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潘粵明追凶,先來看這部劇救救急

前幾天,潘粵明在微博發了一張“關氏兄弟”最初的定妝照,一下子點燃了巴巴等著《白夜追兇2》上映的劇迷們的憤慨:“到底啥時候追兇?”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這兩年被粉絲不斷“花式討債”的潘粵明的經紀人被逼得沒辦法,曾迫於無奈在朋友圈發過一條“劇透”。點進去一看,得,啥也沒說等於是。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算了,急也急不來。《白夜追兇2》的播出時間遙遙無期,好在優酷昨天新推出了一檔犯罪懸疑劇《漫長的告別》,可解劇荒的燃眉之急。

——沒有劇透,大膽往下劃——

不同於《白夜追兇》一上來就是雙胞胎兄弟倆互換身份的帶感設定,《漫長的告別》走的是寫實路線。故事發生於十三年前,一隊驢友意外在龍青山發現一具女屍。經警方調查,死者叫尹璐,是附近一所大學的女大學生。由於缺乏線索,案子許久不破,只能暫時擱置。死者的同學,同時也是她的男朋友連舟為了尋找真兇,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從宿舍搬到他認為兇手所在的古城,租了一間破小的房子,以送煤氣工人的身份作為掩護挨家挨戶搜查線索。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開場讓人壓抑、煩悶的大雨預示了這並不是一個傳統的鬥智鬥勇,酣暢淋漓的推理劇。潮溼、破舊的南方小鎮,逼仄的窄巷,簡陋不堪的出租屋,走街串巷的送煤氣工人,夜市上熱氣騰騰的小吃攤……真實到我彷彿回到了十年前的大學,也是在這麼一個老舊但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南方小城。一年四季有兩百多天都在下雨,被褥永遠都是潮溼的,見不到太陽的日子裡,悶在毛孔裡的汗只能通過辛辣刺激的吃食排解而出。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大學校園,似乎永遠也少不了驚悚話題。想起我當年剛入學,就有“老道”的學姐故作神秘地叮(嚇)囑(唬)我們天黑後不要亂跑,尤其不要去江邊。因為這座小城市魚龍混雜,每年都會發生少女被殺後拋屍在江裡的新聞。前陣子經歷了一番“打黑運動”才稍稍安定下來。

頭一次離開家獨自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人生地不熟的,本來就有點不知所措。學姐的話又給心頭壓上了一塊重石。《漫長的告別》重現了這種驚惶的壓抑感,尹璐去世後沒多久,緊接著她的室友也被殺害,雖然作案手法完全不同,但連舟認為殺害她們的是同一個兇手,專挑女大學生下手。為此他潛伏在暗處,多次以身犯險,任何一個他覺得可疑的線索都不放過。甚至假扮嫖客想從小姐嘴裡打探消息,如果不是他留了心眼故意提前給警察漏了口風,估計早就被發現不對勁的黑社會打死。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看到這裡我還想著男主角連舟雖說是個沒畢業的愣頭青,倒還有幾分小聰明,知道故意向警察透露自己的追查計劃,引得他們不得不跟著自己,以防他亂來遇到危險。再一想,其實是編劇聰明,沒有偷懶用“警察正好上門掃黃”這種俗套的巧合替男主角解圍。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一般犯罪劇裡都會有的花哨的詭計設計和破案過程,這部劇裡通通沒有。警察不是個個都是福爾摩斯,靈光一現就找到關鍵線索,而是日復一日做著最枯燥的工作:排查、摸底、蹲點……抽絲剝繭,在大量細枝末節中尋找行得通的關聯。

破案過程極其煎熬,如果換成日劇,大概率會有這樣的橋段:警察局局長下令必須在一個月內破案,何晟銘扮演的刑警骨幹付翔伸出一根手指說“我只需要一個禮拜,不,三天就能抓到兇手。”

這種讓推理迷暗爽的橋段並沒有出現,而是長達數月都毫無進展,儘管付翔還在堅持不願意放棄,但其他警察都熬不住了。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其實這才是現實,甘肅白銀案、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塵封了二三十年才抓獲兇手,真相大白。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推理片中兇手不慎露出馬腳,立即被警察或偵探抓住;或者在警察一籌莫展之際,恰巧聽到隔壁桌的兇手在吹噓某某大案是自己乾的……這種情節只是戲說而已。現實中多數懸案靠的不是推理能力,而是警察和家屬的不放棄,一次次在失望中堅持尋覓線索,才得以告破。

就像劇中,付翔戴著刻有殺死母親兇手指紋的吊墜,十幾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尋找指紋的主人。答案揭曉的那一刻,並不戲劇,不是兇手再次犯案被他親手抓住,也不是無意中發現兇手是自己認識的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通電話:“老付,你找的指紋對比上了。”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沒有陰謀,沒有詭計。僅僅源於一場臨時起意的搶劫,搶劫犯以為敲一下腦袋沒多嚴重,根本沒想到他由此背上了人命,毀掉了一個家庭和一個人的一生。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漫長的告別》越往後看越覺得生活是無常的,每個人都有可能痛失愛人。區別是面對命運不懷好意的玩笑,有的人選擇接受現實,繼續過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放不下執念,寧願困在原地也要用自己的方式親自書寫結局;還有人既邁不出向前的腳步,也扛不住沉重的包袱,於是選擇在痛苦中沉淪;最慘烈的一種方式是跟痛苦同歸於盡。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能很快忘記痛苦走出陰影的都是成年人,付翔的爸爸得知兇手找到後,反應很平靜。只是催促付翔既然夙願已了,儘快辭職回來繼承家業。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尹璐的屍體被找到後,她的母親也只是倒地哭了一場。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能說他們不難過嗎?肯定不能。但願意為了另一個人改寫自己的人生的只有少年。付翔和連舟,都是在二十出頭的年紀痛失了人生摯愛。擱以前我會覺得連舟這個人物塑造得過於理想,付翔好歹是為了母親,連舟只是為了女朋友怎麼就願意犧牲自己的前途,餘生只剩下尋找兇手這一個目標,過著苦行僧一般生活呢?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看過《少年的你》我理解了這種執著。

“沒有人會為了另一個人抗上強姦罪和殺人罪的。”

“我和你不會,但他們還是少年。”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是的,少年的世界太簡單、純淨,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大量曖昧不清、捉摸不透的灰色地帶。他們愛的熾熱,恨的剛烈,把一切微小、細膩的情感都看得極重,青春年少時發生的任何一段情愫對他們來說都刻骨銘心。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而大人的記性總是很差,多大的事兒最後都會忘記。悲歡離合見多了,人也就逐漸麻木了。生活中需要揹負的太多,不能就此倒地不起,總得向前看不是?

所以《白夜行》的故事只能在一對一起長大的少年身上成立,東野圭吾後來在《幻夜》裡寫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共生關係”,結局卻是男主角企圖與女主角同歸於盡。為什麼?因為他們是成年後才相遇的,關係並不牢靠。情慾困不住一個成年人,只會令其更加貪婪,想要的更多,而不是心甘情願為對方無私奉獻。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白夜行》劇照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幻夜》劇照

回到《漫長的告別》,我很喜歡這個劇名,偵探大師雷蒙德·錢德勒有一部同名長篇小說,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每一次說再見,就死去一點。

每一次道別,人總是留下自己的一部分離去。怪不得梁實秋寫“你走我不送你”,告別越漫長,越加劇離別的痛苦。

未來得及說再見的付翔和連舟,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如何與失去摯愛的痛苦回憶告別。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等不到潘粤明追凶,先来看这部剧救救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