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成功種出“沙漠人蔘”肉蓯蓉 畝產543.6公斤明年有望翻倍

大眾網·海報新聞濰坊11月24日訊(記者 孫杰)11月23-24日,來自北大、中國農大和山東省農科院專家在濰坊昌邑市和昌樂縣的管花肉蓯蓉種植基地,對現場測產、觀摩和技術指導。測產結果顯示,單側接種管花肉蓯蓉畝產為543.6公斤。這意味著,有著“沙漠人參”美譽的肉蓯蓉在山東種植成功。

管花肉蓯蓉是一種多年生根寄生植物,專性寄生在檉柳的根系上,是名貴中藥材肉蓯蓉的一個種。肉蓯蓉原產於我國新疆、內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益精血壯腎陽、提高記憶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鬆弛血管、保肝、抗腫瘤等多方面作用。

據山東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侯蕾博士介紹,他們團隊自2012年在黃河三角洲不同地區連續進行了多年實驗,攻克了管花肉蓯蓉在該區域的栽培難題,建立了適宜黃河三角洲地區種植管花肉蓯蓉的栽培和管理技術,所生產的管花肉蓯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等關鍵有效成分含量達到藥典要求的水平。研究成果為在該地區大面積推廣管花肉蓯蓉種植奠定了基礎,為黃河三角洲地區鹽鹼地的高效生態利用新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23日下午,國內“肉蓯蓉之父”北京大學教授屠鵬飛、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郭玉海、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草藥首席專家王志芬等專家學者在濰坊昌邑市下營鎮管花肉蓯蓉種植基地,對管花肉蓯蓉進行了現場測產。經過現場專家測產,寄主植物檉柳單側接種管花肉蓯蓉,畝產鮮肉蓯蓉543.6公斤,最大的單個肉蓯蓉鮮重高達1.75公斤。

“因為這片檉柳林樹齡只有兩年,為了減少肉蓯蓉對檉柳早期生長的影響,這次實驗只進行了檉柳的單側接種。”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厲廣輝博士說,有了今年的成功,明年就可以進行雙側接種,再加上樹木長勢旺盛,產量有望翻倍。

目前,乾肉蓯蓉的市場價格為80-100元/公斤,有效成分提取物價格在2000-7000元/公斤,肉蓯蓉種植有著非常好的市場前景。生物中心主任王興軍表示,下一步,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進一步開展肉蓯蓉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提高產量和品質,提取有效成分,開發肉蓯蓉系列產品,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

除了藥用價值,長期種植肉蓯蓉還有利於黃河三角洲鹽鹼地土壤的改良。另外,利用肉蓯蓉打造生態農業區,設置冬季根莖採挖、特色菜餚烹飪、寄生藥用植物科普,春季觀花旅遊,對促進當地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提升百姓健康理念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