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一位來自東土大唐的“外交官”,在那時的天竺國上演了一場至今仍令後人讚歎不已的故事。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這位大唐貞觀年間的“外交官”名叫王玄策,他一生三次(另有一說為四次)出使天竺,為唐朝與天竺間的友好交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小鼬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故事就是發生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過程中。


咱們話分兩頭,小鼬先跟各位聊一聊當時的天竺國內是個什麼情況,以及天竺與唐朝之間究竟有著怎麼樣的交往。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在公元六世紀中葉 ,當時的天竺陷入了分裂之中,直到將近一百年後的公元七世紀。中天竺的屍羅逸多,征戰四方逐漸征服了其餘天竺各國,國力也日漸強盛。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在貞觀五年也就是公元631年,恰逢玄奘法師抵達中天竺,受到了屍羅逸多的接見,玄奘法師為他講述了大唐的繁榮昌盛,就是這一次見面讓屍羅逸多對大唐心生敬意,希望能夠和唐朝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十年後的貞觀十五年,屍羅逸多自稱摩伽陀王派遣使者上書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也認為這是一個樹立大唐國威的好機會。

《新唐書》記載:“帝命雲騎尉梁懷璥持節尉撫。”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在貞觀十七年屍羅逸多再次派遣使者來唐, 同年的三月 , 唐太宗下旨, 命令送客使歸國,同時讓王玄策作為副使隨團出使天竺,當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這就是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在王玄策到達之後,屍羅逸多也是激動異常“率群臣東面受詔書,復獻火珠、鬱金、菩提樹”。

貞觀二十年王玄策返回大唐,順利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出使。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王玄策回到長安後,向唐太宗獻上了屍羅逸多敬獻的“火珠、鬱金、菩提樹”。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命令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餘人,再次出使天竺,可是誰又能想到這次出使卻蘊藏著兇險呢。當王玄策一行來到天竺後誰想摩伽陀王屍羅逸多卻已經去世,國內大亂當時屍羅逸多的一名臣子名叫阿羅那順趁機自立為王。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當他得知大唐使團已經到達時,這個阿羅那順竟然不顧兩國交好,安排數千人馬伏擊使團,三十多人的大唐使團雖然英勇作戰,但最終寡不敵眾,王玄策和蔣師仁被俘,其餘成員全部戰死,之前天竺各國進獻的貢品也被劫掠,使團可謂是遭受“滅頂之災”。


後來,在當地人民的幫助下王玄策與蔣師仁逃脫了阿羅那順的關押。身為大唐使臣的王玄策沒有一味地逃命,而是覺得自己來自泱泱大唐,卻在異域遭受奇恥大辱,性格剛烈的他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於是他和蔣師仁,翻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到達了泥婆羅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隨即就像泥婆羅國王講述了他們在天竺的經歷,並向泥婆羅國王借兵討伐阿羅那順,泥婆羅之前也已經和唐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同時也擔心阿羅那順會破壞周邊地區的和平,所以就很痛快的借給了王玄策七千精銳,同時他又向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借兵,作為與唐朝有姻親關係的松贊干布借給王玄策一千多騎善戰的騎兵。就這樣王玄策親自統帥著這支八千多人的吐尼聯軍開始了對阿羅那順的反擊。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這次針對阿羅那順的討伐除了得到泥婆羅和吐蕃的支持外,天竺境內的各國也競相配合王玄策的行動,史書記載“ 東天竺王屍鴻摩送牛馬三萬饋軍 ,及弓、刀 、寶纓絡。邊沒路國獻異物,並上地圖”。可見當時的阿羅那順正應了那句古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王玄策在茶鎛和羅城經過三天的鏖戰,一舉擊潰阿羅那順的象軍,史書記載此戰“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阿羅那順逃走,後來他又不甘心失敗聚攏他的殘兵敗將,還想著進行反撲,最終被蔣師仁生擒,他的妻子和兒子還妄想在乾陀衛江阻擊王玄策,結果依然被打的七零八落。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資治通鑑》記載:“師仁進擊之,眾潰,獲其妃及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此戰之後天竺境內的五百八十多座城池不戰而降。至此討伐阿羅那順的戰役最終大勝告終。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勝利後的王玄策在天竺並沒有過多停留,而是押解著阿羅那順在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返回了長安,唐太宗得知消息後非常高興,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同時李世民對這次事件做出了精準的概括,他說:“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意思是:你們這些自甘墮落品行敗壞的人,如果不是你們先劫掠我們大唐使者,怎麼可能有現在的下場,成為我們大唐的階下囚?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經過這場風波後,王玄策在多年後依然出使天竺為唐朝與周邊各國的友好交往做出了貢獻,同時他還將他多年的見聞著書立說,名為《中天竺國行記》只可惜在後來漸漸遺失,時至今日只剩下隻言片語分散在各個典籍中。

在唐朝有一位既能打仗又能談判的外交官你知道嗎?

縱觀記錄王玄策這次行動的各種史籍,都清晰的記錄此次事件皆是由於阿羅那順無端攻擊大唐使團,搶劫殺人在先,王玄策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借兵討伐在後。

正所謂“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