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播下“試點”種 迎來春滿園

四川首批扶持村集體經濟試點資金在榮縣開花結果 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榮縣是2017年全省首批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50個試點縣之一,獲得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共計380萬元,分解落實到了20個行政村開展試點。如今兩年過去,這筆資金已經開花結果,不僅使20個村有了可持續的集體收入,更重要的是,推動了榮縣水果、茶葉、水產、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

榮縣:播下“試點”種 迎來春滿園

水果產業

鏡頭一:四兩撥動千斤
  度佳鎮胡家巷村,是榮縣32個貧困村之一。為助力脫貧攻堅,該村獲得了19萬元的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把這筆資金用在了柑橘產業園水利設施建設上。
  “規模性發展柑橘,是我村的脫貧產業,為解決農灌難,整合高效節水項目資金近90萬元和‘試點資金’19萬元,吸引了60餘戶柑橘種植戶踴躍參與蓄水池修建,從而建造了71口100至300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胡家巷黨支部書記王志新介紹。
  13組建檔貧困戶王木生,現存欄黑山羊118只、育肥豬24頭,有柑橘果園40畝,果樹灌溉和畜牧用水成了他的心病。“在項目資金的支持下,加上自己投入,一共建了4口100至300立方米的蓄水池,每口蓄水池每年交給村上300元租金,自己選址自己建自己管,質量有保障管理更到位。”王木生說。筆者看到,4口蓄水池就修建在房屋邊果園旁。
  度佳鎮鎮長但洪權介紹,用19萬元的“試點資金”和爭取的約90萬元節水項目資金建好的71口蓄水池,屬於村集體財產,然後返租給農戶使用,不僅每年村上有了5200元的固定收入,更重要的是支持了脫貧村的產業長足發展。目前,該村已發展了沃柑等優質柑橘3000畝,今年初掛果,後年每畝就有4000斤以上的產量近6000元以上的收入,“試點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放大效益。

榮縣:播下“試點”種 迎來春滿園

茶葉產業

鏡頭二:帶動茶園發展
  雙古鎮煙坡村也是貧困村之一,該村的產業是茶葉。該村獲得19萬元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資金後,把資金投向了村內的茶葉龍頭企業“春蘭茶葉”公司。“除了每年三次分給村集體1.9萬元的分紅款外,還每年邀請專家為茶農上兩次免費技術培訓課,同時還免費為茶農送去了 3 噸茶葉專用肥料。”公司負責人介紹。
  “本金不少,每年有分紅款作為村集體收入,同時帶動了全村3500多畝茶園發展。今年春茶採摘時,公司向農戶收購的獨芽達到了240元一公斤,每畝茶葉年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高的可達到7000多元。支持了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了一方茶葉興旺。”村黨支部書記介紹。

榮縣:播下“試點”種 迎來春滿園

畜牧產業

鏡頭三:星星之火可燎原
  河口鎮高嘴山村,將19萬元“試點資金”投向了專合社,圍繞柑橘產業建起了儲量26萬公斤的冷凍庫,延伸產業效益鏈助推柑橘產業持續發展;保華鎮旭灣村將19萬元“試點資金”投向了榮縣鑫旭灣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骨幹社員卿興富發展養魚,不僅帶動了全村400多畝水產發展,村委會每年還可固定獲取近2萬元的紅利作為集體收入……
  投向水利設施建設、投向產業龍頭企業、投向專合社骨幹會員、投向產業效益鏈基礎設施、入股農業龍頭企業……380萬元的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資金,猶如星星之火在榮縣20個村試點“燎原”。
  榮縣財政局負責人介紹,榮縣開展試點兩年來,由於試點資金投向定位準確,資金運行監管無空檔,從而使試點村有了可持續的收入。380萬元試點資金猶如希望的種子讓20個試點村春滿園,20個村兩年累計增加集體收入近100萬元,填補了“空殼村”無集體收入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推動了榮縣水果、茶葉、水產、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