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幹篤定前行 願做脫貧攻堅“領路人”

——記渭南市華州區金堆鎮鐵爐村第一書記孫濤

孫濤,原渭南市華州區自然資源局移民辦工程股股長,2019年6月,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他主動請求組織把自己派到華州區最遠的鄉鎮—金堆鎮,擔任金堆鎮鐵爐村第一書記。“我老家就是金堆的,在這個關鍵時刻,我要到最艱苦、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走上鐵爐村第一書記崗位後,孫濤迅速轉換角色,從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去。

勤走訪、深調研,理清發展思路

鐵爐村是地處秦嶺腹地的一個小山村,全村626戶2072人,貧困戶163戶541人,年人均純收入約6500元,耕地面積僅有1215.6畝。因交通不便、耕地面積少等因素的制約,深深影響著鐵爐村的經濟發展。

實幹篤定前行 願做脫貧攻堅“領路人”

“我認為,要想把工作做好,首先要與群眾多溝通、多接觸,就要充分了解群眾在想什麼。”孫濤說。為了更好了解和掌握群眾脫貧致富的真實想法,全面瞭解村基本情況,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孫濤克服了種種困難,到老黨員、群眾和貧困戶家中走訪,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徵詢他們對村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這其中最遠的貧困戶地處羅澗牡丹溝,距離村委會約8公里,坎坷曲折的山路需他步行1個小時才能到達。

在走訪調研過程中,每到一戶孫濤都詳細瞭解其家庭情況,當他得知村裡18歲的學生白某因無人照顧,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便積極協調將他納入了低保,解決了白某的基本生活問題。經過近兩個多月的深入走訪調研,孫濤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況和第一手資料。鐵爐村下一步發展什麼?怎麼發展?孫濤已心中有數。

抓班子、帶隊伍,築牢發展基礎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第一書記,如今孫濤就是那個“車頭”,而建好的村“兩委”班子,對於鐵爐村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孫濤在做好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礎上,首先通過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鐵爐村黨支部的戰鬥能力。

一是抓班子隊伍建設。孫濤結合鐵爐村實際,著力加強村級制度管理,深化和規範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配合村“兩委”班子制定鐵爐村發展規劃,明確責任。並通過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提高村幹部為民服務的意識,村“兩委”班子成員更加積極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得到增強。

實幹篤定前行 願做脫貧攻堅“領路人”

二是抓黨員隊伍建設。認真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四議兩公開”等基本制度,通過加強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流動黨員管理方面,孫濤建立了跟蹤管理制度,定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支部11名流動黨員在流入地按時參加組織生活。

三是抓村風文明建設。積極開展“一月四會”“道德大講堂”等活動,倡導文明新風尚,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金堆鎮地處秦嶺腹地,森林植被覆蓋率高,每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壓力很大。今年4月清明節來臨之際,孫濤積極聯繫區自然資源局在鐵爐村開展“文明祭祀 綠色清明”活動,為鐵爐村群眾發放“紀念柏”700餘株,倡導廣大村民用栽植柏樹的方式,用“綠色祭祀”倡導文明祭祀新理念。

解民憂,辦實事,發展村集體經濟

針對鐵爐村林地面積大、耕地面積少,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狀況,孫濤認真研讀學習省、市、縣扶貧政策及相關文件,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全力為幫村辦實事、辦好事、解民憂。一直以來,鐵爐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勞務收入,為解決鐵爐村閒散勞動力特別是貧困戶勞力的短期就業問題,2019年孫濤積極與包聯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協商,爭取到鐵爐村林區森林撫育項目。去年8月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運作下,森林撫育工程持續了40余天,孫濤和村“兩委”班子共組織村民55人上山開展撫育作業,其中貧困戶勞動力就有23人,這個項目為每名貧困勞動力直接增加4000元左右勞務收入,還為村集體經濟積累10萬餘元。同時,他還積極聯繫附件用工單位,成功與陝西雙睿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百花中學項目部達成用工協議,解決了鐵爐村8名貧困戶就近務工問題。

“大兒子上小學5年級,小兒子只有2歲,家裡全憑妻子一個人照顧。”因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連續工作好幾個星期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提起家人孫濤很是愧疚。但他的真情服務、真誠付出,卻贏得了鐵爐村村民的信任和擁護。“孫書記為村裡做好事、做實事,我們都記在心中,他是我們村民群眾心中的好書記。”鐵爐村群眾對孫濤的讚美溢於言表。(李想 武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