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京東智谷陳昱:構建京東賦能的中國樣本,灣區產業的創新源點

對話京東智谷陳昱:構建京東賦能的中國樣本,灣區產業的創新源點

京東智谷執行副總裁陳昱

2019年11月22日,第十二屆時代營銷盛典暨《時代週報》11週年活動在廣州舉行。盛典上,多位來自全國的房企高管就“探索求變:多元化之路的荊棘與實踐”展開圓桌對話。作為電商巨頭京東集團多元化佈局的探索之作,京東灣區的核心佈局之一京東智谷受到廣泛關注。

京東智谷執行副總裁陳昱在圓桌對話中表示,“我們知道京東在互聯網上的投入很大,其實它在科技上的投入更大,在很多領域都取得同行業領先地位,希望有一個優勢的地域來承載其產業投入,把產業轉化成生產力,把京東的上下游產業聯合成一個生態圈,從運營服務做起、開發為輔,做一個產業的閉環。”

今年6月3日,作為廣東省重大建設項目、東莞市年度重大建設項目--京東智谷正式落子東莞。項目位於東莞市鳳崗鎮雁田村,佔地面積近38萬平方米,未來將項目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產業創新科技中心、產業研發中心、智能製造總部基地和企業創新服務平臺。

在產業園區運營領域,京東算是一個“新兵”,其底氣何在?陳昱介紹,“京東將用自己核心的技術優勢,如雲計算、人工智能、電商、智能供應鏈,打造上下游產業鏈,輻射周邊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

以下為時代財經對京東智谷執行副總裁陳昱的專訪節選:

時代財經:京東智谷將“以京東全球資源及全生態能力,賦予企業全新的可能”,具體會有哪些京東的全球資源和生態傾注到京東智谷?

陳昱:京東始終有一個情懷,希望把京東的產業能力面向全社會,面向有需要的企業,做到“產業無界”。首先,京東以電商起家,今年GMV(交易總額)要突破2.4萬億,電商是它的一個最重要的標籤,是它的基因。其次,圍繞著電商,京東在雲計算、大數據方面實力雄厚。京東之所以做到快速配送,是料敵於先,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分析出客戶需求安排倉儲。再次,京東在AI方面,如無人系統、人工智能等投入很大,包括從全球知名的科技企業如IBM、微軟等請首席科學家作為京東技術核心團隊的帶頭人。京東智谷將打通京東與其他生態圈企業的界限,“一花獨放,不是春”,京東讓其他企業也能享有京東的產業能力。

時代財經:為什麼京東的第一個產業平臺會選擇佈局在東莞鳳崗?

陳昱:在粵港澳大灣區裡,東莞一直以來是個重要風口。東莞號稱“世界工廠”,產業基礎雄厚,有產業的競爭優勢。東莞有很多實業,未來一定會利用大數據、雲計算、AI進行產業升級。對京東來說,東莞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例如,在電商方面,京東在東莞進行調查發現,東莞企業有大量的電商業務需求,有跨境業務的需求,涉及海外倉、保稅倉的業務,涉及賬期、流量的傾斜等方面。未來,京東智谷會對廣大的東莞、深圳電商產生強大的支持,讓它們夠享受到近距離的電商服務。

京東智谷立項前期,調研團隊走訪了東莞很多地方,最終選擇鳳崗。鳳崗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看區位圖可以發現,他是呈鑽石形狀,倒三角嵌入深圳腹地,深圳外環高速、地鐵10號線將穿過鳳崗。鳳崗不僅可以享受東莞的成本優勢和雄厚的產業基礎,又離深圳很近。鳳崗只有20%挨著東莞,而80%以上的鳳崗被深圳包圍。深圳有人才、資本、信息的優勢,東莞有產業業、成本等優勢,要素的疊加會讓項目及園區的企業產生更大的想象力。

時代財經:京東智谷將會怎樣利用深圳的資源呢?

陳昱:這個是一個很綜合的話題,我們先舉個例子說明。在人才資源方面,深圳有兩個大學城,一個在南山,還有一個在龍崗。就在距離項目不到4公里的深圳東部國際大學城,隨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和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等數十所國際一流名校的落戶,未來將為灣區企業提供至少10萬名人才。項目在引進高端人才、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也將得到極大便利。當年,硅谷的成長很大一部分是依託斯坦福大學建成的,未來的京東智谷,是可以向硅谷看齊,成為中國最具智庫優勢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示範區。

另外自深圳推出往東發展,到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深圳的進一步發展大潮將對鳳崗這個“門戶”帶來難以估計的變化。平湖的物流體系;坂田的華為等科技產業;坪山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老大比亞迪,龍崗有深圳東部最集聚的產業中心和創新產業軸;福田的現代服務業和金融業,以上這些區域都與一個地方相接,那就是鳳崗,這種產業優勢帶來的鏈條效益和市場資源,對項目及園區的企業來說發展可謂天時地利。

時代財經:京東智谷計劃什麼時候建成?

陳昱:現在一期40萬平米已經開發建設了,應該後年可以交付,京東智谷會做滾動開發的模式,爭取6年後180萬平米全部交付。

時代財經:京東智谷在京東集團產業佈局裡面,是一個什麼戰略地位呢?

陳昱:京東集團的“三駕馬車”是數字科技、消費零售、智能物流,而京東智谷是京東集團多元化佈局的探索,則是京東的第四板塊,是重要的戰略佈局,把京東智谷打造成一個產業平臺,吸引相對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同時結合京東自身的技術、能力及資源賦能,在這個時代做中國科技產業平臺的中堅力量。

很多有識之士很早就在探討多元化,走產業地產的道路,但是為什麼成功的不多?最大的要素就是沒有找到真正的市場在哪裡,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會出現做地產的不懂產業,做產業的不懂地產,或是當把產業和地產兩者糅在一起,產生文化衝突、理念衝突時,不知道是產業佔主導,還是地產佔主導。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進行探索,但成功案例很少。京東有自身的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想走一條先從產業做起再往產業平臺發展的一條路,也許會很艱辛,但我們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能讓我們衝出重圍,進而推動中國科技產業力量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