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與"風景""戴帽"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短文送沙河先生遠行!

我們都知道:

他在另一個世界

仍是一介書生一一

默默地讀書

靜靜地寫作

一一題記

流沙河與

辭舊迎新之際,繼往開來之時,整理有關信函資料,回眸幾度寒暑,花開花謝……流沙河先生的一封便函、兩幅題字,竟使我三番五次憶起了四年前向先生索字的一些片斷,幾縷思緒,一腔衷腸……

流沙河與
流沙河與

認識沙河先生久矣,敬佩沙河先生久矣!見面雖不無機會,但卻幾無交往。先生曾為我主編的歌曲集《企業戀歌》題詞:“繁榮企業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但那也是託朋友代為索要的。大凡名人都忙、都煩過多的應酬,何必去給別人添忙呢?我唯一的一次登沙河先生之門是代朋友——雅礱江水運局宣傳部長田明書求字,請沙河先生為其詩集《林區的太陽》題寫書名。沙河先生其時雖身體不適,精力不太佳,但得知我是代遠方朋友求字,竟慷慨允諾,說寫好後徑寄田明書。告辭下樓,我對同行的妻說:沙河先生好像很勞累,真不忍心再來打擾他。

流沙河與

事隔不久,我負責的《企業文化》出刊了,忙了一段時間後,我給沙河先生寫了封信,說請他得便為四川工人日報的《企業文化》題詞,為副刊《蜀錦》題寫刊名,又解釋道:天太熱,故不忍登門佔用先生更多的讀書和寫作時間……

很快,沙河先生的一幅題詞、一幅刊頭字《蜀錦》,還有一封便函寄到了編輯部。先生的題詞為“一扇窗有一扇窗的風景”,先生的便函寫道:“建成先生索字寄上蜀錦二字縮小用可也題辭一句請勿在我頭上戴帽子如果非戴不可請戴詩人二字足矣署安流沙河九三年三伏日”。

我的目光在“風景”和“戴帽”上久久停留,想到了很多。

先生囑:“請勿在我頭上戴帽如果非戴不可請戴詩人二字足矣”。這才是流沙河的性格流沙河的語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不戴“帽子”者,不戴“著名作家、著名詩人、省作協副主席”等形形色色的帽子也;“詩人二字足矣”者,表明從事的職業也,如同後生我輩“戴”上“記者、編輯”“帽子”無非表明身份一樣。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平淡如水,清淨如水,更珍貴如水。

流沙河與

我雖非先生門徒,但先生此舉此函之言傳身教確使我獲益非淺。後來,我曾先後五次收到被收錄人《中國當代文藝界名人錄》的通知,不收錢,免費打廣告,但我均不填寫詞條內容,也不便回信。資格的名人流沙河先生尚且不戴五顏六色的帽子,我輩無名後學有何顏面打腫臉充胖子去假冒“名人”呢?也因此,我在我的散文集《尋常人生》的作者簡介中寫道:“徐建成者,尋常之讀者作者記者編輯者也。”

沙河先生的題詞:“一扇窗有一扇窗的風景”,詩人眼光,自有獨到之處,信手拈來,又妙筆生花,是欣賞——這一扇窗有這一扇窗的風景;是鞭策——是一扇窗就應有一扇窗的風景;是祝願——這一扇?定會有區別於別的窗口的風景……

流沙河與

出刊四年的《企業文化》曾經是四川工人日報的一扇窗口,流沙河先生的題詞,也已成為了報海的一朵浪花,但讀者記得,作者記得,編輯記得,吹過歲月的風也一定還記得。

原載1996年人民日報《市場報》


(作者附記:詩集《林區的太陽》作者田明書兄,曾借調到四川工人日報社任(企業文化部)《蜀錦》副刊責編,與我一度共事;後因積勞成疾早逝於四川日報社涼山記者站站長之工作崗位上。

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的著名作家馬平等寫有緬懷田明書兄的專文)

流沙河與

徐建成: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工人日報主任編輯,曾主持三家省級報紙副刊,出版有著作多種,獲得獎項多種,作品被選入出版物多種。現為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四川省記者文學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會刊主編,四川省詩歌學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