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骨折的部位更容易再次骨折?其實做好這些康復鍛鍊就沒事

不少人對於骨折的擔憂,不是需不需要手術,也不是會不會影響走路,而是會不會原部位再次骨折,畢竟那種悲慘遭遇誰都不想再次經歷。那麼真的發生過骨折的部位就容易再次骨折嗎?那豈不是從此就得過上提心吊膽的生活了?

首先回答大家:所謂的骨折部位再次骨折,是指骨折後的一段恢復期內,骨折部位尚未癒合恢復完全,此時再次受壓或者經歷外傷,才容易導致骨折。只要我們做好康復鍛鍊,骨折一般都能恢復到原有的功能,並不會影響生活。

闢謠:骨折的部位更容易再次骨折?其實做好這些康復鍛鍊就沒事

一、骨折人群多見於青少年和老年人,其中老年人最需要康復鍛鍊

老年人作為骨折人群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特點是骨折後肢體疼痛難以忍受,大部分需要長期臥床,飲食和生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心理狀態很不平衡。

同時,由於他們往往不能很好配合醫生進行功能鍛鍊,以致關節粘連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給他們自己和家人都帶來比較嚴重的後果,所以對康復鍛鍊的需求更為明顯。

二、康復鍛鍊也不是盲目開展,它也有不同時期的鍛鍊方法

當然,康復鍛鍊也不是盲目開展,總體上的鍛鍊原則和方法還是分了三個時期。

早期促康復

早期的目標是促進骨折早期癒合康復,所以常用的辦法有:

1、抬高患肢,消除腫脹;

2、活動、鍛鍊肢體末端的關節,手指、足趾每日應多次活動;

3、應用功能鍛鍊器械連續被動活動,每日1-3次,每次30-60分鐘。

闢謠:骨折的部位更容易再次骨折?其實做好這些康復鍛鍊就沒事

中期開始練

中期鍛鍊目標是初步嘗試受傷部位的功能鍛鍊,從簡單的活動開始:

傷後3-6周起至8-10周,骨折已經基本癒合,可以去除石膏等外固定的,要逐步增加肌力鍛鍊。

肌力達一定程度後,逐步增加對抗鍛鍊。由於骨折初步癒合,關節活動應當慎重。

後期強功能

後期骨折基本癒合,但是可能存在的是關節內外軟組織粘連,韌帶攣縮,肌肉萎縮,此時目標就變成增強肌力,克服攣縮與活動關節,方法有:

1、肌力的鍛鍊:進行抗阻力鍛鍊,逐步增強肌力。

2、關節活動的鍛鍊,又可分為:

①主動鍛鍊:對不同關節,活動範圍有所不同;

②被動鍛鍊:利用健側肢體或器材幫助活動;

③主動控制下有節律地主動被動交替活動練習。

3、理療:作為鍛鍊的輔助治療,包括局部熱敷、藥物燻蒸、紅外線照射等,可促進血液循環,軟化關節。

闢謠:骨折的部位更容易再次骨折?其實做好這些康復鍛鍊就沒事

三、強調一下康復鍛鍊期間的注意事項

1.首先得向病人說明功能鍛鍊的意義和方法,解釋骨折固定後引起肌肉萎縮的原因,使病人充分認識功能鍛鍊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顧慮,主動參與,才能收穫良好的鍛鍊效果,只有主動配合的病人,才是康復鍛鍊的基礎。

2.專業人員需要根據病人情況制定專業的鍛鍊計劃,並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據病人的全身狀況、骨折癒合進度、功能鍛鍊後的反應等各項指標,不斷修訂康復治療計劃。按照骨折功能鍛鍊的原則進行康復訓練,如活動範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漸多、時間由短至長、強度由弱到強。

3.一切功能鍛鍊活動均須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如前所述,不同時期,面對的病人恢復情況也不盡相同,盲目開展或者推進訓練計劃,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所以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專業的醫護人員指導和定期檢查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