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封神演義》,原著開篇就有這樣一段描述:

叄十一世傳殷紂,商家脈絡如斷絃,

紊亂朝綱絕倫紀,殺妻誅子信讒言。

穢汙宮闈寵妲己,蠆盆炮烙忠貞冤,

......

暱此匪人乃罔畏,沉酗肆虐如 鳶。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商史物證

這段詩文講述的就是商紂王,當然內容就是羅列罪狀。

從禍亂超綱,敗壞綱常禮儀,人倫道德,

寫道殺妻誅子,聽信讒言,寵信妲己,用酷刑炮烙炙死忠臣。

興建鹿臺,重賦勞民等等。

總之在《封神演義》作者看來,商紂王簡直就是十惡不赦的一個暴君。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炮烙之刑

《封神演義》只是小說

那麼《封神演義》的依據是什麼呢?

已知最早版本的《封神演義》出自於陳仲琳之手。

是明代萬曆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

作者陳仲琳生活在明朝中期,相隔商朝已經是2600多年前的事兒了。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紂王妲己

值得注意的是陳仲琳是明代小說家,所以《封神演義》是小說而非史傳。

陳仲琳也不是歷史學家,根據當時的技術也無法從事更有說服力的考古研究。

所以陳仲琳也是根據道聽途說,加之自己的想象力,對商紂王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加工。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鉅鹿之戰圖

商王朝奇異青銅器

那麼歷史上的商紂王究竟是怎樣的的一個人呢?

後世很多記載,商紂王殘暴昏聵的史料,大多是源自於周武王時代的時評,帶有偏見性。

很多考古專家通過在商丘(前期)、安陽(後期)等多地出土的商史物證,

發現了一個更為全面客觀的商紂王。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青銅甗

1984年中國考古隊在殷墟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青銅甗(yǎn).

之所以說其奇異,是因為裡面盛放的並非,肉食或酒水。

而是一顆人的頭顱。

青銅甗的上部分被稱為甑(zèng),用以盛放食物,

下半部分被稱為鬲(lì),用以裝水。

可以類比為如今的蒸鍋。

而這件罕見的青銅器絕非孤品,

再後來的考察中也發現了相似的青銅甗,內部也有顆頭顱。

1999年殷墟考古隊就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青銅甗。

經過科學家測算,裡面盛放的頭顱來自一位15歲少女。

根據牙齒中的同位素,確定是河南本地人。

而骨片的鈣質流失可以準確判斷出,頭顱經過蒸煮。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青銅甗

而在商朝墓地出土的甲骨文中的記載,

我們可以推測出,商朝在盤庚遷都到殷地之後,

至少有上萬人被殘酷處決,敬獻給神明祭祀。

其實青銅甗中的女性應該就是戰敗俘虜,被用於祭祀了。

商王朝前後共經歷了30代君王,自從勤於武功文治的盤庚遷都殷墟之後,與商紂王之間還間隔了10代君王。

也就是說在商紂王繼位之前,商朝歷代君王都以祭祀為一件神聖的大事兒,

無一例外,哪怕是大商明君盤庚。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商朝祭祀

相比史料中記載的商紂王不敬神明,反對神權。

通過甲骨文中記載,商紂王的敬生與貴族的敬神背道而馳。

紂王不止一次縮小祭祀範圍和規模。

如今再來解讀,反而應是明君之舉。

相比商王朝,大批屠殺奴隸而言,紂王的柔懷政策也顯得回天乏術。

炮烙之刑,相比祭祀酷刑並非殘忍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商超甲骨文

還有標榜紂王殘暴的標準刑法,炮烙之刑。

上世紀90年代,文物市場流出一批戰國楚簡。

如今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館,也就是著名的“上博簡”。

其中一篇《容成氏》的失傳古文,就記載了炮烙之刑。

作為九層之臺,置盂炭其下,加圜木於其上,思民道之,能述者述,不能述者,內而死。不從命者,從而桎梏之。

根據這個文獻記載的意思,紂王建造,九層高臺,在高臺之間架上一根圜木,下面是點燃的盂炭,讓人在木頭上行走,不摔下來便作罷,摔下來的話就掉進盂炭之中。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後人想象中的炮烙之刑

當然,如果不服從紂王命令,在圜木上走一遭,那麼就會被當成罪犯抓起來。

相比於封建制度中,忤逆天子命令,

在奉行休養生息,愛民如子的大漢王朝,也要誅三族;

例如韓信,父族、母族、妻族被趕盡殺絕。

再到明朝更是要誅九族!

永樂帝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更是震驚世人。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朱棣

相比之下,紂王的炮烙之刑算是溫和很多。

罪罰一己 不連眾親,也算得上是開明君主了。

另外還有史料中記載商紂王“任用罪人”,

恰恰也能夠說明,紂王對戰犯和奴隸的寬容。

商紂王其實是一位改革家

根據最新出土文物,和綜合後世記載,

我們不難發現,商紂王是一位想要扶大廈於將傾改革家。

在對外方面繼續發動對東夷的戰爭,平定內亂。

在紂王在位期間,商朝版圖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擴張。

在政治上,不任人唯親,挑戰奴隸貴族制度的根基。

營建朝歌,想要遷都避免,外族侵擾......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紂王版圖

推行改革首先觸動了大量奴隸主的利益,

商紂王的改革頗像,唐朝推行的科舉制度。

在貴族擁兵自重的時代,商紂王想要重用“小臣”集團,

例如:飛廉、惡來、費仲、左疆等。

而在周王朝的史書中,飛廉、惡來成了助紂為虐的得力干將,

費仲、左疆成了阿諛諂媚的奸佞小臣。

也能見當時任用下層社會的大臣,確實不合時宜。

後來周朝分封也都是王宮貴胄,不及平民。

所以商紂王過於超前的制度也需要適當的生存土壤,

否則也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商朝

他的“一意孤行”,加速了大商王朝的瓦解。

讓他既得不到傭兵貴族的支持,又無法化解奴隸對商王朝的怨怒。

另外在法律改革方面,他通過法律懲罰的方式讓內、外服各族人口脫離了原有組織,全部納入自己掌控之中。

發明“炮烙之刑”商紂王竟是明君,有3000年前出土文物佐證

紂王漫畫

一方面削弱了貴族的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直接控制人口的數量。

商紂王卻因為周武王正權被後世史官批評了數千年。

相比於商朝的衰落,只能說武功文治、雄韜偉略均不遜色的紂王,生不逢時。

書裡書外,你讀懂了真實地殷商帝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