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少年來杭冒險走投無路選擇偷竊 這一次民警做了回“領路人”

杭+新聞訊 小江和小李在杭州近半個月的“冒險故事”,在他們被民警找到的那一刻結束了。

很遺憾,民警之所以找上門,是為了抓捕他們的。

小江今年16歲,小李比他年長一歲,都是內蒙古人。本該在學校讀書的年紀,兩個人怎麼就跑來杭州,又最終成為犯罪嫌疑人了呢?

偷完手機,倆少年奪路而逃

事情要從11月19號傍晚說起。

那天晚上快7點,西溪派出所接到市民陳先生報警說,他下午在籃球場打球,打完發現手機被人偷走了!

陳先生打球的地方是公共籃球場。在那裡打球都有個習慣,會把手機放在籃筐底下,但這一回打完球,手機就不見了。

民警介入調查,很快就發現了線索。監控顯示,兩個穿著套頭衫,少年模樣的男子嫌疑最大。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兩個少年,竟然還在跟失主陳先生一起打籃球!

情節雖然簡單,但民警感覺其中又有“故事”。因為視頻當中,兩個少年顯然是有所準備的,一個坐在籃筐底下,一個在旁邊觀望,手機一到手,兩人一路狂奔離開了球場。

再順著監控看下去,兩人沒跑出多遠,偷來的手機還從褲袋裡掉了出來,兩人東張西望,顯然很是慌張。

看得出來,這兩人肯定還是“新手”。

很快,民警就鎖定了兩個男孩的身份。偷手機的第二天中午,民警在城東一個浴場裡找到了小李和小江。

想看看杭州,卻最終走投無路

經過審訊,小李和小江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情況和偷手機的過程。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我們離家出走,實在沒錢了。

民警黃垚忍不住好奇,你們倆這年紀,不應該是讀書最用功的時候麼,怎麼就逃學逃家了?

“我倆是高中同學,也是玩的最好的朋友。讀書是沒再讀下去了,就每天家裡和外面玩玩。爸媽肯定是不高興,就經常吵架。我們之前就和爸媽吵架,說好一次從家裡出來,一共從家裡拿了三千塊錢。”

“就一路從內蒙古過來?”

“是的,我們想一路從北到南玩過來,但到上海的時候,沒錢了,家人也催我們回去......小李他說想最後來看看西湖,我拗不過他,就一起來了。”

誰知來了杭州之後,手頭的錢很快就花光了,兩人又不願意再問家裡要錢,“走投無路”想出了偷手機這個歪招。

兩人得手後,一路沿著逛到了武林路夜市,把偷來的手機賣了,換了200塊錢,吃了頓飯,買了包煙,還嚐了杭州特色小吃,200元錢也沒了。兩人又晃盪到了一家浴場,還在愁怎麼付浴資的時候,民警就找上了門。

一時糊塗,還得靠民警來“帶帶路”

如果說兩個少年之前的經歷讓民警感到吃驚的話,那他們後來的態度更是讓人“哭笑不得”。面對民警,兩個小夥子很淡然的開起了條件,比如千萬不要通知家長,給他們“留點面子”。

民警索性就給他們面子,跟他們講,“你們也別把我當警察,就把我當哥,好好說說這一路怎麼會變成這樣的。”

比如,民警對他們一路上偷手機、偷拿家裡錢的行為做了“法律科普”,告訴他們,你們這樣實際上已經是犯罪。另外,家裡人希望你們回家,是希望你們能平平安安,而不是最終被關進拘留所。

當然,民警通過電話聯繫了兩個少年的家長,告知了相關情況,希望他們能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目前,李某、江某因盜竊被依法行政拘留(不執行)。

太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從“熊孩子”到“違法犯罪嫌疑人”,背後免不了是家庭教育的缺少,對未成年教育的關注,我們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青春期的叛逆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需要以清醒的認識,轉變觀念,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他們更多寬容和引導,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