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漢時,由大臣所立的皇帝,漢文帝是第一位。漢文帝的政治頭腦,從呂后當初請他當趙王,他推辭不去並且“願守代邊”,就可以看出。呂后真有意讓他當趙王,一旨詔書過來就行,何必還要大費周章的問呢?

太尉周勃,是促成漢文帝繼位的重要人物。

這位權臣,經歷了權勢極盛時漢文帝過分的禮遇,直到一紙詔書遣回封地。然而他的晚年,並不能安生。

01

周勃返回封地前的事很有意思。

漢文帝二年,陳平死了,周勃再次出任丞相。漢文帝交給他一件事:讓閒居京城的列侯返回各自的封地。一年後,周勃事也沒辦利索,列侯“或辭未行”——表面上辭行卻沒走。

不是幹不成,周勃暗地裡打著小九九呢,那些人都是老朋友、老同僚,捨不得得罪。

漢文帝不好糊弄,列侯事件本就是對周勃的一次考驗,這都辦不好,也實在用不著你周勃了。文帝說:“前遣列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丞相周勃是朕倚重的人,應當為朕帶個好頭!”

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周勃卸任歸去,隨即被人指控謀反。

周勃回到封地,每當河東郡的郡守、郡尉巡行到下屬縣,來到絳地,周勃都深怕他們是受命前來捕殺自己,經常身穿鎧甲,令家中人手執兵器,才和郡守、郡尉相見。

第二年,有人向皇帝上書,舉告周勃要造反,皇帝把這事交給廷尉處置。

廷尉逮捕了周勃,審訊案情。周勃一被抓,十分恐懼,不知道怎樣對答才好;獄吏便漸漸對周勃有所折磨和凌辱。當時沒人敢為周勃說話,“宗室諸公莫敢為言”。

周勃怎麼逃過一劫的呢?

1.周勃先是用千金行賄獄吏,獄吏就在公文木牘背面寫了“以公主為證”,暗示周勃讓公主作證。公主是指文帝的女兒,是周勃的長子周勝之的妻子。獄吏的計謀,就是將公主綁定到周家這條船上,讓漢文帝投鼠忌器。

2.周勃又把自己當初加封的賞賜,都送給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這件案子到了緊要關頭,薄昭就為周勃向薄太后求情。薄太后也以為周勃不會謀反。

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漢文帝朝見太后時,太后很惱怒,將護頭的帽絮扔到他身上,薄太后為周勃辯白:“絳侯周勃當初在誅滅諸呂時,手持皇帝玉璽,身統北軍將士,他不利用這個時機謀反,今天住在一個小縣,反而要謀反嗎!”

漢文帝已見到了周勃在獄中寫的辯白之詞,便順水推舟,向太后謝罪說:“獄吏剛剛證實他無罪,就要釋放他了。”

隨後,漢文帝派使者持皇帝信節,赦免了周勃,恢復他原有的爵位和封地。

周勃出獄後感嘆不已:“我曾經統帥過百萬雄兵,但怎知獄吏的尊貴呢!”

02

周勃謀反了嗎?

正如薄太后所說,周勃大權在握的時候,尚且沒有謀反,如今權利地位盡失,為何要在小小的一縣謀反呢?薄太后看的出的東西,文帝、大臣們就看不出嗎?不是不明白,他們只是需要周勃謀反。

有人告發周勃謀反,一定會舉證。周勃謀反的苗頭就是“經常身穿鎧甲,手執兵器與郡守、郡尉相見。”

周勃為什麼這麼幹,是因為害怕嗎?這件事很怪異,第一,授人把柄。第二,不解決問題。這樣坑自己而沒有一絲好處的事,周勃縱橫沙場、官場幾十年,難道突然降智了?

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所以此事若當真發生過,周勃不可能是因為害怕才這樣做。換個角度想,周勃一生戎馬,若是閒來無事,喜歡穿戴鎧甲演武一番,這是十分有可能的。然後此事被有心人利用,一番指控就成了“周勃害怕被害,而經常身穿鎧甲,令家中人手執兵器。”

周勃被抓了,怎麼什麼都不會說?

