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張掖東環蘆葦池:昔日“醜小鴨”今為“白天鵝”(圖)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張掖東環蘆葦池:昔日“醜小鴨”今為“白天鵝”(圖)

甘州區東環路的蘆葦池聲名遠揚。

兩年前,這裡汙水橫流、臭氣熏天,周邊居民難忍惡臭,怨聲載道。如今,這裡水清葦盛、鴨鵝紛紛,市民群眾接踵而至,健身休閒。

這一華麗的轉身,得益於2016年年底,張掖市開展的東環路蘆葦池河道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以前啊,這裡就是個臭水溝,天氣熱時,那味道沒法形容,我就感覺每一根蘆葦都長的黑乎乎的,散發著讓人噁心的臭味。”市民李先貴介紹,如今的蘆葦池水清草綠,野鴨群居,時不時還有白天鵝覓食暫息。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張掖東環蘆葦池:昔日“醜小鴨”今為“白天鵝”(圖)

記者看到,蘆葦池河道兩岸河堤和欄杆整齊劃一,新修的健身步道上,不少市民正在健步行走,還有一群中老年婦女正在跳廣場舞。河道內,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雜草等漂浮物,正在覓食的鴨子時不時一頭扎進水中。遠處大片的蘆葦已被工作人員收割,倒影在池水中的高樓,隨波晃動。

“割掉蘆葦,是為了明年更好地生長。”張掖市生態環境局調研員劉毅介紹說:“我們在開展河道治理的同時,持續開展水質監測。目前,東環路蘆葦池河道水體各項水質指標持續達標,黑臭現象已消除,達到初見成效的目標,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張掖東環蘆葦池:昔日“醜小鴨”今為“白天鵝”(圖)

記者瞭解到,張掖市甘州區城區有飲馬河、東環路蘆葦池、黃水溝、東泉乾渠4條黑臭水體,全長15.6公里。當地政府在城區黑臭水體治理中,取締了南關屠宰市場、活禽交易市場,清除河渠淤泥垃圾2.46萬立方米,配套汙水收集管網120餘公里,疏浚渠道10餘公里,整治排汙口145個,埋設清水引排管道14餘公里,於去年4月底,完成了4條黑臭水體的治理工程。

經監測,蘆葦池河道水體各項水質指標持續達標,黑臭現象已消除,達到了初見成效的治理目標。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張掖東環蘆葦池:昔日“醜小鴨”今為“白天鵝”(圖)

與蘆葦池不同,蘆水灣生態景區曾是一處被挖掘後遺棄的荒灘,經過一系列治理,如今也成為了市民遊客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景區負責人趙龍告訴記者:“治理前後,猶如醜小鴨與白天鵝,令很多人難以想象,也難以相信。”

正如市民錢志學所說:“我理解吧,這就是通過治理,我們有了綠水,依託綠水,我們有了金山和銀山!”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張掖東環蘆葦池:昔日“醜小鴨”今為“白天鵝”(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