

隨後,周琨帶領團隊向VR領域開始探索,引導空間定位技術在VR行業當中落地。

然而,現實又一次給了歡創科技打擊。周琨回憶,當初華為、騰訊、愛奇藝等知名公在為自己的產品選型時,歡創科技都在評選當中獲得了最高分。後來,由於華為和騰訊當時並未完成產品落地,因此後續也未能達成合作。歡創科技雖然與愛奇藝達成合作,為其開發專門的空間視覺定位系統,但最終愛奇藝的產品也沒能量產。

再後來,VR風口過去,行業的發展沒能達到外界的預期。到了2016年末,整個行業也開始迎來了發展的拐點。

此時,周琨又開始面臨著新的選擇。

在適合的賽道上狂奔

創業前三年,歡創科技一直處在摸索階段。在人生路途上,常常有人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對於作為技術開發商的歡創科技來說,同樣適用。雖然多次轉型均受到業界認可,但距離周琨理想中健康、快速發展的企業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2017年成為了企業發展的轉折點。這一年,周琨決定了兩件事。首先是歡創科技開始向機器人以及工業行業發出探索;並且,歡創科技將開發自己的硬件產品——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在機器人、工業領域相當於機器的“眼睛”,在視覺傳感以及空間定位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市場上的傳統廠商,往往是在光學領域研究較為深入,但傳統的激光雷達公司不具備芯片開發的能力,並且由於算法限制,激光雷達完成正常功能所需要的計算量非常龐大,需要配置工業級的芯片才能承載。這樣一來,使得激光雷達的成本造價較為昂貴。從公開渠道查詢到的數據來看,這樣的一臺激光雷達的成本在200元左右。

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通常只是機器人眾多零部件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200元的成本造價其實並不便宜。

“如果能成功地優化算法,使消費級芯片也能承載空間視覺定位所需要的計算量。那麼,激光雷達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周琨認為。

2017年8月,歡創科技的單目激光雷達Camsense® X1開始立項研發。同年,歡創科技也中標了華測集團的機器人多目空間定位系統,公司首席科學家戴瓊海教授也被評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二年,歡創科技順利拿下中國商飛工業機器人的動態光學定位系統的研發實施項目,並且實現了單目激光雷達Camsense® X1的量產以及高精度定位芯片Camsense® C1的量產。

“清華學霸”5年融4輪又獲投5000萬:他的激光雷達出貨量數十萬

歡創科技硬件產品——激光雷達Camsense® X1。

據周琨介紹,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定位芯片意味著激光雷達的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激光雷達Camsense® X1的造價成本僅為傳統激光雷達廠商的40%-50%左右。

目前,歡創科技的激光雷達Camsense®X1 已在聯想、360、福瑪特等品牌的掃地機器人以及監控機器人產品上落地,高精度定位系統Camsense®M Pro已在華測檢測、海爾、美的、360的機器人實驗室實現商用。

“清華學霸”5年融4輪又獲投5000萬:他的激光雷達出貨量數十萬

高精度定位系統Camsense®M Pro

隨著單目空間定位精度從創業初期的5mm提升到如今的0.2mm以下,歡創科技的業務範圍也延伸至對於精度要求更高的醫療領域。此前,美國國家實驗室曾利用激光雷達的定位探測功能,研發出集成系統,來確定醫療患者的受傷程度,幫助醫生去除壞死組織。

2018年9月,歡創科技開發出了基於多個單目相機的大空間、高精度定位系統——Camsense® S,主要運用於醫療手術導航、工業製造等高精密度、高可靠性要求的領域。

周琨明顯感覺到,隨著公司選對了賽道,公司的發展節奏也逐漸快速起來。在此次拿到A+輪融資後,周琨表示,公司現在正處於高速發展的節點,相比早期階段,歡創科技已經擁有了大批量規模生產的能力。“是時候藉助資本的力量,來完成最大程度的加速,實現對於傳統廠商的彎道超車。”

今年,歡創科技的激光雷達出貨量已達到了數十萬臺,已經取得了服務機器人行業主流供應商的位置。明年,歡創科技將努力完成激光雷達出貨量突破100萬臺的目標,以佔據細分領域頭部供應商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