第一就是自己什麼都沒幹,實在不知道說什麼。

第二就是莫須有的罪名怎麼辯白?沒人會隨便搞他周勃這樣的老臣,除了皇帝(或者說皇帝透露了這樣的意思)。皇帝要他死,周勃心裡清楚,所以還能說什麼救自己?不能打動文帝的心,他難逃一死。

03

沒有薄太后,周勃死定了,薄太后為何要救周勃?

1. 老臣。周勃是三朝元老,又是幫助漢文帝繼位的大功臣,如果他真有大逆不道的舉動,這些功勞都不算什麼,肯定是夷九族的下場。可是這次是“謀反”,漏洞實在太大。

朝野上下都知道,周勃不可能反,實在是皇帝不想他繼續活下去。最大的功臣,皇帝說治罪就治罪、過河拆橋,讓其餘的大臣怎麼想?

救周勃,是為了寬其他老臣的心。

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2. 親情。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周勃的兒子,這就有了層親戚關係,別說周勃沒罪,就是周勃有罪,薄太后也得出來說幾句公道話。何況公主已經為周勃作證了,如果周勃確定有罪,公主就是作偽證,是同樣要被治罪的。

要知道公主嫁給周勝之才六歲(當是文帝元年),此時也不過十歲左右。於情於理,薄太后都不會忍心自己小孫女無辜受害。

3. 薄昭。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漢文帝繼位後,益封周勃的1820戶,以及所重賞的5000斤黃金,周勃全部送給了薄昭。薄太后前半生運氣是不好的,第一任丈夫魏王豹死了,第二任丈夫劉邦也不寵幸她,最後和兒子去遙遠的代國,還是自己的親弟弟陪著。

呂氏滅亡,也是薄昭先行打探清楚情況,漢文帝才下定決心入京。可以說,薄昭和薄太后母子的關係,那可真是糾纏太深了。薄昭的話,薄太后一定會放在心上。

可以說,周勃得以逃脫死罪,薄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揹負“莫須有”之罪,周勃如何逃脫?漢文帝又為何輕易放過?

然而,外力終究是外力,不管是薄太后也好,還是公主,如果漢文帝一定要周勃死,他依然逃脫不了。文帝明明要置周勃於死地,為何最後又輕易放過他?

周勃得以活命的關鍵之處,就在於他已經失去權力了。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和他爹有著極其相似的命運,同樣位極人臣,同樣被皇帝冠以莫須有的罪名,但是周勃逃脫了制裁,周亞夫卻慘死獄中。

為什麼?彼時的周亞夫,仍然身居丞相高位,皇帝既然抓了他,就不可能放他出去。因為周亞夫手腳俱全,放他出去等於放虎歸山,隨時可能被反咬一口。周勃呢?他被剝去一切職務,僅僅剩個養老的爵位和封地罷了。此時的周勃,漢文帝想抓就抓,想放就放,畢竟他構不成威脅了。

小結

周勃自草莽之中而起,窮困的時候,靠編養蠶的器物為生,還經常去為辦喪事的人家吹奏輓歌。他從一個拉弓的武官,一步一步做到太尉,又做到宰相,其中的能耐可想而知。可最後還是淪為階下囚,差點失去一切功名地位。

為何?因為他是一個凡事都要爭的人。

陳平一為劉邦重用,周勃要去爭,抖落陳平的黑歷史;漢文帝要進皇宮,周勃要去爭,給他一個下馬威:沒我周勃的命令,你進不去。賈誼為漢文帝看重,周勃要去爭,不能讓後生小輩亂我朝綱。

正是他的“爭”,他才能從平民走到位極人臣。然而,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周勃的“爭”註定他如果不能一直獲勝,總有一天會跌落下馬。

一個“爭”字,或許能概括周勃的一生。

1.您的點贊、分享、打賞,是作者判斷讀者是否喜歡的標準。作者會根據讀者的反饋,傾向性的寫內容。
2.如果看到喜歡的文章不反饋,作者就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以後可能再看不到同類型的文章哦。
3.讀到喜歡的文章,一定要讓作者知道,這樣會有更多您喜歡的內容。
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點贊、分享、打賞支持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