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在民國學界,羅家倫是堪與蔡元培、胡適、傅斯年等並肩的學界鉅子,但是受種種因素影響,其功績被明顯低估,甚至被刻意忽略和醜化,在海峽兩岸學界均屢遭貶損與譏誚。他是“五四運動”主將,新文化運動旗手,現代大學教育的先驅,在教育、學術領域均卓有建樹。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羅家倫

羅家倫(1897-1969年),字志希,其先世原籍上虞,與羅振玉同宗,清雍正年間,先祖漢文公遷山陰,始著籍紹興,祖宅位於柯橋區錢清鎮江墅村。早年負笈復旦,以作文滿分、數學零分被校長蔡元培和閱卷教師胡適破格錄入北大,參與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後遊歷歐美7年,專治歷史與哲學,回國後先後擔任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國民黨西北建設考察團、中華民國首任也是唯一一任駐印度大使,1949年去臺灣,以著述為主,於1969年病逝於臺北。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羅家倫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被公推撰寫《五四運動宣言》,是五四運動中唯一一份紙質宣傳資料,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並呼籲“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其五四運動宣言,充分流露了當時青年的愛國之心和救國熱忱,引起了廣泛共鳴。五四運動結束後,他又以毅為筆名撰寫了《五四運動的精神》,成為最早詮釋五四精神的文章,並把五四精神歸結為三條:“學生犧牲的精神;社會制裁的精神;民族自決的精神。”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一直追隨在胡適麾下,與傅斯年、顧頡剛等組建“新潮社”,創辦的《新潮》雜誌與陳獨秀的《新青年》互為犄角,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兩大陣地。20年後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裡還曾不無遺憾地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起當時他作為圖書館管理員的一番感受:“在那些來閱覽的人當中, 我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頭面人物, 如傅斯年、羅家倫等等,我對他們極有興趣。我打算去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 可是他們都是些大忙人, 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1928年9月,不滿32歲的羅家倫成為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在他掌校期間,雖前後不足2年,但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次招收女生,實現男女同校,裁併學系,結束舊制留美預備部,停辦國學研究院,創設與大學各系相關聯的研究所,搭建了清華大學發展框架。陳寅恪先生曾這樣評價他:“志希在清華,使清華正式地成為一座國立大學,功德是很高的。即使不論這點,像志希這樣的校長,在清華也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此高的評價足以讓羅家倫在現代大學教育領域成為彪炳史冊的先驅。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他在清華最滿意的一項舉措是裁汰冗員、延聘名師。當時學校55名教授,他只發出了18份聘書,一次性解聘了37人。並延攬了蔣廷黻、張奚若、蕭公權、馮友蘭、朱自清等一批大師。他招納人才可謂不遺餘力,歷史學家蔣廷黻本是南開大學的臺柱,羅家倫要聘他為歷史系主任。南開張伯苓校長固然不肯放人,蔣廷黻也礙於情面,不願改換門庭。但羅家倫坐功好,耐力強,他說:“蔣先生若是不肯去清華任教,我就只好坐在你家客廳中不走了!”蔣廷黻吃不消,最後只能同意。十餘年後,他在貴陽清華同學會的演講中說:“我心裡最滿意的乃是我手上組織成功的教學集團。”清華大學強大的教授陣容,讓他的繼任者梅貽琦校長志得意滿:“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1932年羅家倫再次受聘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時。國立中央大學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最高學府,也是整個民國時期國立大學中規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學。但1931年前後的中央大學,內憂外患,學潮不斷,兩年不到7易校長。“易長風潮”仍未平息,學生已全面停課,學校面臨倒閉風險。加之清華大學“驅羅”之陰影尚未揮去,羅家倫本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無奈前任中央大學校長、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一再登門力勸,“以國家及民族學術文化前途的大義相責”,他出於愛國熱忱,“不忍在國難期間,漠視艱危而不顧”,於是抱定“個人犧牲非所當惜”的勇氣,憑著執著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最終受任執掌中央大學十年。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欲謀中央大學之重建,必循‘安定’‘充實’‘發展’三時期以進”,面對一個爛攤子,他制定“三步走”六字戰略,迅速平息學潮,恢復上課。在他的主持下,廣攬名師,優化學科,興建校舍,中央大學迎來了建校史上輝煌鼎盛的黃金時代,成為當時全國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抗戰爆發,學校遷播重慶,八年抗戰中,教學從未間斷,秩序最為穩定。他對創辦大學是懷著“玫瑰般的甜夢”的,也是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在《中央大學之使命》中提出:“創造一種新的精神,養成一種新的風氣,以達到一個大學對於民族的使命”。他為國立中央大學撰寫的校歌亦頗能見出其辦學理想:“國學堂堂,多士蹌蹌;勵學敦行,期副舉世所屬望。誠樸雄偉見學風,雍容肅穆在修養。器識為先,真理是尚。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增加人類知識總量。擔負這責任在雙肩上。”歌詞中“誠樸雄偉”後來被定為中央大學的校訓,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才學比肩蔡元培胡適,一生打造兩所中國一流大學,卻被忽視半世紀

一如蔣夢麟之於北大,梅貽琦之於清華,國立中央大學發展之關鍵人物其實就是羅家倫。說起南大校史,掰開手指數校長,說來說去,最不應該忘記的,還是這位抗戰前後主政校務十一年的老校長。羅家倫當校長的那段日子,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利用國民政府定都的大好機會,佔天時得地利,獲得了非常良好的發展。

與傅斯年一樣,羅家倫的真正強項,是當研究學問的領導,是很不錯的學術官僚、最好的大學校長材料。那幾年的中央大學,因為羅的盡職盡力,一心想成為德國的柏林大學,成為法國的巴黎大學,成為倫敦的劍橋和牛津,當仁不讓地升為中國第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